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新華社西寧3月27日電(記者呂雪莉、周盛盛)青海省是黃河、長江及瀾滄江的發源地,素有“中華水塔”“江河源頭”之稱。在第36屆“中國水周”之際,記者走訪青海省水文水資源測報中心了解到,作為“中華水塔”,青海省多年平均出境水量呈現遞增趨勢,同時,水源涵養能力在增強。
據青海省水文水資源測報中心主任李其江介紹,青海省水資源總量多年平均為629.3億立方米。監測數據顯示,自有監測記錄以來,青海省多年平均出境水量呈現出遞增趨勢。1956-2000年,青海省年均出境水量為596億立方米;2001-2021年,年均出境水量為660.16億立方米;而2005-2021年年均出境水量為686.08億立方米。
作為源頭和上游地區,青海省水文、水資源、水環境的變化,必將通過河道傳輸、轉移到下游,對整個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影響巨大。這些都凸顯了青海作為“中華水塔”的重要性和所負有的“源頭責任”。
李其江說,通過一系列水文要素的監測數據反映出,一是各流域水量的年內分配趨于均勻,二是各流域枯季徑流占全年徑流的比例有增加的趨勢。青海省屬于干旱地區,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產水主要集中在夏季。過去,河川徑流年內分配極不均勻,現在與過去對比,有趨向均勻的趨勢。
他分析說,流域生態系統對降水有一個分配過程。一部分產生地表徑流,匯集到河道,這個速度很快;一部分通過土壤下滲、排泄,體現出對水量的調節作用;還有一部分水繼續下滲到地下排水層,通過地下水的運動,再排泄到河道里,這個過程相對會更長。降水多的時候,流域可以蓄積部分降水;而降水少的時候,這些蓄積的水通過土壤、地下徑流排泄到河道里。
“上述兩個指標的趨勢性變化,反映了流域降水下滲到土壤、含水層的水在增加,然后緩慢釋放。反映出流域蓄水能力和調節水量的能力在增強,說明流域生態環境在變好,‘中華水塔’的水源涵養能力在增強。充分彰顯了近年來我國在江河源頭地區實施一系列生態保護建設工程的成效。”李其江說。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呂雪莉 周盛盛
責任編輯:品一
標簽:
- 全國群眾體育工作會議在杭州召開
- 天天資訊:“中華水塔”水源涵養能力增強
- 文旅部發文推動在線旅游市場高質量發展_當前時訊
- 匯聚合力高水平搭建港澳青年創業就業平臺-環球微資訊
- 未養寵物,寵物險扣款究竟從何而來
- 壽險轉型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去 將進一步深化組織轉型
- Marathon races kick off in Jingzhou, Ezhou
- 環球今頭條!這車真不錯|新的更強?舊的更好?我選擇了新款寶馬325i
- 國家網信辦:及時發現處置網絡欺凌,防止泄露未成年人隱私的欺凌視頻傳播
- 曾從欽董事長對話博鰲亞洲論壇2023年年會
- 2022年網信辦處置賬號680余萬個
- 微資訊!韓國有意解禁福島水產品?在野黨促總統表態
- 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 世界動態:城投集團新疆騰源水務有限公司開展? 調查問卷測服務 走訪用戶促提升回訪活動
- 上海寶冶合肥市包河工人文化宮項目:不負春華 吹響沖刺號角_天天觀熱點
- 黨建+模式彰顯紅色力量 科技進步再創佳績
- 天天視點!聯建共建共學習 強化交流促發展
- 保定樂和城項目部開展乒乓球友誼賽
- 名偵探柯南:經典案件回顧《圖書館殺人事件》
- 斗破蒼穹風評好轉,蕭炎新建模備受好評,從地底脫困后就會更換
- 世界信息:長江上游成宜國際物流園項目開工
- 成德眉資農產品同城化產供銷對接暨優質農產品展示展銷活動舉辦-全球報道
- 環球資訊:嵌入全球網絡!成都東部新區迎來航班轉場新機遇
- 四川數字健康網絡安全運營衛星會在西昌閉幕 世界百事通
- 成都地標里品味成都文化 今日關注
- 北京將全面落實口腔種植專項治理
- 當前快看:湖北省地質災害監測點將達6652處 基本實現10人以上災害點全覆蓋
- 給市場主體一次主動糾正失信行為機會 湖北法院試行“失信預警守信激勵”機制
- 國內最大規模中華鱘人工種群梯隊建成
- 看薪資還是前景、專業對口重要嗎?求職路上這些困惑何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