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世界熱文:在華日本教師加藤隆則:想把自身所學傳授給中國年輕人

      發稿時間:2022-12-09 20:56:44 來源: 北京日報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童沛

      近日,在北京和僑會的一場交流活動上,日本籍教師加藤隆則分享了他在中國工作和生活的經歷。從一名來華留學生到駐華記者,再到成為外籍教師,他的愿望是“把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帶給中國年輕人”。

      加藤隆則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受到中國的“溫暖歡迎”

      加藤隆則1986年畢業于早稻田大學。在那個后來被稱為日本“泡沫經濟”的年代,年輕人找工作很輕松,他有時能一連幾天接到企業的招聘電話。“有認識的學長代表公司來學校招聘,還會大方地請客吃壽司和鰻魚。”不過,他也覺得,那時的日本社會雖然呈現一片繁榮景象,但人們的心態十分浮躁。

      當時的中國正處于改革開放初期,發展前景還不為外界所看好。在同學紛紛選擇去歐美國家游歷的時候,加藤隆則卻對鄰國發生的變化感到強烈的好奇。他作出到中國留學一年的決定,這一度讓自己的老師感到不可理解。

      到了北京,加藤隆則一有空就背上背包,騎著自行車在大街小巷轉悠。這個此前披著一層神秘面紗的鄰國正一點點向他展現出真容,也給這位年輕的加藤隆則留下了許多終生難忘的回憶。

      年輕時在中國留學的加藤隆則

      有一次,加藤隆則到天津旅行,為節約住宿費,晚上就睡在公園的長椅上。不料,他引起了夜間巡邏民警的注意。得知加藤隆則是留學生,警察讓他跟他們走。加藤隆則心里有些害怕,不知道會被帶到什么地方,結果卻被帶到一家旅館的員工宿舍。他被告知,自己可以在這免費睡一晚。

      這時加藤隆則才知道,在那個沒有手機的年代,熱心的民警四處打聽,才為自己找到這個免費住處。躺在床上,加藤隆則心底洋溢起溫暖的感覺,“我體會到了什么是友愛。”

      加藤隆則說,留學期間類似的事情很多,這些美好記憶深深刻在他的心底,他也會經常講給周圍的朋友聽。他感到自己在中國受到了“非常溫暖的歡迎”,從此便和中國結下了一生之緣。

      回到中國當駐華記者

      畢業回到日本后,加藤隆則供職于一家媒體,從事社會新聞報道,一干就是近二十年。北京奧運會前的2005年,他所在的媒體急需派記者到中國開展全方位報道,這時他才有機會回到中國。

      加藤隆則和自己的中國學生在一起

      對于當時已經四十多歲、進入公司管理部門的加藤來說,到中國當一名一線記者的決定,讓身邊所有人感到吃驚。對此他這樣解釋:“被問到是否想去中國時,年輕時的記憶又浮現出來,我想回到那片曾經溫暖迎接過自己的土地。”

      與二十年前相比,中國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海外媒體對中國的報道越來越多,關注度越來越高,但也帶有很多不同的視角。

      加藤隆則和身邊的年輕同事說,不能總是用看日本固有的思維看中國。在他看來,和日本相比,中國不同地區的差異很大,民族眾多,是一個高度復雜的社會,如果不以多元化的視角看問題,容易得出片面的結論。

      把自身所學傳授給年輕人

      加藤隆則說,年輕時的經歷能夠影響一個人的一生,他正是因為留學的經歷與中國結下深厚緣分。記者生涯結束后,他決定留在中國當老師,希望把自己多年的工作經驗、不同的文化帶給中國年輕人。

      加藤隆則和自己的中國學生在一起

      對當下中國年輕人就業難的問題,他告訴自己的學生,就算很難也不應該盲目跟風,看到什么行業“火”,什么賺錢,就去做什么。經歷過日本經濟高速發展的時期,在加藤隆則看來,這些只是一時表象,某個行業現在工資高、待遇好,未必以后永遠是這樣,待遇不高的職位也有可能會越來越好。他建議年輕人眼光放長遠,選擇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今年,加藤隆則已經到了退休的年齡,但他仍然希望繼續在中國教書育人。熱心的中國朋友就像當年那位天津的民警一樣,拿著他的簡歷多方詢問。最后,加藤隆則接受了云南一所學校的邀請。

      加藤隆則常和學生說,要重視每一件小事,只有通過無數小事的積累,才能做成大一些的事情。“遇到困難不要放棄,向前走,向前走的時候,總會碰到什么的,這就是‘緣’。”

      標簽: 中國留學 北京日報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