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美國的任性擊落開了危險惡例 天天播資訊

      發稿時間:2023-02-14 20:09:00 來源: 北京日報


      【資料圖】

      連日來,美國“打氣球”上癮。先是不顧中方的一再聲明和要求,執意動用戰斗機擊落因不可抗力誤入美國領空的中國民用性質飛艇。后又在美國和加拿大上空擊落的三個“飛行物”,并聲稱物體來源有任何可能,包括來自外星。一系列操作與表態,用力極猛,愈發瘋癲。

      美國擊落中國民用飛艇缺乏正當理由。根據國際法,這艘飛艇屬于嚴重偏離預定航線的偏航或遇險航空器,美方不僅不應擊落,反應予以必要保護。此外,《國際民用航空公約》還規定,對于未經允許而飛越締約國領土的民用航空器,締約國雖然有權要求該航空器在指定地點降落,但不得威脅航空器的安全及其內部人員的生命。美方在明知中國飛艇沒有威脅的情況下仍然動用武力,違反了公約禁止對民用航空器使用武器的義務,也有違行使自衛權的前提條件,在國際上開了一個危險惡例。

      這般非理性行為,是美國歇斯底里反華政策的結果。自特朗普政府將中國定位為美國首要戰略競爭對手以來,美國政府的反華政策一波接一波,并逐步形成了全政府、全方位的反華浪潮。而當反華情緒成為美國國內的一種“政治正確”,也一步步縮小了美國政府處理涉華意外事件的政治空間。

      日趨極化的黨爭,更將這種非理性推向瘋狂。雖然中國飛艇的民用性質早就明確,但在兩黨政客眼中,這就是讓對方陷入難堪、為自己贏得選票的好時機。可問題在于,“動用最先進戰機和可靠導彈擊落中國氣球”的高調“表演”,究竟能換得多少民意?

      要看到,“擊落飛艇”的決定,即便在很多美國人看來也是匪夷所思的。此前接受CNN采訪的中情局前反恐官員馬德認為,美國政府對該事件的處理,充分顯示出行政當局與國會的無能。更有美媒指責,兩黨揪著“氣球”鬧個不停,無非是想轉移視線,掩蓋俄亥俄州氯乙烯大泄露與燃燒事件等。可見,拙劣表演,實屬偷雞不成蝕把米。而更關鍵的是,僅憑一個對自己無任何威脅的民用飛艇,美國一些人就敢于背棄兩國元首巴厘島會談共識,阻礙兩國在氣候變化、核擴散、貿易問題等方面的高級別對話,讓人不由要問,美國的國家信用何在?這些人有半點關切“美國人民的安全”么?

      猶記50多年前,正是“小球推動大球”,打破了中美兩國間的堅冰。今日,一個“氣球”,卻加深了兩國嫌隙,令人唏噓。究其根源,美國從特朗普政府時期開啟、拜登政府延續的對華強硬政策,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美國是全球最大監控偵察國家,擁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間諜網絡。美方的“間諜氣球”進入別國領空,并不是什么稀罕事。試想,美國到底在全球放飛了多少“間諜氣球”,以至于這么條件反射式地賊喊捉賊呢?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 作者 付隨鑫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編輯 晁星

      標簽: 俄亥俄州 指定地點 前提條件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