核心閱讀
近年來,在黑龍江小興安嶺——三江平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的帶動下,佳木斯市堅持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原則,通過實施新建和修復濕地、還濕還林、固土保水等系列措施,擦亮了松花江佳木斯段流域的生態底色。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松花江上,冰丘連著冰凌,一片晶瑩剔透。穿過金色蘆葦叢,汽車駛上柳樹島,這是松花江佳木斯段最大的江心島、國家水利風景區。從碼頭前行幾百米,就到了陳廣喜的農家樂“園田居”。滑冰車、坐雪圈、抽冰尜……農家院的冰場上,傳來陣陣笑聲。
“開春之后,客人多到忙不過來。”55歲的陳廣喜是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向陽區上柳村村民,在外地創業20多年后,2010年,他看好柳樹島毗鄰市區的區位優勢和生態發展潛力,帶著積蓄返回島上老家,經營起農家樂。
作為我國已部署實施的44個“山水工程”項目之一,黑龍江小興安嶺——三江平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近年來持續推進。得益于“山水工程”的開展,佳木斯市內河區域環境加速改善,清水綠岸成為松花江佳木斯段沿岸高質量發展的生態底色。
江清岸綠魚更鮮
刀刃游走,魚身上留下十字花刀,案板上的鳊花魚鮮香撲鼻,引人垂涎。
“這還不算啥,去年有條40多斤的胖頭魚,食客爭相購買,賣了4000多塊錢!”陳廣喜張開雙臂比劃著魚身,講起去年的豐收:“一放一收,上百條鳊花魚掛滿漁網。”
誰能想到,10多年前,這里的江魚根本賣不上價。
“那時的江上,常漂著團團塊塊的機油,打來的魚還沒放到嘴里就冒出油星味兒。”陳廣喜回憶,水不好,魚就少,“農家院剛營業,傍著江,卻要跨過江去外地買魚,成本很高,不賺倒賠。”
那些年,因松花江佳木斯段水體污染較嚴重,黑龍江省常見的江魚在該水域都難得一見,每到雨季,常有生活垃圾、秸稈、玉米棒子等順流而下。
變化從何而來?從柳樹島出發,沿江向上游溯源,水清岸綠背后,是“山水工程”擦亮了流域生態底色。
柳樹島南側,松花江對岸,帶狀公園沿松花江東西鋪展,隨處可見長跑、打球的市民,佳木斯“冰雪大世界”也坐落在此,園區里歡呼連連。“一入夏,這里浪拍細沙推晚風,但之前,可是水卷垃圾滾濃煙。”陳廣喜說。
佳木斯市小興安嶺——三江平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生態修復科,科長蔡元軍就住在松花江附近。他介紹,2019年“山水工程”實施以來,政府拆遷了排污嚴重的老舊造船廠和夜市,退耕沿江濕地上的私開荒地。現在,佳木斯市共有5條內河,均匯入松花江水系,走在內河邊的口袋公園中,可見河道干凈,岸坡平整,沿岸草木密布。
“水清魚嫩景色美,打魚不僅是謀生,還成了一種享受。”江里這幾年的變化,陳廣喜看在眼里,樂在心里。幾年前,他下決心買下一艘漁船和專業設備,夏天撒網捕魚,冬季鉆冰冬捕,還在院前挖出魚塘,靠漁業年增收近萬元。“生態好了,松花江的‘味道’回來了!”?陳廣喜說。
生態治水助豐收
順著內河之一的英格吐河向山上行駛,便到了四豐山水庫。層巒疊嶂間,水庫如碧玉鑲嵌其中。這里是佳木斯市南部山丘區,5條內河均源于此。
香蒲、菖蒲、千屈菜……新建的16萬平方米人工濕地里有多種交叉種植的挺水植物,這成為水庫涵養凈化水源的首道“防線”。此外,在水庫上游,沉砂池、攔污鎖、曝氧裝置群、污水處理站……層層“設卡”,攔污凈水。
“四五年前,山坡破了皮,水庫積滿泥。”蔡元軍指向遠山高湖:“挖泥船駛上湖面,清淤165萬余立方米;植樹工爬上山坡,恢復植被10萬余平方米。”
水底清淤、沿岸固土,不僅護水質,也擴容量。據估計,2019年至2022年的“山水工程”實施后,僅四豐山水庫便擴容200萬立方米。與此同時,在江河沿岸,低洼地建成雨水花園,土沙坑修為生態池塘,極大增強了“海綿城市”的調洪蓄水能力。
對于下游柳樹島上的近70戶常住居民、50余座家庭農場來說,這至關重要。
曾經,島上洪澇多發。2013年,島上漲水,村民們紛紛上大巴、轉輪渡,離島避險。再回來時,陳廣喜趕忙跑進田里,只見90多畝蔥苗東倒西斜,他差點哭出了聲。
近幾年,洪澇明顯減輕。“去年,全島一點兒沒受災,是個豐收年!”上柳村村委會主任展恩福介紹,2022年,全島作物單產同比增長40%以上。
原來,修葺一新的環島路,是路更是堤。外岸土坡修上石籠后,像座小圍墻,固土又防洪。“環島路平整漂亮,我每天早上都要跑上十來里。”陳廣喜說,沿岸三處大土坑本是水毀點,如今修得又高又穩。
“我們強化組織統籌和規劃引領,各工程開工前,通過專家論證會、設計協調會,征集各方意見200余條。”佳木斯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于壽宏介紹,“山水工程”堅持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原則,推動自然生態與人居環境互補。
好生態成就好農業,好農業反哺好生態。受災風險小了,陳廣喜新成立了家庭農場,搞起“玉米—大豆”科學輪作,產量連年增加。前年,他又做起綠色有機種植和瓜果采摘體驗,畝產值翻了番。
“油豆角、大尖椒、小白菜……都是綠色有機的,專供農家樂都不夠,不少顧客能嘗出來,就好這一口味道。”走在大棚里,陳廣喜邊指邊介紹。
固土保水興產業
作物,風一吹就倒;沙土,雨一澆就跑——4年前,島上的村民們這樣形容環島的私墾耕地。
那為啥還種?“幾乎沒成本,能賺一點是一點。”一名村民道出實情。
2019年,“山水工程”開始對私墾耕地退耕還濕、還林。“由于濕地退化迅速,島上生物銳減,沿岸水土流失嚴重,對低產洼地退耕,迫在眉睫。”蔡元軍介紹,全島退耕面積5000多畝。環島路內三四百米均被復原成濕地后,小島重現生機,大雁、野鴨、蒼鷺紛紛回島安家,全島飛禽恢復到20多種。片片防護林也日漸豐茂,作物倒伏情況大大緩解。
“‘山水工程’在島上恢復濕地植被360多萬平方米。”佳木斯市新時代城投公司工程部部長賈曉明介紹,工程在耕地林木恢復區采用喬木、灌木、草坪多層次立體種植模式,優勢互補,加速植物自我恢復;在沼澤草甸恢復區,則以多花色植物混播,促進群落自由競爭,以優代劣。
去年,島上的水泡子建成了荷花池,土碼頭鋪上了小瓷磚,環島霓虹燈流光溢彩,上島游客越來越多。“目前每年毛收入20來萬元。”陳廣喜說:“環境好了,日子也越過越好。”
在黑龍江,這樣的“山水工程”子項目共有65個,涉及域內6座城市,工程帶動小興安嶺、三江平原地區的水源涵養、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產品供給等生態功能顯著增強。2022年,黑龍江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完成營造林122.6萬畝,修復治理草原22.2萬畝,修復濕地1萬畝。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95.9%,國考斷面優良水體比例74.8%。
《 人民日報 》( 2023年03月28日 14 版)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作者:張藝開
責任編輯:品一
標簽:
- 黑龍江省佳木斯市—— 一江碧水 景美業興
- 推動京津冀產業協同邁向更高水平|播報
- 農行普惠金融貸款余額突破3萬億元
- 制止餐飲浪費納入飯店業信用評價國家標準
- 中方支持授權聯合國對“北溪”爆炸事件進行國際調查
- 停駛三年,這條連接京冀兩岸的擺渡船重開!
- 耿爽:有國家阻撓“北溪”爆炸國際調查,令人懷疑其另有隱情 當前資訊
- 全球播報:石景山啟動建設城市新青年社區,年底交付房源1700套
- 禮包包裝暴露“親密度”?關系越遠選擇豪華包裝比例越高
- 救命啊!張柏芝怎么丑成這樣了!!!-今日聚焦
- 哈利波特當爸爸了!三主演倆生娃,網友:他們長大我們也老了
- 風皺碧水 春落枝頭 農發行岳塘支行助力昭山綠心建設
- 農發行秦皇島分行扎實開展庫存專項檢查工作-全球看熱訊
- 全球動態:強根固魂 助推業務發展
- 農發行秦皇島分行全力推動客戶群建設 夯實高質量業務發展基礎
- 全球快資訊:踔厲奮發 鉚足干勁加油干
- 美杜莎霸氣護夫斬殺韓楓,但韓楓后面卻復活了,那是怎么復活的?|速訊
- 當前短訊!看到新海誠在中國吃大餐,韓國網友怎么突然破防了?
- 每日快報!村BA頒獎現場獎品鴨子自己逃跑了 總決賽落下帷幕
- 全球今熱點:上海每5人中有兩個人念過大學 外來常住人口中安徽人最多
- 世界熱推薦:源頭抓起!公安部重拳打擊制售招嫖卡片源頭企業
- 快資訊丨地震幸存的“鋼腿女孩” 沒躲過網暴:直面回應是想為殘障群體發聲
- 短訊!杭州地鐵現打工人專線 行李架變成工作臺
- 江蘇無錫濱湖區:讓文明新風浸潤每個角落|天天資訊
- 當前熱點-油菜花迎來盛花期 金色花海
- 全國群眾體育工作會議在杭州召開
- 天天資訊:“中華水塔”水源涵養能力增強
- 文旅部發文推動在線旅游市場高質量發展_當前時訊
- 匯聚合力高水平搭建港澳青年創業就業平臺-環球微資訊
- 未養寵物,寵物險扣款究竟從何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