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關注 |
      加演《紅旗頌》感動觀眾,公開排練回饋學子,“鐵人”捷杰耶夫馬不停蹄北京行 全球熱消息

      發稿時間:2023-04-03 10:02:38 來源: 北京日報

      3月26日來到北京,3月31日啟程回國,時隔三年半之久,指揮大師瓦萊里·捷杰耶夫率先重返中國。他的到來不僅掀起了全國矚目的交響狂潮,更是國際文化交流開啟新篇章的縮影。

      捷杰耶夫深知此行的重要意義。短短幾天內,他如“鐵人”一般,馬不停蹄地排練、演出、參觀,總是興致勃勃,不知疲倦。

      3月30日晚,捷杰耶夫執棒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攜手青年大提琴家李拉,為第八屆“中國交響樂之春”開幕。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3月30日下午,捷杰耶夫參觀正在建設中的北京藝術中心。

      臨時加演《紅旗頌》回饋觀眾

      3月26日,捷杰耶夫和馬林斯基交響樂團的班機落地北京。在機場,國家大劇院工作人員看到了一張張熟悉的面孔,所有人都緊張而興奮。直到這時,大家心中才有了第二天的音樂會真的要上演的“實感”——按照以往的經驗,國際巡演項目至少需要幾個月時間來溝通籌備,但捷杰耶夫與樂團這次來訪的實際推進階段,只有逼近極限的短短10天。

      這是中俄兩國在文化交往領域的雙向奔赴,“是太多機構、太多人共同努力的結果。”演出相關負責人說。10天內,巡演的陣容、曲目、機票、酒店等事宜迅速敲定,100多名樂手遞交簽證的材料填了一頁又一頁,兩國工作人員連續幾天徹夜未眠,直到從俄羅斯起飛的前一天,還有“剛出鍋”的簽證壓著最后時間點遞到樂手手中。

      北京觀眾也對率先重返中國舞臺的俄羅斯音樂家們報以最熱烈的回應。3月20日,捷杰耶夫與馬林斯基交響樂團的3場音樂會剛剛開售,幾千張演出票瞬間就被搶空。

      觀眾那遠超所有人預料的熱情,捷杰耶夫看到了。3月27日首場音樂會上,他執棒樂團率先奏響了《紅旗頌》,一首并未出現在當晚節目單上的作品。當熟悉的號角吹響,全場瞬間沸騰。“說實話,我們最初并沒有準備這首《紅旗頌》。”捷杰耶夫后來解釋道。但他實在感念中國觀眾給予的期待,于是,在音樂會開演前半小時,《紅旗頌》被臨時加入了當晚的演出曲目。那一夜,國家大劇院音樂廳被巨浪般的掌聲一次次吞沒。有一位觀眾在社交平臺上寫道,從自己座位的角度看過去,謝幕時,有那么一瞬間,捷杰耶夫像是抬手抹了一下眼角。

      超長演出奉獻滿滿誠意

      里姆斯基-科薩科夫、柴科夫斯基、肖斯塔科維奇、門德爾松、布魯克納……連續3天,捷杰耶夫與馬林斯基交響樂團帶來了橫跨俄羅斯與德奧系的重磅交響經典。一般來說,19時30分開始的交響音樂會都會在21時30分左右結束,但這3場音樂會的謝幕時間都超過了22時。超長的時長、大部頭的作品,捷杰耶夫與馬林斯基交響樂團奉獻了滿滿的誠意。

      在國家大劇院工作人員的印象里,捷杰耶夫數度到訪,這是排練時間最長的一次。3月28日上午,為了回饋那些沒能搶到演出票的樂迷和音樂學子,捷杰耶夫和馬林斯基交響樂團額外增加了一場馬勒《第五交響曲》公開排練。這首作品本不在這次訪華演出的曲目之列,但捷杰耶夫排練程度之細致,甚是令人動容,樂團當晚演出的排練因此后延,比原計劃的結束時間晚了兩個小時;3月29日和30日,捷杰耶夫執棒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每天用三個小時排練第八屆“中國交響樂之春”開幕音樂會。

      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演奏家陳述在這次演出中擔任樂隊首席。“最直觀的感受就是細致。”陳述說。在排練柴科夫斯基《第五交響曲》時,捷杰耶夫把作品掰開揉碎,一點點引領樂團接近作曲家的精神,“大師非常敏感,在我們聽來好像不太是問題的地方,到了他那里肯定過不去。”

      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成立13年,樂手平均年齡35歲,參演這臺音樂會的青年大提琴家李拉則是00后。他們那么年輕,與白發的捷杰耶夫形成了相當鮮明的對比。“我們需要發現那些值得被幫助的年輕音樂家。”捷杰耶夫說。已經名滿天下的他,曾經深受伯恩斯坦、索爾蒂等大師的提攜啟迪,如今他也想跨越國界等各種有形或無形的障礙,把這種薪火相傳的精神繼續傳遞下去,“藝術的力量在于打破壁壘,讓全世界的人們緊緊相連。”

      “到了北京,就像回家一樣”

      不到一周的北京之行,捷杰耶夫的行程幾乎全被排練和演出填滿,國家大劇院對面的故宮以及城市副中心正在建設中的北京藝術中心,成為他在劇院和酒店兩點一線往返路途上的兩個例外。故宮歷史悠久,是北京文化底蘊的見證;北京藝術中心拔地而起,是北京踔厲奮發的寫照。一舊一新之間,北京這座城市的魅力讓捷杰耶夫由衷喜愛。

      “1998年,我和馬林斯基交響樂團第一次到北京演出,是在人民大會堂。”捷杰耶夫說。人民大會堂的場地宏大壯觀,但終歸不是專業的演出場地,25年過去,不僅國家大劇院投入運營并迅速成為享譽世界的藝術殿堂,在城市副中心,達到世界先進水準的劇場也拔地而起。在北京藝術中心參觀時,從建筑的外觀、觀眾席的座席數量、劇場的聲學設計到未來的節目規劃,捷杰耶夫看得很多,想得很遠。短短一個小時的參觀時間,他的手機幾次響起,作為馬林斯基劇院這座龐大藝術機構的掌門人,還有音樂之外的許多事情等待著他來考慮。

      “每一秒鐘,他都在同時思考很多事情。”跟隨他的工作人員感嘆。幾乎每天,捷杰耶夫都要到后半夜才能休息,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他興致勃勃,似乎永不疲倦,只有偶爾幾個瞬間,人們才會意識到這位“鐵人”大師今年已經70歲了——在參觀完北京藝術中心返回市區的路上,捷杰耶夫靠在車上睡著了。

      但他意猶未盡,如果時間允許,他想在北京演上10天。“到了北京,就像回家一樣。”捷杰耶夫在中國有許多朋友,這一次,還有不少好友專程從世界各地飛來,趕到北京與他相見,周圍人都能感受到,這些天里,捷杰耶夫一直非常高興。而在不久的將來,更多如捷杰耶夫一般與中國結下深厚情緣的國外藝術家將陸續重返北京。

      包括馬林斯基劇院在內,疫情期間,國家大劇院與國外藝術家的聯絡從未中斷。今年,劇院向大家發去了演出邀約,捷杰耶夫與馬林斯基交響樂團的轟動演出,是一個天時、地利、人和的起點。目前,鋼琴大師魯道夫·布赫賓德與伊沃·波格萊里奇、小提琴大師雷諾·卡普松、維也納交響樂團等世界名家名團今年的演出計劃都已公布,很快,閃耀的星光將再次點亮演藝之都的燦爛夜空。

      (原標題:“鐵人”捷杰耶夫馬不停蹄北京行)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