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生活 |
      從“新”看中國海軍發展:轉型建設“轉”的是什么?

      發稿時間:2023-04-23 18:59:48 來源: 北京日報

      近年來,中國海軍高質量推進以航母編隊、核潛艇、兩棲作戰編隊等新域新質力量為重點的海上力量體系建設,加快轉型建設,全面提高部隊現代化水平。“新型”“轉型”已成為中國海軍建設發展的關鍵詞。

      正值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成立74周年之際,中新社記者在山東青島走訪了幾支海軍新質作戰力量的代表性部隊,從“新”觀察人民海軍的轉型發展歷程。

      新力量背后的能力建設


      (資料圖)

      幾年前,某保障基地組建成立。這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航母綜合保障力量,可謂“因航母而生”。

      為了提高效率,基地官兵探索出“海上下訂單、岸上先預置、靠港即補給”的新型保障方式,對艦艇同時開展多條裝載線作業,大幅提高了裝載效率。

      目前,該基地已具備對航母編隊進行彈藥、物資、油料等方面的補給保障能力,能夠擔負區域性一體化綜合保障工作,支撐聯合作戰任務。港區內,航空母艦、“萬噸大驅”等新域新質作戰力量正不斷聚集。

      該基地某保障大隊副大隊長盧立飛認為,對待航母的綜合保障工作,首先要在認識上有所轉變,不只是單一艦艇“那么幾發雷彈”,而是要滿足整個航母編隊的保障需求。“將航母出航前的備戰時間壓縮,反過來講,就是使其發揮戰斗力的時間延長了。”

      新身份背后的體系融入

      火箭彈開辟通路,無人車掃除障礙,裝甲步戰車實施火力打擊,步兵班排在煙幕下攻占“敵碉堡”……

      如此一幅搶灘登陸的“戰斗畫卷”,是海軍陸戰隊某旅正在野外駐訓場上展開相關課目訓練。不曾想到,這支中國海軍的兩棲勁旅,幾年前還是一支陸軍海防部隊。

      近年來,該旅完成了從海防到海戰、從后方到一線、從傳統到新質的“跨界”發展,實現由防到攻、由陸到海作戰能力的新突破。該旅參謀長陳斌將這個“從零到一”的過程形容為“翻天覆地的變化”。

      由“叢林綠”到“浪花白”,這支部隊的發展歷程可被視作中國海軍轉型建設的一道縮影。陳斌認為,“轉型”最根本的變化在于體系建設,如何將部隊融入到體系作戰中。另一方面則是在裝備和訓練模式上,如何滿足遂行多樣化任務的需要,并以此指導部隊進行實戰化訓練。

      新裝備背后的自信提升

      中國海軍艦艇裝備發展近年來取得長足進步,國產航母、兩棲攻擊艦、新型核潛艇、大型驅護艦密集入列。有著16年軍齡的康志超認為,多年來部隊建設發展最直觀的變化就是艦艇裝備的更新換代。

      但轉變不止于此。服役于中國海軍“萬噸大驅”無錫艦,康志超對中新社記者表示,裝備的發展是前提條件,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礎上提升能力、挖掘潛能,人與裝備的磨合時間也越縮越短。

      近年來,中國海軍著眼信息化條件下聯合作戰特點,高質量推進新域新質作戰力量為重點的海上力量體系建設,加速遠海遠域、新型軍事力量融入作戰體系綜合運用,努力縮短戰斗力生成周期。

      康志超也指出,裝備的升級帶來了戰法訓法的延伸,作戰理念、模式發生了深刻變化。與此同時,能力建設帶來的還有海軍官兵自信心的提升。

      來源:中國新聞網

      流程編輯:tf008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