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今日熱文:《勇闖四季城》43-46集:強烈的悲劇性

      發稿時間:2023-01-17 13:48:28 來源: 嗶哩嗶哩
      《勇闖四季城》43-46集:強烈的悲劇性

      經常說發刀和發糖的交替,其實國外有一個專門的詞,叫做bittersweet,意思是“苦樂交錯”。這個詞是用來形容核類美學(Core Aesthetic)的。


      (資料圖片)

      這個思路放到文學創作中,是一個非常空間化的解釋路徑。很多作品遵循英雄之旅的冒險故事,經歷痛苦和挫折最后是為了成長,然后獲得圓滿大結局。這時苦樂是一種敘事學意義上的時間關系。

      但是倘若在同步展現美好場景的同時,剖露出傷痛的內核呢?

      按照“新日常系”的說法就是,在描述綿延且讓人窒息的循環日常生活的同時,不斷告訴我們日常生活之外的非日常的傷核,把苦與樂并置起來。

      它不是說故事的結尾是悲劇,或者是圓滿大結局。也不是說英雄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定要經歷痛苦。而是:當你看到快樂幸福的日常時,你就會不寒而栗地升起一種恐怖感。你會覺得:①這種場景實在是太過脆弱,隨時都可能分崩離析。②這種場景是虛假的烏托邦,它的背后是一個暗流潛藏的敵托邦。

      國漫里比較典型的作品就是《有獸焉》和《羊村守護者》。

      《有獸焉》總是在大寫的不斷推進的歷史(天庭)與小寫的日常歡樂(鹿人店)中反復搖擺。

      《羊村守護者》也總是在快樂幸福的冒險和深度運行的陰謀中反復橫跳。

      刀得越明顯,看日常生活的甜蜜就越痛苦。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核類美學是一種創傷性的,受害者視角的美學表達,它的成品往往都具備治愈、滿足和制造幻象的補償性功能”。

      在《勇闖四季城》里就用三層場景,給觀眾展現出這種bittersweet的風格。

      第一層場景:看起來耳熟能詳的四季城的統治以及日常生活。第二層場景:勇者在經歷四季城的過程中不斷成長,打敗怪物和魔王。第三層場景:勇者的成長本身是魔王蘇醒的養料。

      第一層場景可以說是日常系生活,在四季城里的居民日復一日如同npc一樣的存在著。與此同時的是怪物城,每天都要上班下班,下班之后怪物都有自己的生活。

      作為封閉(Verborgenheit)的日常生活,沒有世界的幻影,沒有參與世界的不在場證明,是令人難以忍受的。

      第二層則與第一層形成了一種相互的解構。在玩游戲的過程中,存檔/讀檔的方式就是一種重復,對話記錄也不會有任何不同。不過,如果說重復這件事本身就是基于冒險游戲需要是再生的呢?魔王一直在說的話是“不管迭代多少代都一樣”。也就是說,不再是感覺上的重復異化感,而是事實上的重復異化感——那么既然如此,如何讓人不再陷入異化之中呢?答案是失憶。

      第三層則是通過形象化的表達,進一步討論“黑暗能量/負面情緒/惡”等這一類的倫理學概念到底應該如何看待的問題。如果說《魔法少女小圓》是說魔法少女力竭之后會變成魔女,那么《勇闖四季城》則將冒險成長進行翻轉。不過要說討論深度,目前魔王的復活過程,沒有妙狗國國王蠱惑灰太狼成為反派的過程更厚重與深邃。

      當然這種風格原創動力已經做的非常熟練了,超人聯盟系列和羊村守護者系列都是如此,而且走向越來越熟稔的地步,之前幾部還是比較輕松明快的冒險戰斗(嘻哈闖世界 系列),后來只在最后幾集為反派變惡實現合理化(剔博士)。再到最近幾部,就已經開始在所謂“輕松幽默”的日常中告誡觀眾,“這是假象”了。 去年夏天的《奇妙大營救》,灰太狼到40集左右的時候已經被規訓蠱惑得差不多了;而今年的《勇闖四季城》就直接把喜羊羊和影王等同起來。

      更重要的是,實現了敵我同源

      之前我引用過一個伊格爾頓的《論邪惡》里面談到的“大圖景”,意思是“惡是更大意義的善”。他舉了一個例子,說你看到一個人正在用刀切割另一個人的身體,你以為是作惡,但他其實是在為病人做手術,這就是更大意義的善。

      現在我們把這個表述反過來,就叫做“大詭異”好了,意思是“善是為了更大意義的惡”,大家會作何感受呢?

      所以這個意義上的敵我同源,不是“力量無善惡,誰用都可以”的那種類似《假面騎士555》的敵我同源,而是善是惡的子集,只不過站在勇者的角度來看,好像善的力量被用到惡身上,才形成了敵我同源的錯覺。

      本質上說,這是塑造的謊言,但謊言之下的世界又不是惡的存在。

      如電影《云圖》(Cloud Atlas,2012)里克隆人星美們相信辛勤勞作12年后,會去往極樂園,而極樂園卻只是謊言。另一個更有說服力的例子是,建立在諾奇克((Robert Nozick)的體驗機(The Experience Machine)命題及其基礎上的,《黑客帝國》(The Matrix)系列作品。當然,前者的謊言是一種真相被蒙蔽,亦未曾體驗到烏托邦的謊言;后者的謊言,則更像是烏托邦成為被隸屬的一部分。《這完美的一天》的前半段設置了一個統一、強大且幸福的國度,生活在其中的人們個個溫良恭儉讓(為了保證其持續性,成員還必須每月注射一定劑量的奇怪藥物),直到62歲,會被平靜而“幸福”地帶離他們生活的世界。真相是統一電腦凌駕于所有人之上,并享受著其更多資源。這部作品貢獻了標準的隸屬關系敘事模式:通過外在強制力(如藥物、魔法、科技、謊言)讓人感覺到幸福,卻是作為被犧牲的一部分。敵托邦的外在破壞性是存在的,但這亦并不能消除沒有踏入敵托邦(或離開烏托邦)的生活空間是幸福的。
      不管是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的小說《別讓我走》(Never Let Me Go,英,2005),科幻電影《逃離地下天堂》(Logan"s Run,美,1976),還是漫畫《約定的夢幻島》都沿用了該模式。

      如果說魔王是惡的,但魔王統治下的四季城不是惡的,反而生活得很好。不過要維持這種好,就需要奉獻一代又一代的勇者冒險。覺得如何呢?

      其實有一個科幻小說也有類似的情節,《離開了麥歐拉城的人》。整個城市都生活得特別好、特別幸福,但是必須要建立在不斷獻祭一個可憐無知的少女身上,才能持續下去,也可以嗎?

      標簽: 假面騎士555 BITTERSWEET 別讓我走 石黑一雄 輕松幽默 LOGAN 他們生活的世界 逃離地下天堂 生活的甜蜜 NEVER CLOUD ATLAS 原創動力 反復橫跳 黑客帝國 日常生活 在場證明 文學創作 魔法少女 去年夏天 冒險游戲 科幻電影 科幻小說 耳熟能詳 也就是說 負面情緒 系列作品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