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史林|小寒:冬寒凜冽時,新歲辭舊來_微速訊

      發稿時間:2023-01-12 15:16:14 來源: 北京日報

      北京日報客戶端 | 作者 齊鵬然

      小寒勝大寒,常見不稀罕


      (資料圖)

      農諺云“小寒大寒,凍成冰團”。小寒是反映氣溫變化的節氣,意味著將迎來一年中的寒冷時節。人們通常將冬至、小寒和大寒三個相連的節氣稱作隆冬季節。 盡管“小寒”帶有“小”字,但實際是一年中最冷的節氣,盡管“小寒”中沒有“雪”字,但實際是一年中降雪概率最大的節氣,故此,我國氣象專家宋英杰將小寒稱作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無冕之王”。

      小寒以“冷”著稱,山西《左云縣志》:“大寒小寒,嚴風冷雪,墮指裂膚。”俗云“冷在三九”,小寒正值“三九”,“墮指裂膚”意為手指凍掉、皮膚凍裂,其冬寒之烈可見一斑。小寒三九天,把好防凍關。 防治凍害是冬小麥田間管理的“頭等大事”。

      御寒保暖、蓋藏過冬,是小寒生活的主旋律。在穿衣方面,多著裘衣、棉衣。遼寧、吉林等地多伐取柴薪取暖,貴州等地則有入山采煤之舉,當地的煤土較木柴廉價,多以煤代柴取暖御冬。

      小寒雖冷,但陽氣已動。在七十二候中,小寒物候均為禽鳥,一候“雁北鄉”,在南方越冬的大雁因感知到時令變化,準備回程;二候“鵲始巢”,留居北地的喜鵲銜草筑巢,準備繁育后代;三候“雉雊”,雉雞因感受到陽氣萌動而啼鳴。二十四番花信風以花期標識時節轉換,始于小寒、終于谷雨。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其中,梅花傲雪、山茶怒放、水仙凌塵,為冬日生活增添色彩。

      雪籠大小寒,明年是豐年

      在二十四節氣體系中,小寒、大寒,小暑、大暑,小雪、大雪等都是“成對”出現的相鄰節氣。農諺云“小寒應小暑,大寒應大暑”,俗信“大”節氣之間和“小”節氣之間分別存在著對應關系,如福建《建陽縣志》:“小暑與小寒相應,晴則俱晴,雨則俱雨。”如若小寒多雨雪,則次年小暑降水充足,湖南《永州府志》:“大寒小寒有雨雪,次年小暑大暑不干。”

      農民通常將小寒時節的降雪或降雨視作豐年之兆。遼寧《義縣志》:“自冬至起,以九日計,三九內宜大雪。俗云‘三九有雪,三伏有雨,主來年不至旱’。有雪則土性松活,三九無雪,三伏無雨,怕來年旱。”湖南《岳州府志》:“大小寒日雪,則來年夏雨,有收。”貴州《桐梓縣志》:“(小寒)宜雪,主來年雨水足,五谷豐。”小寒的雨雪,象征著來年的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與之不同,我國嶺南等雙季稻種植區域廣泛流傳著“小寒晴,早稻熟”的說法。福建《邵武府志》:“又謂十一月小寒節日晴明,主來年早禾大熟,風雨則歉。”廣西《新寧州志》:“小寒節日晴,年來早禾成;大寒節日燠,來年晩禾好”。晴則早禾熟、大寒暖則晚禾收,無論是小寒,還是大寒,都以晴暖天氣為宜。

      對于養殖戶而言,亦忌諱小寒和大寒刮風、降雨和下雪,尤其是交節當日。安徽《太平縣志》:“大小寒多風雪,損畜。”福建《惠安縣志》:“大寒小寒日雨雪,損牛羊。”在海南等地,小寒忌落鹽霜,否則有“牛羊凍死、草木盡枯”之災。

      小寒忙買辦,大寒就過年

      小寒時節的田間農事活動已不多。貴州《綏陽縣志》:“小寒大寒看冬水、護林、理墻屋。”《晉安縣志》:“小寒大寒,儲柴草、造農具、急補屋。”民國時期,吉林四平流傳的《陽歷節氣歌》唱道:“一月小寒隨大寒,農人拾糞莫偷閑。”傳統農業社會視糞土如黃金,小寒正值農閑,須多積攢糞土,為春耕做好準備。

      舊時,東北地區農家多在小寒輸糧入市,以換取錢物過冬,同時,小寒是完納公私租賦的期限,《鳳城縣志》:“小寒,借貸錢財于時償息。”《懷德縣志》:“(小寒)繳納租捐,清理賑目。”買賣田廬,租賃地畝等事宜也多于小寒時節舉行,《莊河縣志》:“小寒,農家習慣典買房地,均以是日為交價之期。”

      小寒,歲晚務閑。趁農閑之際,農家編制繩索。《開原縣志》:“小寒十二月節,農人惟圍爐績麻,與家人笑語,或談故事以為消遣,亦歲晚務閑之樂事也。”人們在閑談笑語中,享受冬日安閑時光。

      農諺云“小寒大寒,殺豬過年”,小寒時節正是殺年豬、腌臘肉的高峰期。重慶涪陵民間素有“迎賓送客,無臘肉不成禮儀”的說法,因此,腌制臘肉成為涪陵節氣食俗的重要標志。“小寒忙買辦,大寒就過年”,小寒節氣已然臨近年關,人們紛紛置辦年貨、準備過年。在“殺年豬”“忙買辦”的熱鬧場景中,人們即將辭去舊歲、迎來新年,在享受年節氣氛的同時,憧憬著未來的希望與光明。

      (作者為中國天氣·二十四節氣研究院院長助理、工程師)

      標簽: 二十四節氣 大寒就過年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