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關注 |
      天天通訊!雙保險扎穩“碼”步

      發稿時間:2023-03-23 11:46:41 來源: 中國網?東海資訊

      二月的春風,吹綠了長江兩岸。在三航局上海港羅涇港區集裝箱碼頭改造項目施工現場,“海力 801”打樁船正將一根根預制PHC管樁穩穩地沉入水底,盡管水下老舊樁基交錯縱橫,但管樁的位置依舊精準無誤。

      三航局羅涇碼頭改造項目中,進行水上沉樁和縱橫梁吊裝交叉作業。


      (資料圖)

      三航局承建的上海港羅涇港區集裝箱碼頭改造一期工程位于上海市寶山區羅涇地區境內,主要施工內容包括改造作業區內航道、碼頭、道路、堆場等工程,建成后將成為繼洋山深水港區之外的第二個“超大型、智慧型、生態型”集裝箱港口。

      作為改擴建工程,項目需要先將老舊碼頭的809根樁基全部拆除后再打入2521根新樁,用以擴建新的碼頭。為了保證老碼頭水底的土質穩定,項目團隊摒棄拔樁法,采用截樁法施工,只需將新的樁基插打在空隙處即可。但由于老舊樁基交錯縱橫,直樁、斜樁雜亂分布,再加上海底的不可視環境,讓項目在海底“尋縫插針”的難度直線攀升。

      在長江黃金水道最繁忙的區位上,羅涇碼頭改建工程優化施工組織,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合理調配船機提高施工功效。

      施工方案討論會上,擁有數十年打樁經驗的老船長何軍主動請纓,請求根據現有的樁基平面分布圖進行“盲打”,但這一提議很快被否定。“沉樁位置判斷不清便貿然施工,后續樁帽澆筑的預期受力便無法估算,會導致樁身因為受力不均出現斷裂風險,工程質量無法得到保證!”項目經理葛鋒的話讓會議室內再次陷入沉寂,大家都拿著樁基平面分布圖撓起了腦袋。不多時,質量部部長張一博提出建議:“我們利用現有的BIM技術進行建模計算,沉樁位置不就清晰可見了嗎?”一語驚醒夢中人,葛鋒立即帶領技術團隊根據現有圖紙及復測數據復刻出施工區的三維模型圖,鎖定老樁的位置及姿態,判斷新樁插打的大致位置。隨后,項目團隊又引進了碰樁演算系統,全過程模擬新樁插打過程,動態分析新樁位置、扭角、斜率三大影響沉樁的主要因素,判斷與老樁之間的夾角和間距,規避出現碰樁風險,為項目部的精準沉樁打上了第一重保險。

      三航局羅涇碼頭改造工程正在進行水上沉樁施工。

      不多時,一張明確標注了新樁插打位置的三維立體圖便傳輸到打樁船上,葛鋒又登船進行模擬排查,很快便皺起了眉頭:項目海域位于長江入海口,打樁船身受潮汐、風浪影響大幅度搖晃,而新樁與老樁間的最短距離不足40公分,碰樁演算系統無法模擬船身搖晃弧度。“需要對打樁船進行動態調整,才能進一步避免碰樁風險。”葛鋒說道。

      三航局羅涇碼頭改造項目技術團隊水上沉樁作業中利用BIM技術進行三維模擬碰撞檢測。

      “我們可以通過測量的‘后交法’,增設2名測量員從不同點位觀測,根據潮汐、風浪變化實時調整打樁船。”項目生產經理陳翠良提出了解決方案。說干就干,沉樁施工時,測量人員先根據預演的模擬數據,逐步控制打樁船上沉樁導管架鎖定的位置精度,同時使用高精度全站儀,實時檢測樁基扭角、樁身斜率和樁底相對位置,并及時調整偏位,最終成功打下了第一根樁。經測量,精度符合要求,“后交法”果真可行。隨著第二重保險的“加固”,項目部終于實現在海底“見縫插針”。

      看著碼頭上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葛鋒自豪地說道:“雙重保險讓碼頭的沉樁正位率達到了100%,精準達到了設計要求,真正意義上助力我們扎穩了‘碼’步。”(王一坤 于旻)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