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510”中國品牌日·能源產業品牌系列活動籌備工作正式啟動!

      發稿時間:2023-01-17 16:26:32 來源: 中國網

      在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市場環境中,能源產業要想提高美譽度和知名度,能源企業要想取得市場競爭力,品牌建設是第一步。如何樹立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中國能源產業品牌,離不開能源界和品牌研究界諸多領域的專家積極出謀劃策,奉獻智慧。


      (資料圖片)

      2023年1月13日,中國能源研究會舉辦能源產業品牌智庫專家會議暨中國能源產業品牌發展趨勢研討會,數十位專家就我國能源產業品牌發展現狀進行深入剖析,對能源產業、企業品牌建設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建議,并從專業角度為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產業品牌研究與傳播中心(下稱“中國能源研究會品牌研究中心”)2023年擬開展的項目與活動提出了寶貴建議。

      本次會議采用了線上線下模式召開,中國能源研究會理事長史玉波,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孫正運,國家能源局原監管總監李冶,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產業品牌研究與傳播中心主任,發改委能源研究所高級顧問、原所長韓文科,中國石油經濟研究院原院長、國際能源論壇前秘書長孫賢勝,中國人民大學國企形象研究院院長,中國石化集團原新聞發言人、黨組宣傳部長、品牌部總經理呂大鵬,中國發明協會獨角獸企業創新分會會長、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專家、中國能源報社前總編輯解樹江,國家能源集團企管法律部(改革辦)副主任李永生,國合洲際能源咨詢院院長王進,中國城市報社副總經理,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品牌評價技術委員會專家常亮等數十位從事能源產業及品牌研究工作、從事品牌建設工作等權威專家,以及國家電網、國家能源集團、中廣核集團、東方電氣集團、金風科技、隆基綠能、通威集團、天能控股集團、正泰新能源、四季沐歌、廣東省電機工程學會、四川省能源協會等單位參與了會議并就能源產業的品牌發展進行深度討論。

      本次會議由中國能源研究會品牌研究中心副主任耿明山主持。據介紹,中國能源研究會品牌研究中心自2022年3月31日成立以來,陸續邀請到了關心關注能源產業品牌發展的領導專家,以及從事能源品牌研究工作、從事品牌建設工作等資深人士,作為中國能源研究會的(能源產業品牌)智庫專家。

      在會上,由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孫正運宣讀智庫專家名單,中國能源研究會理事長史玉波為已到現場的專家頒發聘書。

      已公布的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產業品牌)智庫專家

      史玉波表示,感謝各位專家對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產業品牌研究工作的大力支持和指導,期待攜手共同推進能源產業品牌建設,向世界展示中國能源產業品牌的良好形象和價值。

      在會上,中國能源研究會品牌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書長牟思南介紹了2023年度開展工作規劃。一是要與主流媒體建立戰略合作,宣傳能源品牌成果,傳播能源產業品牌故事,助力能源產業品牌發展;二是推出能源企業品牌建設培訓班,提升能源企業品牌建設能力水平;三是開展“中國能源企業品牌建設指數”課題研究、主要梳理能源企業品牌建設的重視程度、已有成果和存在的問題,便于更好地推動能源產業品牌建設和發展。四是將舉辦以“品牌賦能新時代發展”為主題的“510”中國品牌日·能源產業品牌系列活動;五是組織召開“2023能源產業創新發展與品牌建設年會暨第二屆能源產業創新博覽會”等等以及能源產業品牌發展相關調研活動。

      品牌是企業和產品的無形資產、是產業乃至國家競爭力的綜合體現、是國家展示形象的名片。在會上,權威領導、資深專家就“中國能源產業品牌發展現狀與國際化品牌標準的差異化”進行分析討論。

      以下為部分專家建言摘要:

      李冶?國家能源局原監管總監

      在國際上的品牌競爭實際上也是產業實力的競爭。李冶介紹了能源產業發展的宏觀形勢,并表示,我國是全球第一能源大國,本身就是個品牌。接下來如何將品牌建設工作更加做精、做深、做實,建議圍繞著能源企業做好上傳下達的服務性工作,要及時把國家的戰略、規劃、政策、市場最新動態向企業主體滲透,同時也要把能源企業的創新發展所取得的成果在國內外去傳播,為中國能源企業品牌建設做好服務。在中國能源研究會的統一組織下,眾人拾柴,將能源產業品牌的火焰燒得更高。

      呂大鵬??中國人民大學國企形象研究院院長,中國石化集團原新聞發言人、黨組宣傳部長、品牌部總經理

      呂大鵬作為智庫專家代表發言,他表示,加入中國能源研究會,感到非常高興,非常自豪,非常樂意為中國能源產業品牌研究會盡綿薄之力、為能源產業品牌添彩,為能源企業搖旗吶喊、擂鼓助威。

      呂大鵬分析了我國能源產業品牌建設存在的挑戰、和國外相比的差距。他指出,整體來看,能源產業存在“品大于牌”的情況,即品牌還沒有形成與能源產業的貢獻、技術水平、世界地位相匹配的影響力。

      他列舉了多個案例并分析指出,我國能源產業品牌建設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不足。

      一是重視程度不夠,企業一把手往往技術出身,對設備、科研等非常重視,但對品牌的認識和重視程度不足,從費用投入上就能體現出來。

      二是企業品牌的親近性不夠,部分能源企業宣傳高高在上,且個性不夠突出,讓用戶和公眾的認知不夠清晰。

      三是企業品牌溝通的通俗性不夠。能源產業人士宣傳或接受采訪時使用太多專業術語和概念,影響公眾的理解。

      四是企業品牌的系統化建設程度不夠。企業往往在科技創新、質量保證、產品交付等方面做得頗有成效,但在品牌定位、品牌傳播、品牌保護等方面缺少專門研究,且絕大多數能源企業沒有建立品牌管理體系。

      五是企業品牌的國際化戰略不夠,在品牌發展方面有所為、有所不為,且需要對未來發展趨勢有前瞻性的判斷。

      解樹江?中國發明協會獨角獸企業創新分會會長、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專家、中國能源報社前總編輯

      在解樹江看來,能源產業的特點是產品具有高度同質性。他分享了對我國能源企業品牌建設戰略的思考,提出了幾點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對應建議:

      一是要深化品牌認知。能源企業對品牌認知不到位、重視程度不夠、管理體系不健全。既沒有專門的部門,也沒有專門的品牌會議、相應的預算。

      二是要構建品牌的體系。多數能源企業的品牌價值體系、品牌識別體系,品牌管理體系,品牌傳播體系不健全,且存在集團總部和子公司、三級公司之間品牌體系不一致等現象。

      三是要積極推進品牌國際化。能源央企積極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成為一個偉大的品牌、具有品牌影響力、感召力是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結果。

      能源產業的品牌建設離不開所有能源企業的貢獻。能源各行業以及央企、民企的品牌建設工作可以說是百花齊放,各有特色,值得互相交流借鑒。

      李永生??國家能源集團企管法律部(改革辦)副主任

      李永生提出,央企品牌建設要樹立“6+1”品牌意識和“1+1”品牌方向。

      “6+1”品牌意識即品牌戰略引領下的質量意識、服務意識、創新意識、市場競爭意識、價值創造意識、社會責任意識。“1+1”央企品牌建設方向,“1”分別是世界一流企業、央企卓著品牌。

      侯玉菡?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兼市場總監

      在“雙碳”背景下,新能源龍頭企業的品牌建設工作頗有成績。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兼市場總監侯玉菡認為,品牌的核心與“走出去”的底氣在于企業自身產品技術與服務能力。

      在服務方面,金風科技主要關注兩點:一是社會責任,二是遵守國際規則和規范。此外,做好國際化也能幫助企業在國內的發展。通過引進和采用國際上更高的標準,更嚴的規范,來幫助企業在技術、產品服務、社會責任和可持續發展方面等方面進行提升,這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

      李國威?聞遠達誠管理咨詢創始人兼總裁、美國通用電氣(中國)有限公司原品牌傳播總監

      建議中國能源研究會品牌研究中心為不同領域、不同規模的能源企業提供不同的指導和培訓方案,如央企和民企,大型企業和創業公司,需求都有所不同,要更好地了解他們在業務發展過程中與品牌相關的痛點,針對性提供輔導幫助,用好專家資源。

      多位品牌和標準化研究專家從評價體系維度、指數構建方法和原則等方面提出了專業建議。

      龍建平?廣東省電機工程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廣東電網公司新聞中心原總編、副主任

      針對中國能源企業品牌建設指數:我個人認為,能源企業品牌就是能源行業的人設,需要建設與維護:

      一是與國際接軌,即梳理國際普遍對能源企業正面認知或訴求的指標有哪些?這些可納入品牌指數建設驅動因素;

      二是對照國家的能源政策及國家希望能源企業在社會應塑造的形象梳理指標驅動因素;

      三是有能源行業特點,與其他行業明顯區分開來;

      四是品牌需要與時俱進,有時代特點,每個時代對能源企業的期望值不一樣,展示的形象不一樣,因此塑造的品牌形象與時代期望能源企業擔任的角色一致,這是隨著時代變化而發展;

      五是品牌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品牌指數是引導能源企業發展或努力的方向,品牌需要的全體能源企業去維護、去建設。而且品牌建立不易,但任何一家能源企業,特別是服務社會一線的能源企業如果反動品牌建設,極易摧毀建設不易的能源企業品牌。

      常 亮?中國城市報社副總經理、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品牌評價技術委員會專家

      中國城市報社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國家部委的支持下成功研制了多項國家標準,為《能源企業品牌評價標準》提供了依據和技術支撐。

      常亮建議,標準的制定要遵循品牌評定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的基本原則,用好互聯網技術,推動中國品牌走向世界。

      一是標準制定要體現能源企業文化特性,關注消費者和生產者需求;二是標準制定要與時俱進、突出前瞻性,品牌通用評定體系設定要融合數字化;三是標準制定要體現團體性和先進性特點,具備可操作性,切實發揮評定標準對企業單位提升品牌競爭力的引領作用;四是要與ESG融合;五是建議先制訂團標,再制訂國標。

      李文平?四季沐歌科技集團副總經理

      品牌綜合評價體系可以從技術創新(技術團隊、研發投入、專利數量、承擔國家項目等)、市場表現(行業銷量排名、占有率等)、用戶滿意度(口碑、評價)、行業影響力(行業活動、行業內評價、行業擔當和責任)等;評價流程可以按資格海選、公眾投票、市場調研、媒體評議、專家評審等。

      王兵 ?北京賦能文化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首席賦能官

      ESG評價對于上市公司越來越重要,因此能源企業品牌建設應該尤其重視ESG。

      隨著社交媒體的發展,人人都是自媒體,每一個員工甚至每一個消費者都有可能為品牌價值蓄積能量。可以用品牌績效的方法,將 ESG評價中的一些要求關聯到企業內部業務部門的工作行為績效評價,發動企業員工和消費者,把ESG的外部要求轉化到內部,產生強烈的品牌推動作用。

      一些新興的能源企業的品牌建設雖然起步晚,但受到的內部限制或需要突破的地方反而少,更容易做到品牌“從0到1”的超越式發展。

      此外,風險管理對于企業品牌建設也是同樣成立的,需要全員提高品牌意識和風險意識。

      為了更好地推動能源產業品牌建設與發展、展示能源企業品牌成果及傳播品牌故事,中國能源研究會理事長史玉波在會上宣布:“510”中國品牌日·能源產業品牌系列活動籌備工作正式啟動。

      史玉波宣布“510”中國品牌日·能源產業品牌系列活動籌備工作正式啟動

      史玉波對中國能源研究會品牌研究中心成立近一年來的工作進行了充分肯定,并表示,中國能源研究會品牌研究中心正積極打造能源各產業的品牌建設工作者互相交流借鑒的平臺。相信在各位能源產業品牌專家的支持和指導下,在所有能源產業品牌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我國能源產業的品牌發展將上一個新的臺階。史玉波在總結講話中表示,“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要“開展中國品牌創建行動”、要“提升自主品牌影響力和競爭力”。能源產業在新的發展階段上,需要加快推進品牌建設,進一步提升中國能源產業品牌的國際競爭力。中國能源研究會作為能源行業的社會組織、學術團體,有必要推動能源產業品牌建設,為能源產業品牌的建設鼓與呼,作出應有貢獻。他提出,要做好下一步的能源產業品牌建設,需要加強宣傳,提高全行業對能源產業品牌建設重要性的認識,并且要從能源產業實際出發,積極穩妥地推進能源產業品牌建設工作。

      來源:環球網

      作者:齊琛冏

      責任編輯:馮崢

      標簽: 中國能源 企業品牌 研究中心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