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焦點快看:近代江南寶卷以勸善為主

      發稿時間:2022-12-11 17:06:02 來源: 騰訊網


      (資料圖片)

      寶卷是民間宗教和民間信仰活動中按照一定儀軌所演唱的一種文本。宣說寶卷稱為宣卷。寶卷的形式可以追溯到唐代寺院的“俗講”和宋代早期的“說經”,寶卷的內容很多源自佛教。鄭振鐸認為,早期寶卷是變文的一種,寶卷中的很多題材片段都與變文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例如,目連救母、孟姜女、釋迦太子成道等主題,還有在寶卷文本中所廣泛運用的“嘆五更”和“地獄游歷”等題材都是變文的常見內容。隨著時代變化,寶卷也不斷雜糅進各種民間曲藝內容,如各代的鼓子詞、諸宮調、戲文、雜劇、散曲、道情等都與它有著各種交集。

      早期寶卷也被稱為“經”或“科儀”,內容多為宗教經文和勸善故事,主要流傳在華北地區,被民間宗教社團用以傳播教義。羅教、白蓮教、紅陽教等諸多教派都有所運用,同一時期也被佛教和道教徒所沿用,但在規模和范圍上相比民間宗教寶卷影響要小許多。可考的最早以寶卷命名的刻本出現在明正德年間,在明朝的文學作品中也可以發現寶卷的影子,例如,《金瓶梅詞話》中就有大量描寫宣卷活動的文字,準確記載的寶卷就有《黃梅五祖寶卷》《金剛科儀》《五戒禪師寶卷》《黃氏女寶卷》和《紅羅寶卷》五種,目前這五種寶卷在民間還有各種刻本、抄本和石印本流傳。從流傳下來的寶卷版本情況看,萬歷、崇禎年間,寶卷在北方得到空前的發展,流傳極盛;清康熙后受當時政治等環境的影響,寶卷衰微。清末民初由于政府對寶卷控制的放松,在江南地區寶卷又開始興盛流行起來,同時北方民間教派寶卷卻蕭條下來,顯得一蹶不振。

      關于江南地區的寶卷,李世瑜在1959年發表的《江浙諸省的宣卷》一文中提到:“清同治光緒年間和民國初年,宣卷擴散到江南以上海、杭州、蘇州、紹興、寧波等城市為中心的廣大地區。”從中國昆曲博物館所藏243種寶卷中可以發現署道光的本子6種,署咸豐的本子3種,署同治的本子有11種,署光緒的本子有102種,署宣統的本子有3種,民國本子有61種。以上數據可以佐證,道光、咸豐年間江南宣卷行業應該已經興起,同治、光緒后寶卷版本數量直線上升,是江南寶卷發展的高峰。

      這一時期江南地區寶卷主要以教化行善和民間故事為主,與早期北方寶卷相比,內容上與民間宗教的關系越來越疏遠。清末民初江南寶卷主要集中在積善修行、因果報應、沉冤昭雪、仁義孝悌、貞烈賢良、忠奸得報、延壽拜懺等幾大主題上。其中像《義妖傳寶卷》《十五貫寶卷》《梁祝寶卷》《孟姜女萬里尋夫寶卷》等都是江南寶卷的典型,這些故事在江南地區至今都是大家津津樂道的題材,后來在越劇、錫劇、滬劇等后起劇種中也被普遍沿用。

      清末民初,江南寶卷的迅速發展一方面得益于寬松的政治環境,另一方面也正是由于石印技術的引進和推廣。清末江南地區各種善書局不斷涌現,這些書局廣泛刊刻印發善書,除當時影響較深的《文昌帝君陰騭文》《太上感應篇》外,印發數量最多的應該就是寶卷。隨著石印技術的傳入,印書成本降低,出版印刷市場競爭激勵,寶卷一度成為各善書局的暢銷書。當時上海惜陰書局、文益書局等善書局特地聘請專人,修改潤色民間寶卷,然后排版刊印。從石印本寶卷中能夠發現,當時有南京聚珍山房書莊,杭州和紹興的聚元堂書莊等專門分發銷售寶卷。在中國昆曲博物館所藏當時惜陰書局印刷的石印本《雙釘記寶卷》中,一則插頁廣告羅列了當時新出的《蝴蝶杯寶卷》《殺子報寶卷》《珍珠塔寶卷》《麒麟豹寶卷》《玉連環寶卷》等24種寶卷,并且在最后標注“名目百余種不克詳載”字樣,這一書目說明當時善書局在寶卷刊印上是不遺余力的。

      石印本《麒麟豹寶卷》上卷末有陳潤生注,“本局發行各種寶卷有余年,每年消(銷)數驚人,但皆普通流行本,而民間抄傳佳本尚缺,因不惜工本四出搜求古抄本,另加繪圖精抄發行。成本雖大,價目不增,以求普及而答惠顧之盛意焉。”這段備注,說明當時像惜陰書局、文益書局等一系列善書局都為滿足讀者的需求而不斷推陳出新,四處搜求民間寶卷,使寶卷由早期民間宗教文本變成一種供大眾消遣的民間文學形式。

      據車錫倫《中國寶卷總目》統計,上海各書局和善書坊有記載的出版寶卷版本總數為340種,浙江(以杭州、寧波為主)的版本總數為210種,蘇州出版的寶卷總數為61種,常州出版的寶卷總數為38種。以上海為例,民國時期,時評認為“(上海)書局之設立,較糞廁尤多,林立于棋盤街、四馬路之兩旁”。據《中國寶卷總目》不完全統計,當時在上海出版過寶卷的書店就有:椿蔭書莊、大觀書局、大志書局、大善書局等二十幾家,當時石印寶卷的印刷規模由此可窺一斑。除了石印,在上海、杭州、寧波、蘇州、紹興、常州等各大寺院都設有經房,也積極地刊刻付印寶卷,其中最有名的當屬蘇、杭兩地的瑪瑙經房,刊刻寶卷也有數百種之多。

      綜上可知,與早期北方民間教派寶卷相比,江南地區的寶卷繼承和發展原始寶卷的勸善功能,同時也體現了鮮明的時代與地域特性。作為一種勸善文本,寶卷保留了一個時代的信仰特征與文化認同。從民間遺留的早期木刻本到抄本乃至后期的石印本,它們脈絡清晰、全面完整地勾勒出中國明清時期的民間文學史和出版印刷史。民間文學、宗教學、版本學等多種學科內容在寶卷中交織,寶卷中所蘊含的大量信息也值得我們去進一步探索挖掘。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裘兆遠

      (作者單位:蘇州大學文學院)

      標簽: 近代江南寶卷以勸善為主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