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關注 |
      31年前美俄核潛艇危險碰撞,原因至今沒有定論|時訊

      發稿時間:2023-03-22 08:10:15 來源: 北京日報

      1992年2月,蘇聯剛解體不久,美國和俄羅斯海軍的兩艘核動力潛艇在俄羅斯近海發生了一次碰撞。碰撞雖未造成人員傷亡,也沒有引發進一步武裝沖突,但該事件作為蘇聯解體后,美俄之間發生的第一次軍事和外交沖突,受到國際關注,成為現代史上影響很大的國際糾紛。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美潛艇跑到俄“家門口”

      美國海軍的核潛艇“巴吞魯日”號,于1977年開始服役,是美軍第二艘投入現役的洛杉磯級核動力攻擊潛艇。俄羅斯海軍的“科斯特羅馬”號,是1987年剛投入使用的一艘塞拉級核潛艇。潛艇艙體使用更加堅固而輕便的鈦合金制造,可以下潛到更深的深度。更重要的是,它可以降低輻射噪音水平從而減少被偵知的危險。

      左圖:美軍“巴吞魯日”號核潛艇;右圖:被撞后的俄軍“科斯特羅馬”號核潛艇

      1992年2月11日,晚上8時11分,“巴吞魯日”號和“科斯特羅馬”號在巴倫支海中的基爾丁島附近海域相撞。從碰撞的位置來看,“科斯特羅馬”號是艇上部的指揮塔圍殼受損,而“巴吞魯日”號是艇腹下部被撞。有專家判斷,應是俄羅斯潛艇在上浮的過程中撞到了美國潛艇的艇腹。相關報道發出后,國際輿論一片嘩然。一方面,從國際大環境來說,冷戰剛結束,美俄緊接著發生實質性軍事接觸,是否會引發雙方進一步沖突甚至爆發戰爭?另一方面,蘇聯剛解體,俄羅斯國內動蕩,俄羅斯領導人會采取何種態勢應對該事件,各方紛紛從各自角度做出猜測和評判。

      輿論上,俄羅斯方面指責美國到自己家門口抵近偵察,侵犯俄領海。美國方面則解釋稱,自家核潛艇并未進入俄羅斯領海,雙方對領海的概念理解不同。美方認為的海岸線是曲折的,而俄方認同的界線是以陸地兩點之間連成的直線為基準。因此,對于事發地點的位置,美方認為在公海,距俄羅斯領海還有數公里,而俄方認為就是在自家領海范圍內,且美方潛艇已深入領海8公里。當然,每逢類似國際事件,各國對涉事國之間相互指責的場景早已見怪不怪。但實際上,美國潛艇畢竟是跑到對方“家門口”出的事,美國也自知理虧。就像美國的一個盟友在報道中說,在冷戰結束后美國對俄羅斯的軍事力量感到不放心,因此要加強偵察。

      原因各方說法不一

      對于兩艘核潛艇碰撞的過程及其原因,各方說法不一,至今沒有定論。一種說法是,兩艘潛艇在碰撞前互相未發現對方,碰撞完全是意外事故。美國方面對事件的報道和解釋基本偏向這一解讀。另一種說法是,美國潛艇當時正在尾隨跟蹤俄羅斯潛艇,俄潛艇并未發現。俄羅斯潛艇忽然做出轉向動作并上浮,因美國潛艇速度比俄方慢,所以雙方意外發生碰撞。俄羅斯方面有的報道偏向這種說法。還有對事件的第三種描述則比較傳奇,有些類似戰斗過程。報道稱,美國潛艇在跟蹤俄潛艇過程中被發現,俄羅斯潛艇深知不能發射導彈攻擊,那樣容易引發兩國乃至世界大戰。于是,俄方潛艇做出精彩的戰術轉向,并利用自身殼體比較堅硬的優勢毅然撞向美國潛艇,以一種兩敗俱傷的類似事故的方式打擊敵人。

      軍事專家有支持第一種說法的,認為以當時的技術和環境條件,兩艘潛艇很難發現彼此。因為巴倫支海涉事那片海域并不太深,潛艇碰撞時距海面也只有20米左右,這一深度的海水碎浪多,不利于被動聲吶探測裝備發現敵蹤。另一方面,在當時條件下,美方處于對方“眼皮子”底下,而俄方潛艇剛從基地出來,為了隱藏行蹤都沒有必要啟動主動聲吶探測裝備。也有從技術層面傾向第二或第三種說法的。當年美國頻繁派遣潛艇抵近偵察,美方稱之為“圣石行動”,美潛艇或潛在水底偵聽俄方通信、或跟蹤俄羅斯潛艇,探測對方聲紋以及通信等。而美國潛艇跟蹤對方潛艇時,一般都是尾隨在敵人潛艇后方60度角的圓錐體范圍內,這樣敵方潛艇推進螺旋槳形成的波動可以掩護行蹤。俄羅斯方面的潛艇為了反偵察,練就了一手迅速原地轉向調頭的絕活,被稱為“蘇聯大回轉”。冷戰時期,蘇聯潛艇就經常使用這種戰術應對美國潛艇的尾隨,也發生過蘇聯潛艇撞向美國潛艇的先例。

      美國頻繁被“打臉”

      撞擊發生后,雙方潛艇雖都帶傷,但在確認各自船只都能夠航行后,各自返航。據報道,當時俄羅斯海軍發布消息稱,在“科斯特羅馬”號上發現了美軍潛艇“巴吞魯日”號撞擊后遺落的反聲吶材料碎片。但當時美國海軍聲稱,“巴吞魯日”號除了左舷有一些劃痕、凹痕和兩個小切口外,并沒有遭受重大損壞。1992年2月19日的《華盛頓郵報》還報道了美國五角大樓的官方消息,稱“巴吞魯日”號未受損傷,美國也未曾侵犯俄羅斯領海。然而,這一官方發布后來也令美國陷于尷尬,因為“巴吞魯日”號在撞擊事件一年后被宣布退役。據報道,“巴吞魯日”號艙體耐用材料層受損,修復受損部位的船體以及重新更換核燃料的成本過高,因此“巴吞魯日”號不得不成為美國洛杉磯級潛艇中第一艘退役的成員。而俄羅斯的“科斯特羅馬”號,經過修理后返回了海軍的戰斗序列。據介紹,“科斯特羅馬”號的船員還在艇上畫上了一個紅五星并標注“1”字,標明該艇“擊毀”一艘敵艦的“戰功”。

      潛艇撞擊事件發生后,美俄雙方都發布了消息。俄羅斯方面還通過外交渠道向美方提出抗議,指責美國在蘇聯解體、冷戰結束的大背景下,繼續進行抵近偵察,這與當時的國際大環境并不相符。美方很快就安排時任國務卿詹姆斯·貝克前往會晤俄羅斯時任總統葉利欽。美方表示將終止在俄羅斯附近的相關偵察和間諜行動。但不久后,美國就再次“打臉”,因為在短短一年后,美俄雙方的兩艘潛艇又一次在俄羅斯科拉半島附近相撞,再一次戳破了美國不再派遣船只進行間諜活動的謊言。

      另有報道稱,幸虧當時兩艘潛艇相撞時,雙方都遵照1991年簽訂的《第一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均未攜帶核彈,而且撞擊并未激烈到引發核動力系統爆炸的程度,否則,世界或將面臨核戰爭的危機。

      (原標題:31年前美俄核潛艇危險碰撞,原因至今沒有定論)

      來源:環球時報

      流程編輯:TF099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