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內娛的流量密碼,是“流量明星”。
(資料圖)
而現在,主要靠“發瘋”。
綜藝《再見愛人2》中,素人張婉婷,就是“瘋紅”的典型。
甚至打敗一眾演員明星,力扛收視率大旗。
觀眾紛紛表示:“如果不是張姐早不看了”。
在恨她的人眼里,她是貶低丈夫的PUA大師,是用孩子捆綁男性的心機女人。
但她的真實與鮮活,又令人欲罷不能。
因為,每一位女性,都可能成為“張婉婷”。
張婉婷真瘋嗎?
先來介紹一下今天的兩位主人公。
張婉婷,梅婷的經紀人,趙麗穎的閨蜜團。
● 左趙麗穎,右張婉婷 | 圖源:bunny娛樂
丈夫宋寧峰,比她大10歲,是個戲紅人不紅的演員。
比起他的作品,大家提得更多的,是他的各種八卦身份:周迅前男友,齊溪的前夫,竇唯前妻高原的表弟。
● 宋寧峰 | 圖源:節目截圖
宋寧峰跟齊溪離婚后,事業也正值低谷,整個人都散發出頹喪的氣息。而張婉婷恰好被他的脆弱吸引,希望能夠成為對方的拯救者。
拯救的方式卻是:“我給你生個孩子吧”。
于是,兩個人戀愛一個月左右,張婉婷就懷孕了。但激情散去,留下的只有后悔。
張婉婷以為,自己做出“生孩子”的犧牲,那對方肯定下半輩子都得感恩戴德,把自己“供起來”。
誰料到,自己的丈夫,卻看似溫和,實則冷漠,對她的情緒需求視而不見。
● 張婉婷用生孩子救贖宋寧峰 | 圖源:節目截圖
為了得到一個符合自己心意的完美丈夫,張婉婷開始了自己的“養成計劃”。
養成的第一步,是控制。
先是控制交友,避免他被有心人利用。
宋寧峰在節目中,跟蘇詩丁的老公盧歌相見恨晚,處成好哥們。但張婉婷卻將他看作,會帶壞老公的“不良學生”。
因為對方曾說自己上節目是為了錢,所以她認為這種虛偽不真誠的人,一定心機深沉。
甚至當場發難,說他“沒啥大用”。
再是控制語言,怕丈夫不慎招黑。
張婉婷不準宋寧峰談論演員的相關話題,在她看來,一個沒有功成名就的演員,在鏡頭談表演藝術,很容易引發群嘲。
如果宋寧峰想反駁,就直接“禁言”警告。
第二步是打壓。
為了合理化自己的控制行為,張婉婷企圖用人格侮辱的方式,讓大家站在她這一邊。
底層邏輯是:他太差了,所以得聽我的。
包括但不限于:
嫌棄對方既蠢又窮,不紅又沒本事。
把宋寧峰當做耽誤自己的“罪人”“拖油瓶”。
不料事與愿違,她的強勢,反而敗壞了人緣。
嘉賓們都在心疼宋寧峰,勸張婉婷差不多行了,孫怡甚至忍不住吐槽:“她是救過他的命嗎?”
第三步是綁架。
每當被群起而攻之,張婉婷就會占據道德高點,用愛與生育相要挾。
如果宋寧峰回懟,她會說:我為你生了孩子。
如果宋寧峰勸她冷靜,她會生氣:我在維護你,你卻跟我講道理?
如果自己做錯事,她又會埋怨對方:你沒有幫助我。
如果宋寧峰保持沉默,她會指控他在“冷暴力”。
就像觀察員們說的那樣:“你跟她說理她說情,你跟她說情她說理,你跟她講情和理的時候,她站在道德的制高點指責你。”
在她的邏輯里,她就是永遠的王。
張婉婷希望用自己的方式,“教導”宋寧峰成熟懂事。做一名成功的演員,排解妻子情緒的丈夫,承擔起家庭重擔的爸爸。
別人“雞娃”,她“雞夫”。結果卻是,殺敵一千,自損一千二。
張婉婷令人窒息的場面,在互聯網上被反復重播。她的微博底下,全都是詛咒與謾罵。
● 網友辱罵張婉婷 | 圖源:微博截圖
而宋寧峰,則憑借著“忍氣吞聲”,成為被全網心疼的男人。
但事實當真如此嗎?
● 網友勸宋寧峰離婚 | 圖源:微博截圖
有多少家庭,正在制造“張婉婷”
節目播出后,很多人說,從張婉婷身上,看到了自己那控制欲爆棚的媽媽。
但是大家忽略的是,沒有兒子,哪兒來的媽。
● 網友稱張婉婷像自己的媽 | 圖源:豆瓣截圖
41歲的宋寧峰,按理說,應該懂得基本的人情世故。但現實是,他從始至終,都像個需要媽媽督促照顧的孩子。
宋寧峰說,自己當初喜歡張婉婷,是因為她活潑靈動,青春可愛,整日里嬉笑打鬧,很有生命力。
從活潑少女到“瘋狂媽媽”的轉變,是從她懷孕開始的。
意外懷孕后,她本來想打掉,也沒打算結婚。
但是宋寧峰堅持要生下孩子,在一窮二白的情況下,承諾“一切都會好的”。
張婉婷信了。
自從12歲父親離世后,她就是家里的頂梁柱。在娛樂圈打拼多年,見慣了爾虞我詐,她也渴望有一個人能夠相互扶持,組建一個家。
但懷了沒幾天,她就被潑了一盆冷水。
醫院的檢查結果出了烏龍,誤以為她沒懷孕。失望的宋寧峰,立刻丟下張婉婷,一個人跑去開車兜風。
但凡長點心,也不能干出這事兒。
直到張婉婷孩子都要生了,他仍遲遲不求婚,還要女方自己來提醒。
被問到有多少錢,孩子要怎么養,他頂不住壓力,哭著去找媽媽。
在沒有存款的條件下,跑出去借錢,買了個女方并不需要的昂貴鉆戒。
張婉婷知道的時候頭都大了,最后只能自己分期還債。
別說什么直男沒有儀式感,在上一段婚姻里,宋寧峰跟齊溪先后求了3次婚,每次都花盡心思。
懷孕期間,宋寧峰仍在外喝得爛醉,要老婆挺著大肚子去接。
張婉婷說的那句“那你讓我少操點心”,可能不是在抬杠,而是發自肺腑。
面對這樣一個需要事事操心的丈夫,張婉婷沒有安全感,太正常不過了。
于是她出現了產后抑郁的癥狀,不斷地用爭吵和攻擊,來找到對方愛自己的證據。甚至想從陽臺上跳下去,來換得宋寧峰的理解。
但宋寧峰不了解“產后抑郁”,只覺得她易燃易爆炸,“像變了一個人”。
面對張婉婷的發難,他要么懟回去,要么沉默,并開始懷疑自己是否真的愛對方。
所以張婉婷吐槽了幾次:“他看著我哭,卻不能問一句你怎么了?”
當一個人被當成了“瘋子”,那么她做出什么舉動,都不會有人問“你怎么了”,只會想當然地認為“哦,她又瘋了”,并默默遠離,不敢打擾。
孩子出生后,宋寧峰依舊沒有成長。
住在女方買的房子里,靠老婆一人養家,仍然覺得自己狀態挺好的,拒絕對方為自己的事提供建議。
而另一邊,有網友爆料,說張婉婷生孩子當天,還在對接工作。
● 網友爆料張婉婷生產當天仍在工作 | 圖源:網絡素材
于是,我們在節目里看到,41歲的男人為自己失去少年氣而落淚;
31歲的女人,被迫失去少女氣,操心到長白頭發,得到的只有“活該”。
“媽系女友”的雙重陷阱
張婉婷可以說是典型的“媽系女友”,一邊掏空一切付出,像圣母一樣去拯救失意的丈夫,卻無法換來同等回報。
所以只能用“犧牲感”綁架對方,作為自己得不到“獎勵”的代償。
張婉婷說自己才是受害者,是最吃虧的人,并不只是所謂“狡辯”。
每一個看似窒息的“媽系女友”背后,都有一個擺爛式索取的“兒系男友”。
他什么都不需要做,只要保持情緒穩定,就能收獲好評和同情。
于是,“媽系女友”落入了雙重陷阱,一是“犧牲”騙局,二是“發瘋”污名。
互聯網上,鋪天蓋地都是情緒不穩定的“暴躁媽媽”,以及“忍氣吞聲”的無辜爸爸。
疫情期間,媽媽每天既要搶菜,又要照顧一家老小,經常情緒崩潰,但丈夫和孩子,只覺得她一碰就炸,變得可怕。
● 孩子寫作文吐槽媽媽變兇了 | 圖源:網頁截圖
媽媽要伺候一家生活,管控孩子學習,只因不讓看電視,就成了“家里最兇的女人”,隱形的爸爸是孩子幻想中的“救世主”。
● 媽媽不讓孩子看電視,孩子稱她是最兇女人 | 圖源:視頻截圖
只要丈夫一天不在婚姻中長大成人,妻子永遠只能當“發瘋的媽”。
《感情研究指南》中寫道:“所有成年人的情感體驗其實都是被訓練的結果。”
割裂的情感模式,源于男女情感教育的不同。
女性,從小就被要求溫柔體貼,甘于奉獻,會照顧人。
男性則被鼓勵關注自我,追求事業,勇敢冒險。
他們不需要學著操心生活瑣事,婚前有娘,婚后有“新的娘”,反正總有人為他們的生活買單。
照顧男友7年的闞清子,換來一句“你喜歡大海,我愛過你”。
動用所有資源,為男友鋪路的蕭亞軒,被指控制欲太強,要求太高,讓人受不了。
● 網友評論蕭亞軒付出 | 圖源:網絡素材
不管“犧牲”這個名詞,被多少華麗定語包裝,釋義都是:舍棄自己。
張婉婷們的自救,也只能從建構自己開始。
標簽:
- 環球新資訊:這個內娛惡女,背上了全網最大的黑鍋
- 今日播報!作曲家Angelo Badalamenti過世 曾合作過多位名人
- 不肯離婚的小S,把自己活成了一個笑話?
- 天天百事通!湖南美猴王影業訴張紀中案件判決 被告需還500萬
- 一手捧紅胡歌后,他卻涼了
- 焦點速訊:如東縣掘港街道:強化農村公共空間治理 為產業發展蓄勢賦能
- 今日看點:江蘇肥將軍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村企聯建 擴大產業效益
- 世界觀點:江蘇省擔保新沂分公司不遺余力支持地方經濟發展
- 省獨角獸企業再攀新高 蘇州高鐵新城創新活力持續迸發
- 星辰變新預告:仙界第一女帝登場,美貌實力兼具,可惜下場太慘
- 角色對話有點多,觀感不算很好
- 每日聚焦:如果中間再好億點,我會給四分
- 當前消息!中關村論壇永久會址、北部醫療中心……海淀重大項目加速推進
- 【全球時快訊】注意!只有這五種編碼的口罩能防疫
- 【天天熱聞】國家公祭儀式上午舉行,緬懷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獻出生命的先烈和同胞
- 今頭條!四年后能否再見內馬爾?
- 高校師生如何科學防疫?人大組建“醫生家長志愿隊”云端答疑
- 當前視訊!2022年北京市中小學生“科學在身邊”活動決賽線上舉行
- 【環球快播報】首爾梨泰院踩踏事故繼續追責,韓國行政安全部長官被罷免
- “夸父一號”首批科學圖像公布 實現多項國內外首次
- 日本計劃修改安保文件 寫入擁有“反擊能力”
- 全球今日訊!北京地區博物館仍按75%限流開放,觀眾進館可不查驗核酸
- 天天亮點!陽性家庭成員共同居家會造成重復感染嗎?專家詳解
- 焦點熱訊:明天起香港市民出行無須掃描安心出行二維碼
- 明日大風暫停 本周冷空氣未完待續
- 微頭條丨健康報評論:給“120”減壓,需合理分流訴求
- 世界速遞!4個家庭組團爬野山被困,藍天隊員深夜背6歲孩子下山
- 全球關注:江西昨日新增本土感染者2+1例
- 【全球熱聞】我國區域科技創新發展成效顯著
- 每日熱文:北京市成立醫藥物資應急保障專班,加速緊缺藥品流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