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關注 |
      房山這個產業園吸引40多位“打工候鳥”回鄉就業!老唐外出打工的行囊收起來了_焦點滾動

      發稿時間:2023-04-04 08:54:45 來源: 北京日報


      (相關資料圖)

      房山區大石窩鎮現代農業產業園已經吸引40多位“打工候鳥”回鄉就業。本報記者 安旭東攝

      房山區大石窩鎮農民老唐,今年放下背了5年的打工行囊,回到家門口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工作。“老家現在有發展!”老唐算了一筆賬,土地流轉金每畝每年1800元,崗位薪金每月到手4500元,再加上績效獎金和企業運營金,一地生“四金”,一年收入頂過去三年。

      老唐名叫唐志偉,今年49歲,手上布滿老繭。年輕的時候,老唐家門口就有石材加工廠,謀個差事足夠解決溫飽。5年前,為還北京一片藍天,大石窩鎮開始產業轉型,陸續關停污染企業,大面積造林美化環境。老唐收入下降,當上了“打工候鳥”。“跑過運輸、當過泥瓦匠、賣過建材……每年出了正月就得走,臨到年底才回家。”可在外“漂著”,租房、吃飯都是開銷,一年到頭,也就掙2萬元。

      像老唐一樣的“打工候鳥”,全鎮高峰時有數百人。大石窩鎮黨委書記曹燕杰說,依托分區規劃賦予的“石經石作歷史文化旅游名鎮、農業種植觀光小鎮”定位,現代農業產業園應運而生,其建設目的就是要讓曾經以石材加工為主導產業的村莊盡快走出轉型陣痛,幫助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增收。頤景園等多家種植專業合作社也同步成立,進一步拓寬銷路。

      經過3年多建設,產業園于去年年底通過了市級驗收。趁著春節假期,回鄉的“打工候鳥”們到園區參觀。“第一印象,這棚建的真不錯!氣溫、濕度都自動調節,播種、施肥的機器都能直接開進去。”老唐對老家農業的固有認知改變了,“過去我也種過地,那棚高就一米出頭,人在里面干活都直不起腰。”再跟運營方細聊聊,土地流轉金、崗位薪金、績效獎金、企業運營金,還有“五險”……“工資有保底,干得好掙得更多。”老唐一合計,光崗位薪金,一年就有54000元,再加上獎金,一年輕松攢下6萬元,是過去外出打工的3倍!

      截至目前,大石窩鎮現代農業產業園已經吸引40多位“打工候鳥”回鄉就業。“重體力勞動都有機器,我就負責干這些精細活兒。”別看入職剛仨月,但老唐已經是“育苗熟練工”了,粗糙的大手干起活兒來靈巧得很——一攏,幾團小秧苗結對來到盆里;一挑,抽出棵大約3厘米高的秧,放在指間;一抹,纖細的苗立馬立在盤中,真是“輕攏慢捻抹復挑”。

      老唐回鄉就業后,每當聽說有農業專家來考察、有新的企業來談合作,都會特興奮,“有這么多人關心和支持鄉村振興,鄉親們更好的日子還在后頭呢!”

      (原標題:老唐外出打工的行囊收起來了)

      來源:北京日報 記者:陳強

      流程編輯:u060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