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五步法,幫青少年拒絕自傷

      發稿時間:2023-02-03 16:10:59 來源: 北京日報

      健康報 | 作者 孫春云

      15歲的小夏由父母帶著來到了門診。當時天氣還很熱,小夏卻穿著長袖上衣,用來遮住手臂。

      原來,每當心情不好時,小夏就會割傷自己的手臂,導致她手臂上布滿了新舊傷痕。


      (資料圖)

      通過問診和精神檢查,醫生確診小夏患有抑郁癥。

      自傷行為是抑郁癥的一種臨床表現。小夏割傷手腕,不是為了自殺,而是為了緩解抑郁情緒,臨床上稱這種自傷行為是非自殺性自傷行為。

      近年來

      青少年抑郁癥的患病率越來越高

      很多患者伴有非自殺性自傷行為

      如何認識和應對這些行為呢?

      我們一起來了解

      自殺風險高

      非自殺性自傷行為是指個體在沒有明確自殺意圖的情況下,故意、反復地改變或傷害自己身體組織的一種行為。

      狹義的非自殺性自傷行為包括無自殺目的的自我傷害,比如通過抓、咬、撞擊、針扎、割傷、燙傷,或服藥、喝酒、喝酒后服頭孢藥物等方式,來傷害自己。 廣義的非自殺性自傷行為既包括顯性行為,比如直接身體傷害、進食障礙導致身體功能紊亂、危險和冒險行為等,又包括隱性行為,如過度使用網絡,為了報復父母不上學等行為。比如小夏,既有割傷手臂的顯性自傷行為,也有無視眼疾治療的要求繼續使用手機的隱性自傷行為。

      許多家長發現孩子的行為是自傷而非自殺,就放松了警惕。其實,非自殺性自傷患者的自殺風險是普通人群的4倍。

      希望家長們重視孩子的自傷行為,面對孩子的自傷行為時,不要說“沒有關系”“不會死”這樣的話。

      標簽: 我們一起來 長袖上衣 的情況下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