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剛過,徒步踏青正當時。徒步的歷史早于人類歷史。人類在時間的長河里徒步,又于徒步中創造了歷史。人們曾徒步尋找棲息地、進行貿易、遠征、朝圣或旅行,也曾在徒步時與自己對話,激揚文采與哲思。無論是徒步探險遠方的世界,還是徒步走進身邊的春天,風景隨行而變,而道路——都在腳下延伸。
1.時間里的徒步 走出的人類歷史
【資料圖】
大腦發出指令,中樞神經開始控制:腳跟著地的瞬間,一條腿支撐住上身的重量,另一條腿如鐘擺般向前,帶動身體重心前傾。軀干、骨盆、肌群以及關節如精密儀器運轉,讓雙腿有節奏地交換位置,雙腳從接觸到負重,再到離地騰空,由此昂首挺胸的身體能被安全轉移到大腦想去的地方——徒步,最基礎的意思是用腳行走,這一動作再尋常不過,卻走出了人有別于動物的那一瞬間。
徒步的歷史發生在沒有書寫的史前,所幸自然之書在滄海桑田間留下了為數不多的人類骨骼化石,科學家方能從中一窺人類祖先直立行走的蛛絲馬跡。1973年,考古學家在埃塞俄比亞發現了一具320萬年前的古猿化石,將其命名為“露西”。從露西的骨盆以及彎曲的足弓來看,她生前可以長時間地直立行走。2005年,同樣在埃塞俄比亞,一具年代更為久遠的男性化石被發現,有一雙長腿的他被稱為“大個子”,而從大個子的骨骼結構來看,他也屬于直立人。2009年,科學家在埃塞俄比亞的一堆碎化石里拼出了一具小個子的女性骨骼,取名“阿爾迪”,阿爾迪生存的時間更為久遠,遠在距今約440萬年前。相比前兩位,阿爾迪的足弓扁平(至今我們仍有一些人是天生的扁平足),這使得她在遠距離行走時更加吃力,但毫無疑問——有證據可考的人類行走歷史,要追溯到距今440萬年前。
是什么讓人類祖先決定直起上身,讓雙腿支撐起身體移動?有觀點推測,變遷的氣候使茂密森林褪去,古猿人的一支被迫從樹上爬下,在平原的草叢間直立起身子以嚇退敵人;有觀點解釋,為了遠距離帶回更多的狩獵食物,人類祖先選擇了解放四肢中的二分之一用來搬運;還有觀點認為,在東非炎熱的生存環境中,直立行走更能遠離酷熱的地面,同樣的路程,直立行走比四肢著地能節省二分之一以上的身體能量……漫長的進化史里有無數未解之謎,我們永遠也不知道第一批突然長時間直立行走的古猿人究竟經歷了什么,在想些什么,但我們清楚:人類直立行走的意義非凡,行走的人類祖先視野更為開闊,被解放的雙手創造出了數不清的工具,行走遷徙與工具制造讓食物獲取范圍更廣,又進一步刺激了大腦的發展。
這種變化發生在440萬年前的非洲。非洲大陸作為現代人類唯一起源地的觀點,已經得到考古學和分子生物學的雙重佐證。可以說,如今地球上其他地區70多億人類的存在,都是從非洲誕生的人類祖先向外遷徙擴散的結果。“走出非洲”,靠的是徒步——公元前4000多年,輪子才被人類發明出來;也是在公元前4000多年,黑海北岸草原底列卡的遺址中才發現了人類馴化馬作為騎乘工具的遺跡。在那之前無比漫長的幾百萬年里,尋找水源、尋找食物、維持族群生存下去的遷徙之路,都是徒步之旅。和現代人一路向前的徒步不同,非洲直立人的徒步速度非常緩慢??脊艑W家推測直立人離開非洲的時間約在200萬年前,而他們的遺骨化石出現在格魯吉亞德馬尼西的時間要到185萬年前。整整15萬年,只走了6000多公里,按照當時直立人的壽命換算,用了240代人的接力。如此緩慢的原因或許是徒步本就是為了停留,只要走到有生存資源的地方,就會停下來采集和狩獵,直到迫不得已再次離開。就這樣時走時停,雖然緩慢,但在漫長的歷史中卻走出了奇跡——人類在地球上擴張的歷史,就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歷史。
2.空間里的徒步 跨越哲思的邊界
“徒,步行也。從辵(音chuò)、土聲?!睎|漢許慎編著的《說文解字》對“徒”如此釋義。甲骨文的“徒”字尤為形象,文字中間字形仿佛一只腳踏在土地上,兩邊的點就是揚起的塵土;之后的金文在此基礎上,左邊加上“彳”,更點明行走之意,代表腳的字形部分則化為“止”(篆文改“止”為“辵”);再往后隸書、楷書承繼以上,又分解“辵”字為“彳”和“止”,“止”位于“土”下,成為左“彳”右“走”的字形。無論字形如何變化,徒字的本意都指不借助車輛,僅憑步行,徒步同義。詩人杜甫曾著詩《徒步歸行》,其中一句是:“青袍朝士最困者,白頭拾遺徒步歸”;詩人陸游詩作《窮居》曰:“淖糜均列鼎,徒步當華軒。”華軒指裝飾華麗的車子,徒步當華軒,表現的是不羨富貴、安步當車的心境。
“徒”字甲骨文
在古時,無馬無車、出行只能憑借自己雙腳的大多是平民,徒步也因此成為了平民的代稱。成語“徒步青云”就是形容短時間之內實現階層跨越,如《漢書·公孫弘傳》里所云:“起徒步,數年至宰相,封侯?!薄杜f唐書·令狐楚牛僧孺等傳論》中稱:“彭陽奇章,起徒步而升臺鼎?!薄睹魇贰た卓巳蕚鳌芬灿校骸皾h高起徒步為萬乘主,所操何道?”而如果平民百姓上了戰場只能步行,這樣的步兵也被稱為“徒”,與“驥”(騎兵)、“甲”(重裝的鎧甲兵)相區分。跟在車輛后步行,甚至沒有鎧甲護身的步兵就是“徒步”,如《吳子·應變》里的:“能備千乘萬騎,兼之徒步,分為五軍。”
《墨子·魯問》里把應當游說教化的人分兩類:“上說王公大人,次匹夫徒步之士。”在墨子所處的春秋戰國時期,徒步被視作平民不得已的境況,士大夫出門必備車馬,若徒步則屬于自降身份的舉動,正如《禮記·王制》里規戒的“君子耆老不徒行”。有趣的是,同時期的歐洲,卻有一批步行的擁躉者,將徒步視為哲學家們哲思的來源。公元前335年,亞里士多德在雅典城的支持下,建立了呂克昂學院。呂克昂學院內有回廊,亞里士多德常常召集師生在柱廊處聚會,因為他本人演講和教學時必須在柱廊下來回走動。試想一下當時的場景:佇立的大理石柱下,衣著長袍的男子一邊思辨一邊行走,口吐智慧之語——希臘語里因此有了從“peripatos(回廊)”衍生出的詞“Peripatetikoi”,意為“逍遙學派”,又稱“亞里士多德學派”。
意大利畫家拉斐爾的壁畫作品《雅典學院》(局部)
逍遙學派思考與步行的交集,對西方的哲學影響一直延續:“犬儒派”希臘哲學家第歐根尼與埃利亞學派的意見相左時,用走動的方式表示反對——“他沒說一個字,只是來回踱步,以此表示他完全不贊同他們?!痹诤5卤ぃ幸粭l“哲學家小徑”,黑格爾曾漫步其中;而柯尼斯堡的“哲學大壩”,是康德每天散步的必經之路。時至今日,英語里還有從希臘語演變來的單詞“peripatetic”,作形容詞時譯為“漫步的;逍遙學派的”,作名詞時譯為“習慣于行走的人;逍遙學派的人”。學識淵博的人在英語里被比喻成“walking encyclopedia”(行走的百科全書)。行走的步調可以激發哲思和文采。盧梭在《懺悔錄》里說道:“我只有在走路時才能思考。一旦停下腳步,我便停止思考;我的心靈只跟隨兩腿運行?!庇⒏裉m作家約翰·塞華爾著有《逍遙行》一書,書里提到:“至少有一點我可以大言不慚,我和古代圣賢一樣樸素:我在行走之際沉思?!?/p>
3.自然里的徒步 旅游業的出發點
源起于非洲的徒步,從開啟的第一刻就在尋找:最初是尋找生存之地,之后則通往心靈之旅。正如漢語里的“徒”字還與信仰有關,如“信徒”“門徒”等詞;日語“gyoja”既指居所不定的步行者,也有涉佛教儀式的意思。國產電視劇《西游記》的主題曲里有一句歌詞是“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即指徒步是修行的一種方式。無獨有偶,歐洲早在古希臘、古羅馬時期就已萌發徒步朝圣的活動,英語“Pilgrimage”(朝圣)一詞就源于拉丁語“Peroginus”和“Peregrinatio”,意思是浪游者、信念堅定的“步行者”。中世紀的歐洲人在十一到十四世紀時,曾掀起過徒步朝圣的熱潮,而于1140年左右完成的加里斯都手本(Codex Calixtinus)也稱“圣雅各之書”,記錄了朝圣的路線與沿途所需的信息,被公認為世界上第一本旅游指南。
所以徒步的目的也可以是旅行。“衣、食、住、行”——行,似乎是人類滿足生存所需以后的第四大需求,以至于有歷史哲學派認為:徒步,是人類旅游的起點。景隨步移,心隨身動,在交通工具尚不發達的年代,要想“一覽眾山小”,只能徒步“會當凌絕頂”。
“癸丑之三月晦,自寧海出西門,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態”。公元1613年5月19日,年僅22歲的徐霞客以此為開篇,歷經三十余年的行走,杖藜徒步,風餐露宿,“達人所之未達,探人所之未知”,走遍了大半個中國。到明崇禎十三年(公元1640年)時,徐霞客已“兩足俱廢”、心力交瘁,被人感嘆“何苦來哉”時,回答道:“張騫鑿空,未睹昆侖;唐玄奘、元耶律楚材銜人主之命,乃得西游。吾以老布衣,孤筇雙屨,窮河沙,上昆侖,歷西域,題名絕國,與三人而為四,死不恨矣?!倍煜伎妥罱K著成現存六十余萬字的《徐霞客游記》,使我國地理學“走”進了近代地理學的新階段。
古時徐霞客徒步走到“兩足俱廢”,如今自行車、汽車、火車乃至飛機已經成為了現代人雙腿的延伸,但依然無法替代人類步行的需求。“Hiking”一詞最早指19世紀60年代在尼泊爾興起的遠足旅行,如今通用于所有英語國家,指有目的地在山間野外的“越野徒步”、穿越叢林的“叢林徒步”、長距離跋涉的“徒步旅行”,或是結合露營的“遠足野營”——徒步一詞,也由此成為戶外運動的一個種類,一種親近自然的休閑健身方式。
(原標題:徒步 行走于不同的時空)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 艾栗斯
流程編輯:u028
標簽:
- 徒步:行走于不同時空,道路都在腳下延伸-天天簡訊
- 天天訊息:??诙柤磳⑹瘴?! 國安隊小將表現出色
- 北京市廣電局開政務窗口“試營”服務_世界短訊
- 天天快資訊丨曝劉愷威女友懷孕已兩月,楊冪去香港為接回女兒,暫未拿到撫養權
- 熱資訊!TWICE孫彩瑛因著裝爭議道歉 網友稱其沒有歷史常識
- 凱特王妃重穿舊白色西裝,好俊朗,接受年長女士的屈膝禮,惹爭議 世界即時
- 清晨恰最新鮮的小可愛【794】
- 環球簡訊:走鋼索的POS機代理人:推廣直言可“養卡” 違規匹配交易商戶
- 觀點:多國央行領銜搶購熱潮 亂市方顯“黃金本色”
- 天天即時看!北京銀保監局:警惕六類陷阱 守護“養老錢包”
- 天天新資訊:2022年第四季度共接收并轉送銀行業消費投訴69555件
- 春季旅游消費強勢復蘇 中國游客提振復蘇信心-世界新動態
- 老人參加799元港珠澳游 被要求逛店至少40分鐘
- 簡訊:首批主板注冊制IPO詢價啟動 投資者詢價和打新要“費思量”
- 環球要聞:門上沒號牌,送外賣靠喊 !缺失的戶室牌該由誰來掛?
- 31年前美俄核潛艇危險碰撞,原因至今沒有定論|時訊
- 刑控前總統第一人?美媒起底曼哈頓地區檢察官布拉格
- 馮小剛《回響》,迷霧劇場在玩一種新懸疑
- 1月份行業保費與保險金額形成“剪刀差” 意外險保費收入下降是主因
- 當前看點!我國人均持有銀行卡達6.71張
- 國安??诙?小將表現出色|全球速看料
- 攜行李箱乘扶梯撞傷人 要承擔哪些侵權責任 世界快播
- 每日熱門:阿富汗發生6.9級地震,已致鄰國巴基斯坦3人死亡
- 大風沙塵來襲!北京疾控提醒:呼吸道疾病患者減少外出 天天要聞
- 不敢茍同,尊重
- 全球焦點!抹茶雪糕伴舒芙蕾
- 速讀:跑路了
- 今亮點!海賊王1079:紅發再現羅杰一擊,基德團毀滅,黑胡子臨近蛋頭島
- 觀天下!明星基金賺錢能力(7)| 富國基金朱少醒:16年多為基民賺了104億
- 梅蘭芳續須教案_梅蘭芳蓄須教案-全球滾動
- 1 徒步:行走于不同時空,道路都在腳下延伸-天天簡訊
- 2 天天訊息:??诙柤磳⑹瘴?! 國安隊小將表現出色
- 3 北京市廣電局開政務窗口“試營”服務_世界短訊
- 4 天天快資訊丨曝劉愷威女友懷孕已兩月,楊冪去香港為接回女兒,暫未拿到撫養權
- 5 熱資訊!TWICE孫彩瑛因著裝爭議道歉 網友稱其沒有歷史常識
- 6 凱特王妃重穿舊白色西裝,好俊朗,接受年長女士的屈膝禮,惹爭議 世界即時
- 7 清晨恰最新鮮的小可愛【794】
- 8 環球簡訊:走鋼索的POS機代理人:推廣直言可“養卡” 違規匹配交易商戶
- 9 觀點:多國央行領銜搶購熱潮 亂市方顯“黃金本色”
- 10 天天即時看!北京銀保監局:警惕六類陷阱 守護“養老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