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即時看!孫卓回家后,姐姐變了

      發稿時間:2023-01-17 14:08:45 來源: 鳳凰網娛樂

      微電影《我的秘密朋友》劇照


      (資料圖片)

      在一個越來越便利、光滑的時代,一眼望去,成功和被人關注,似乎從來沒有像現在這么飛速和容易過。過去一年,人們的目光聚集到一些普通人身上:孫卓回家后,姐姐的人生也變了;返鄉創業后,劉霞冰開始“胡編亂造”;徐志新的官越做越小,頭發越來越白。

      在他們身上,一些改變正在發生。站在故事的轉折點,他們獲得了一種篤定,一種對未來的確信,一種嶄新的向內探詢的視角,一種可復制的向外延伸的本領。對于他們和他們背后的人來說,這些瞬間珍貴、深刻,將在往后的日子里長久回響。

      2023年1月9日,孫悅從深圳趕回湖北老家,與更早到家的父母弟弟們團聚。在記錄這一天的短視頻里,畫面中的每個人都在笑,弟弟孫卓打趣她“你還知道回來”,好像一對再尋常不過的姐弟。

      這是孫卓被找回后的第2個春節,也是一家人再次共同生活的第14個月,孫悅說:“這一年充滿不安與變化,但時光的底色從未如此溫柔。”

      這一年,孫悅成為抖音上的圖書達人,父親孫海洋為了支持她的工作,在所住出租屋的樓上,又租了一間房,專門存放各個出版社郵寄來的書。

      幾乎每天,孫悅都埋頭在樓上的房子里選書,新書有一股明顯的油墨味。過去14年,這種味道曾經長時間飄在這個家里。從2007年弟弟孫卓被拐后,家里就堆滿了紅底或白底的尋子啟事,起初是幾百張,后來是幾千張、幾萬張、幾十萬張……摞起來像一座座小山包,有孫卓的,也有其他的孩子的。

      人販子偷走弟弟時,孫悅還沒有過9歲生日,從那以后,她的人生好像也被偷走了一部分。作為尋子家庭中的另一個孩子,孫悅的青春期里有一個經常不在家的父親,母親經歷悲傷、痛苦后變得急躁。

      她開始有意識地閱讀,她愛讀《雨季不再來》和《撒哈拉的故事》,欣賞三毛的才氣和她對自由的追求;她也喜歡魯迅的雜文,時常被那振聾發聵的吶喊聲所震撼;打開《置身于苦難與陽光之間》和《西西弗神話》,她從加繆那里學會如何面對苦難與荒誕;而《那不勒斯四部曲》則給她帶來了女性主義的啟蒙……那些翻動的書頁,密密麻麻的文字,最大限度地包容了她的不安和彷徨,讓她能從緊繃的現實中浮上來,透一口氣。

      孫悅和她的“秘密朋友”三毛

      后來每次搬家,她沒有太多要求,只跟父母強調,千萬別把自己的書弄丟。每到一個地方,父親孫海洋一定會弄一個書柜,把女兒的書好好地裝進去,從沒丟過。

      在近日上線的一部微電影《我的秘密朋友》中,孫悅出鏡飾演自己,而書頁背后的作者和主人公則來到她身邊,成為她的“秘密朋友”。在很多命運圖景發生變動的時刻,她會感覺到,自己的人生總是在被這些“朋友”影響著。

      2021年12月,弟弟孫卓被尋回,是這個家的轉折點,孫悅也聽到命運齒輪轉動的聲音。

      彼時,記者們在極短的時間里塞進孫家的出租屋,孫悅順理成章成為被采訪的對象之一。她被打上“孫卓姐姐”的標簽,也習慣在回憶某件事后加上一個條件狀語,“跟我弟關系不大。”

      也是在那段時間,她注冊抖音賬號,給弟弟錄18歲生日祝福。注冊中,因為跟歌手孫悅重名,她加上了“孫海洋家老大”的前綴。孫悅說,她沒想到還能再給孫卓過生日,更讓她沒想到的是,賬號一夜漲粉40萬。

      當時,孫悅剛從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研究生畢業,尚未確定求職方向。當數以百萬計的目光投向她,這個剛走出校園的女孩一度有些迷茫:除去“孫卓姐姐”的身份,還有什么是自己可以拿出來與別人分享的?她想到了陪伴她成長的秘密朋友們。如果說她曾經從他們那里獲得過一種力量,現在她想讓這力量流動起來。

      孫悅的畢業照

      “就像所有的河流都連在一起,你流進我,我流進你。”她曾經引用這句話,來形容自己正在做的事。

      她推薦的第一本書是《云彩收集者手冊》,這是一本介紹云的趣味科普小冊子。在短視頻中,孫悅說,希望大家在努力奔跑的路上,別忘了抬頭看看天空中的云,“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值得我們熱愛的美好的事物。”

      如同鏡像一般,一位讀者在這些故事里看到了自己。她說她做著一份勞累且讓人壓抑的工作,讀完那本書后,一天下班回家的路上,她抬頭看了一會兒天上的云,突然就覺得釋然。孫悅為收到這樣的分享而感動:“我真的有給他們帶來一些力量。”

      這種分享帶來的強烈共振,賦予了閱讀更長久也更鮮活的生命力,也讓孫悅將筆鋒對準自己家的故事。

      她從2022年4月開始動筆。同年9月,這本名為《回家:14年又57天》的新書出版。她在書里寫:我不是故事的局外人,我是這個悲喜劇世界內部一粒隱隱作痛的沙。

      她是故事里的人,她是寫故事的人,在書寫故事的同時,她也勾勒了自我生命的輪廓。這本書在抖音電商一經發售就進入文學小說暢銷榜,一周就賣出10萬多本。

      現在,她已在抖音擁有253萬粉絲,向不同人群推薦適合他們的書籍已經成為一種新的日常,她的賬號名也從“孫海洋家老大”改為“孫 悅”,但保留了“被拐兒童孫卓的姐姐孫悅”的認證信息。也因為如此,時不時有新粉絲留言詢問:“孫卓是誰?”

      第一次看到類似的評論時,孫悅又驚又喜,這意味著在關注著她的人中,她不僅僅是孫卓的姐姐了,她更是她自己。

      也許就是從那一刻起,她感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明朗人生。2023年跨年夜,她像一個普通年輕女孩一樣跟朋友聚在一起,她說,她像1999年的人們迎接千禧年一樣迎接2023,對未來懷抱一種激烈的愛與信心。

      改編自孫悅真實故事的微電影《我的秘密朋友》

      像孫悅一樣,90后姑娘劉霞冰的故事也被改編成了一部微電影《胡編亂造》。

      在影片的第四幕中,劉霞冰落寞地坐在窗前,沮喪地看著手機,播放量寥寥的視頻從屏幕上劃過。父親劉家盛在一旁淡淡地問:“火了嗎?”劉霞冰沒回答。

      對著窗外的殘陽,父親嘆息道:“夕陽產業。”

      這對父女生活在廣西靈山縣平南鎮。2008年之前,周邊約有4000多戶人家以制售竹編為生。然而,當曾經用來謀生的竹編不足以養家糊口,年輕人不再學習這門手藝,紛紛去外地謀生。到2015年,還在堅持的竹編人家不到20戶。的確稱得上是“夕陽產業”。

      劉霞冰家就是這二十分之一。父親劉家盛是自治區級非遺項目靈山竹編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做竹編的人被稱為“篾匠”,老篾匠都有一雙充滿老繭的手,劉家盛不希望女兒的手也變成這樣。

      劉霞冰高中沒畢業就像村里的很多人一樣,去廣東打工。雖然沒有讀過太多書,但她懂得付出與回報的樸素道理,一步步干到服裝店店長,到2016年辭職前夕,她即將升職為區域管理。

      但她就是放不下竹編。

      她常常想起自己小時候,那是竹編產業最好的時節。父母勤勤懇懇,埋首于竹編的世界中,片竹成絲、編竹成器,靠著雙手上下翻飛養活一家五個兒女。而現在,爸爸的工廠面臨倒閉。

      她說:“當時覺得如果不回來做的話,可能就沒有機會了。”她不能眼睜睜看著技藝成為記憶,最終放棄了升職,想摸索出一條讓竹編活下去的路。

      2020年,她開始嘗試在抖音上賣竹編,主營水果籃、饅頭筐等生活用品。但那時的直播間就像蒙于竹編制品上的灰塵,寂靜非常。

      在某一天直播時,情況發生了變化。劉霞冰說:“我記得很清楚,那一天是2021年3月19號晚上,突然間直播間就有很多人進來,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大家一直在刷貓窩。”

      在網友的啟發下,劉霞冰找到父親將自己的想法大致描述了一下,“都是老手藝人,稍一尋思就做出來了,主要是在常規竹筐的尺寸上做了較大調整,直徑擴大了兩三倍。”

      只有不合時宜的應用,沒有終將消失的技藝。貓窩幾天內就賣出200多單,他們不得不發動了全村的老篾匠,拾起蔑刀,連干了兩個月才完成。

      在網友七嘴八舌的建議下,劉霞冰又一步步將貓窩改造升級:網友怕竹編戳痛貓咪,她就專門安排村里的阿姨用火燎毛刺,再手工拔除;網友說貓窩不夠穩,她就加固支架;網友想要雙層貓窩、狗窩、鳥窩、倉鼠窩、兔子窩……甚至人窩,她都請父親一一研發出來。用她的話說:“和億萬網友一起胡編的事,能叫胡編嗎?這叫放飛商業想象力。”

      現在,劉霞冰家的年銷售額翻了6倍,還帶動周邊600多人增收。工廠守住了,靈山縣平南鎮峽山村那個屬于劉家人的小窩,也終于溫暖起來。

      改編自劉霞冰真實故事的微電影《胡編亂造》

      這個系列的最后一部微電影有一個頗具黑色幽默的開頭:4個農民打扮的人在長桌后一字排開,對面是一個西裝革履、頭發花白的中年人。

      這樣的場面看上去像一場面試,卻又讓人疑惑:雙方的身份似乎不同于常見的面試場景,而考官們又貌似有意刁難。這場面試的時間也長得過頭,從2011年到2023年,有12年之久。

      這當然不是一場真實存在的面試。強烈的戲劇感之下,是徐志新回鄉12年的縮影。

      世紀之交,徐志新的頭發還沒有白,他是當時羅田縣司法局的副局長,為響應青年干部到沿海發達地區學習的號召,他離開了大別山老家,先后在深圳、北京做律師,又很快擔任起多家上市公司的法律顧問,還在清華大學和中國政法大學的法學院任兼職教授。

      但是他始終記得自己離開時的諾言:“我一定會回來,而且是以更好的狀態回來。”十多年后,2011年,他終于再次踏上家鄉的土地,成為燕窩灣村第一書記。秀麗山河仍在、淳樸民風仍在,但有些“不變”讓他坐立難安——

      羅田是全國板栗第一縣,家家戶戶都有種植。在他小時候,每到九月底十月初,他就跟著外婆去“打栗子”,他負責馱竹竿拿鐵鉗,外婆挑籮筐,走路都帶風。外婆一擔一擔地往返,逢人就笑。

      板栗養活了幾代羅田人,讓徐志新沒想到的是,在自己離開的這些年,板栗的價格一成不變,一直是兩塊多錢一斤,而物流成本上升了幾十倍,讓農民的收入更加堪憂。

      他剛回村時,因為農產品滯銷,村里人均純收入不足1000塊,村里的干部都沒有人愿意當,最多的時候一年換了四個。

      一番考察后,他決定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和養生養老產業,把游客領進來,將農產品送出去。“因為這里三面環山,沒有鐵路和機場,交通不便,優質的農產品出山難。”他說。

      “燕兒谷”建立后,在旅游業的拉動下,農民們長長地換了一口氣。但2020年出現了轉折,隨著疫情爆發,游客量急劇減少。最直接的影響是,本地大量特色農產品滯銷。

      在這之前村里每年都要迎來幾萬名游客。過去的光景有多么喜人,后來的缺口就有多么龐大。那一年,為游客準備好的農產品,在院子里發芽,在田埂間腐壞。

      2021年8月,疫情反復的背景下,徐志新在燕兒谷建起了電商助農直播基地,邀請主播過來帶貨。

      主播是他從外地千方百計請來的,都是帶貨的好手。但故事卻沒有按照徐志新想象的上揚曲線發展。由于外地主播不了解本地農產品,三農直播間是個嚴酷的考場,只會套公式的直播是行不通的。

      “不能停留在為賣貨而賣貨。”徐志新說。他發現,雖然外地主播的帶貨效果不佳,但每次自己進去聊兩句,直播間的人氣就會飛速上升。“我就在考慮,是不是我可以吸引到更多人的關注。”

      既然是賣燕兒谷的農貨,他就在抖音給自己取名“谷哥”。在他熟練又樸素的講解下,帶貨量有了很大改觀,但此時“面試官”又多了抖音的用戶們。以板栗為例,新鮮板栗含水量大,路上水分蒸發,到了目的地會掉秤,本來10斤重的板栗運到時可能只剩下九斤八兩,不免引起用戶的不滿。徐志新馬上做出調整,要求帶殼的板栗每5斤多放2兩,帶刺球的多放半斤,這樣運到時就是足斤足兩的。

      售前和售后的問題都解決后,一條通路被打開,這條路上擠滿了抱著自家雞鴨、山藥、羊肚菌的農戶們。只要通過質檢,徐志新來者不拒。

      曾有75歲的老太太,聽兒子說谷哥直播間的東西賣得很快,便拎著60多個鵝蛋來找他。徐志新把她請到直播間,老太太看著對著補光燈和拍攝設備,還在疑惑“這哪里有人買?”結果60多個鵝蛋,剛剛上架便一秒賣空。后來徐志新又跟她合作預售,半個月的鵝蛋只花了兩秒便被搶空。

      現在,徐志新的直播間經常會登上同時段抖音電商直播帶貨榜的前幾名,有時兩小時就能賣出上百萬元農貨,櫥窗里的商品品類,也從最開始的7種,增加到了現在的100多種。

      他的直播間就在村子邊,村民們稍微靠近一些,就能聽到里面不時響起“5、4、3、2、1,上鏈接”的聲音。屋外的墻根總是或蹲或站著一排村民,他們中很多早已賣完了貨,他們只是守在那里,守著燕窩灣村通往外界的路。

      冬天的時候,徐志新帶起貨格外賣力,因為他知道農民在等著錢忙春耕。春燕銜泥而歸,春天的故事就要開始了。這是徐志新回到家鄉的第12個年頭,而這場漫長的面試他早已通過。

      改編自徐志新真實故事的微電影《最長的面試》

      這三部微電影,是抖音電商推出的2022創作者故事,也是平凡人的奮斗史和敘事詩。一直以來,聚光燈似乎總匯聚在少數人身上,但抖音電商一路尋找同行者,讓更多普通人被看見,讓有識者竭其謀,讓有藝者傳其道,讓有愿者在田埂留下腳印,讓往前走的繼續走。“尋找同行者”是抖音電商的創作者成長大本營,致力于挖掘優質達人和商家,助力他們在平臺實現更長遠的發展。

      對孫悅、劉霞冰、徐志新等抖音電商的同行者來說,他們也在尋找各自領域的“同行者”。他們深切地扎入這個時代,在洪流中與更多人挽臂向前,望見河床深處孕育的希望。他們最能認出未曾謀面的美好,以及漫漫長夜中的火光。

      歲末年初,人們總喜歡在結尾說道阻且長,但讓人安心的是,我們已經知道路就在那里,同路人就在那里,我們只要走下去,身后足跡交疊,每一個腳印都是意義。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