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世界快看點丨中軸線上的首開人|真心英雄 圓夢時刻

      發稿時間:2023-01-11 17:54:53 來源: 北京日報

      2022年2月12日, 國家速滑館聚焦了全世界的目光。北京冬奧會速度滑冰男子500米比賽中,中國選手高亭宇打破奧運紀錄獲得冠軍,這是中國選手首次獲得速度滑冰男子項目冬奧金牌。當高亭宇登上璀璨的冠軍領獎臺,國歌響起、國旗升起時,作為場館建設者,賽場下的首開人興奮不已。在自己參與建設的場館里,看著中國運動員奪冠,雖然登上領獎臺的不是自己,但圓夢的喜悅依然溢于言表。


      【資料圖】

      對于國家速滑館的首開建設者們來說,他們的“賽場”就在國家速滑館1000多天的建設工期里。作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標志性建筑,國家速滑館創造了多項世界之最,成為中國和冬奧會的驕傲。首開建設者們也由此贏得了人生中極為重要的一場比賽,能夠為國家速滑館這樣的大國工程添磚加瓦,他們似乎已經站上了人生的最高領獎臺。

      大國工程 從一個大基坑開始

      坐落于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西側的國家速滑館外形靈動飄逸,冰面平滑如鏡。華燈初上,場館外觀流光溢彩,22條絢麗奪目的光影環繞著橢圓形的玻璃幕墻飛速流轉,既有“誰持彩練當空舞”的中國元素,又宛如速滑運動員在冰面縱情疾馳留下的道道軌跡,場館因此被形象地稱為“冰絲帶”。

      這里是北京冬奧會大道速滑比賽場地,也是北京2022年冬奧會標志性場館。北京冬奧會上,國家速滑館速度滑冰項目共13次刷新奧運紀錄,1次打破世界紀錄。實際上,國家速滑館本身就是“世界紀錄”:它有著世界最大跨度正交雙向單層馬鞍形索網屋頂;由3360塊玻璃拼裝而成的曲面幕墻;創下了亞洲之最的1.2萬平方米的全冰面設計;引入了全新的“BIM運維系統”和“一體化定位導航系統”的綠色環保智慧場館。

      顏值與科技并存的“冰絲帶”一亮相便驚艷了世界,它與“鳥巢”、“水立方”相得益彰,一起點亮了北京的“奧運中軸線”。同時,作為北京中軸線延長線上的現代建筑,國家速滑館又成為城市新地標。飽含首開人在內的眾多建設者1000多個日夜的辛苦付出,“冰絲帶”從無到有,創造了“中國速度”,貢獻了“中國方案”,成為中國人和冬奧會的驕傲。

      首開股份總經理助理、國家速滑館公司總經理張紹輝的手機里存著上百張國家速滑館各個建設時段的照片,至今他還經常翻看,回憶那段激情燃燒、熱火朝天的歲月。四年間,每一個奮斗的場景,每一個拼搏的瞬間,都格外清晰,不曾淡去。

      2018年1月16日,首開聯合體中標國家速滑館PPP項目,匯同各參建單位共同打造“冰絲帶”。張紹輝接到擔任國家速滑館公司總經理的任務時,有些遲疑。“面對這樣一個大國工程,我能勝任嗎?”張紹輝此前的工作一直在住宅項目開發建設領域,不但參與過望京新城等重點住宅工程及區域內市政工程、配套設施的建設,還曾被派駐京外開發大型房地產住宅項目,但參與大型場館建設工作,張紹輝還是頭一次。

      首開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潘利群的話為首開建設者們吃下了定心丸,“這幾年平平淡淡也是過,轟轟烈烈也是過。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放手去干,整個首開集團都是你們堅強的后盾。”

      也有人開玩笑說,“你去了不得掉層皮?”“一輩子參與過一次這樣的大國工程,再苦再累也值得。”張紹輝堅定不移。

      帶領團隊進場時,國家速滑館的工地剛挖好基坑。站在大基坑前,面對從零開始的工程,張紹輝再次感到巨大壓力。

      對于冰雪,張紹輝其實并不陌生。“姥姥家在地安門,小時候經常在什剎海滑冰、溜冰車、抽冰陀螺……”在三四十年前的老北京,仿佛只有什剎海的湖面結了冰,才算真正進入了冬季。當鋒利的冰刀在冰面上劃出優美的弧線,鋪面而來的是寒冷的空氣,年少的張紹輝感覺整個人都輕盈地飛揚了起來。冰雪運動的基因流淌在這座城市的血液里,也流淌在張紹輝的身體里。

      1990年北京亞運會時,還在上學的張紹輝是為這場賽事和這座城市歡呼的觀眾;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張紹輝恰好被派往京外工作,沒能在家門口欣賞奧運,心中藏有一絲遺憾。

      或許正是因為這些,面對即將到來的困難與未知,張紹輝迅速調整自己,滿懷“斗志”,國家速滑館這一世界級復雜的工程,承載著幾代人的冰雪夢想、奧運夢想,“一定要為北京圓夢,為國家圓夢。”他默默下定決心。

      PPP模式 集各方之智匯各方之力

      北京是目前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雙奧之城”,首開也因此成為“雙奧開發企業”。作為國家重要工程的擔當者,大型體育場館和綜合性會議場館開發建設的主力軍,幾十年來,首開先后承建了國家體育館、五棵松文化體育中心、奧林匹克水上公園、冬奧會主場館等奧運場館,以及奧運村、亞運村、大運村等大型賽事配套設施,以匠心鑄就座座國家精品工程。

      這一次,國家速滑館采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PPP模式進行投資、建設與運營,在北京市重大項目辦的主導下,由國資公司作為政府出資代表,首開集團則牽頭組成聯合體,匯集城建集團、住總集團、華體集團等企業經驗與優勢,共同組建北京國家速滑館經營有限責任公司。

      PPP模式的項目在我國并不少見,但仍算是個創新。由于是多方合作,項目管理涉及技術方案推進以及與北京市各相關委辦局、冬奧組委、各合作方等多層面的協調工作,而且每個領域的協調對項目的關注點和側重點也不相同。

      “PPP參與的各方,各有各的特長和優勢,我的角色之一就是把各方資源整合用好,集各方之智,匯各方之力。”作為國家速滑館公司總經理,張紹輝了做了大量的統籌協調工作。包括和設計、總包、分包、監理、奧組委等各個部門的溝通,研究工程方案、進度,綜合各方的意見和需求,統籌協調主體眾多,事項繁雜,難度頗大。

      項目管理團隊一天的工作是從巡場開始的。每天早晨六點半之前從家出發,不到七點半到辦公室,先到工地轉一轉,這已成為張紹輝的工作習慣。“每天第一時間和工程相關負責同事一起,看一下工程的進展,繞著項目轉一兩圈是一天工作的開始,也是我們這一行始終堅守的工作習慣。”張紹輝說。如此之大的工地,最高峰期十多個塔吊,最多2000多人同時施工,綁鋼筋、打混凝土……“鋼筋森林”般工地的各個作業面上,布滿了奮戰施工的工人們,任何一個部門和環節都不能出差錯。

      回到辦公室后,工程師們仔細填寫記錄單,監控大屏上各個施工畫面分屏直播,倒計時的數字閃爍跳動,密密麻麻的工期進度表前,幾位技術人員正熱烈討論。從“冰絲帶”開建的第一天開始,日夜堅守的建設者們見證著“冰絲帶”日新月異的變化。

      國家速滑館“冰絲帶”的概念方案絢麗獨特,建筑結構復雜、質量標準要求高,建設施工難度大。項目管理團隊采取內外結合、聯合攻關等辦法,調用包括科研單位在內的各種社會資源,組織各方專家研討會上百次,廣泛開展科技攻關與自主技術創新。

      按照國際奧組委要求,項目將在冬奧會之前舉行測試賽,實際建設工期十分緊張。管理團隊要求各施工方嚴格按照時間倒排工期,在保證現場安全和施工質量的基礎上,有序推進建設工作,采用平行施工方法,創造出令人驚嘆的冬奧速度。

      每天晚上九點才下班回到家中已成張紹輝和很多同事的日常,經常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巡場十幾公里。“有時針對難點問題,從下午開會一直開到晚上九十點鐘,太晚了就在辦公室睡一晚。”因為工作繁忙,張紹輝很少有時間陪伴兒子和家人。

      “爸爸要蓋一塊大的巧克力等著我吃呢!“想起兒子的天真期盼,張紹輝感到愧疚。但他心中也有個賽場,他還沒有達到跑道的終點。

      爬坡過坎 跨越多道難關

      建設國家速滑館,就像是運動員一步一步登頂世界冠軍的過程。國家速滑館從無到有,就是在跨越賽場上的一個個難關。

      橢圓形的“冰絲帶”是目前世界上體育館場館中規模最大的單層雙向正交馬鞍形索網屋面。在速滑館眾多的技術難點中,編制索網“天幕”是核心難點。形象地說,索網結構好比一個巨大的羽毛球拍“繃”在了場館的上方,只不過這個球拍是由粗大的鋼索編織而成,不是平面而是有弧度的馬鞍形。

      首先,在材料選擇上,這種索網長期依賴進口,購買進口索是個捷徑。但整個建設團隊有種責任心和情懷,“能否在這個重大工程上實現國產化?”首開建設團隊對國內主要的廠家做了詳細調研,發現在這個領域有一定的技術基礎。通過國家速滑館公司和國內廠家及相關單位的共同研究攻關,終于實現了索網國產化。價格比進口大幅降低,供貨期也大大縮短。

      接下來,國產封閉索的安裝也是個難題。像羽毛拍的一個個網格,國家速滑館的巨大索網有1000多個網格眼,在現場“編織”好的索網要提升至空中,是同步提升還是分步提升?提升的過程中進行張拉鎖死,還是先鎖死再張拉提升呢?

      大家意見不統一,哪個是更安全、更精確的操作方式呢?首開建設者們每天都是高飽和的工作:業主方、設計方、施工方、監理方組成技術團隊進行反復論證,和技術人員一起多次實地考察生產廠家,現場建造1:12實體縮尺模型,派駐工廠監理……理論研判和實踐相結合后,最終確定了索網同步提升、先張拉后鎖定的操作程序。

      2019年4月26日是個令張紹輝難忘而激動的日子,并不是因為這一天是他49歲生日,而是因為在這一天,歷經了幾個月的反復研討、試驗、考察后,環桁架支座終于成功鎖定,也就是巨大的索網與場館鎖定,鋼結構施工全部完成。

      “通過這么復雜的模擬實驗,期間也有各種爭論和研討,最后正好我生日這一天被鎖定了,結果非常好,現場的人都很高興。真是太巧了,這是我得到的最好的生日禮物。”終于攻克了一道難關,張紹輝和同事們繼續“賽場”上的拼搏。

      為保證實現“最快的冰”,項目管理團隊召開近百次研討會,先后拜訪國內外多位制冷專家,實地考察多家制冰企業,本著技術安全、綠色、環保、創新、可持續等原則,綜合考慮奧運保障及賽后運營等因素,反復論證,最終選用了CO2跨臨界制冷系統作為國家速滑館的制冰系統,并聘請國內知名專家召開論證會研討確定制冰系統設計方案。這項技術不僅能為冬奧比賽提供溫度、高度均衡的冰面,而且相比傳統技術,能效提升百分之二十以上。

      像一位位勇毅篤行的運動員,首開建設者們在長達四年的“長跑”中,朝著勝利的終點一步一步前進。頑強拼搏、迎難而上的奧運精神,被傳遞到國家速滑館的工地上,也成為張紹輝的兒子在學校演講的主題。

      2021年8月,張紹輝上小學的兒子和小組同學來國家速滑館參觀,進行課外實踐,張紹輝為他們進行了詳細的場館介紹。回到學校后,孩子們要就參觀內容進行演講,張紹輝成為兒子演講稿的主角,句句透露出驕傲與自豪。對于“國家速滑館有多少塊玻璃”這樣的問題,兒子5歲時就能對答如流,孩子幼小的心中隱隱知道,爸爸干的是一件足以讓自己在同學面前“炫耀”的大事。

      能夠得到家人的理解與包容,讓幾乎一天都沒有接送過兒子上下學的張紹輝,十分感動,同時更堅定了心中那個“為北京圓夢,為國家圓夢”的目標。

      追求卓越 錨定“世界標準”

      國家速滑館建成后,每當首開建設者們來到看臺上,很多人都喜歡用手輕輕地撫摸弧形看臺那光順平滑的表面。在他們眼里,這看臺像他們心愛的物件,“工藝特別好,應該戴雙手套去盤它,給它包上漿。”張紹輝笑談中難掩心中的喜愛。

      國家速滑館在設計理念、技術工藝等諸多方面,都彰顯出創新、科技、綠色等特點,為奧運場館建設樹立了新標桿,看臺就是其中一個典型代表。

      一般來說,體育場館的觀眾看臺均為現場混凝土澆筑。國家速滑館是“隨大流”呢,還是采用更先進的預制看臺?項目建設團隊內部也有不同意見。

      預制是裝配式建筑領域的一個概念,區別于傳統建筑方式常用的現場澆筑工序。以國家速滑館看臺為例,它是將看臺板的每一個細節都嚴格設定后,基于企業對預制混凝土工藝的專業把控,經過數道工序在工廠里把看臺板預先制備出來,然后運到現場安裝。這種做法更節能環保,標準化高,但也有成本較高、交給第三方公司預制進度不好控制的問題。而傳統做法就是在現場進行現澆混凝土施工,流程短,速度快,但環保性上差一些,各個看臺板之間的平整度、美觀度上有可能不統一。

      地下兩層空間環廊的吊頂也面臨類似問題。是采用傳統方式裝吊頂,還是取消吊頂直接露出管線?如果有吊頂,各種管線都被“藏”進吊頂,亂一點也看不見。如果沒有吊頂,對管道施工的工藝要求更高,更透明化,包括支架甚至一個螺絲選材、管線排列的橫平豎直,各種類標識的張貼等,都需要很規范,這也是國際先進的做法,體現出工藝之美。

      奧林匹克的精神是“更高、更快、更強、更團結”,放到首開建設者的賽場上就是追求卓越,不斷超越。勇于擔當,全力支持科技創新,經過團隊的反復研討,最終方案確定為預制的弧形看臺,創造了在中國之最。地下空間的環廊也取消了吊頂,選擇了對工藝要求更高,更代表未來趨勢的做法。這就是首開人對待工作的態度,勇于創新,精益求精,他們錨定的是“中國標準”“世界標準”。

      四年來,國家速滑館的每個重大節點,首開建設者們都清晰記得。因為那是他們辛勤付出的時間刻度,是天道酬勤的完美精度。

      2018年1月國家速滑館打下第一根基礎樁,6月正負零全面封頂,9月地上主體結構“拔地而起”;2019年3月屋面索網張拉完成,完成“編織天幕”;4月26日,環桁架支座鎖定,鋼結構施工全部完成;12月“冰絲帶”外型整體亮相,實現“絲帶飛舞”;2020年10月1.2萬平米冰板施工全部完成;2021年1月開始首次制冰調試,4月、10月圓滿完成了“相約北京”測試活動和速度滑冰中國公開賽保障工作,12月全面完成冬奧會各項籌備準備工作。2022年2月,北京冬奧會在萬眾矚目下開幕。

      首開建設者們的“賽場”拼搏,也終于迎來了“撞線”時刻。

      北京冬奧會期間,比賽場地、制冰系統、除濕系統、場地照明、技術系統、臨時設施、電力、消防、空調等設備設施全部運行正常。平整的冰面,創新的設計,獲得了各國運動員的贊譽,國家速滑館速度滑冰項目共13次刷新奧運紀錄,1次打破世界紀錄。“最快的冰”不負眾望,“最好的館”實至名歸。

      國家速滑館工程項目榮獲“2021年中國鋼結構金獎杰出工程大獎”,“結構長城杯金質獎”,“2022年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國家優質工程)”;運行團隊榮獲“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突出貢獻集體”這一寶貴榮譽。2019年張紹輝個人榮獲“首都最美勞動者”稱號,以及“首都勞動獎章”稱號,2020年榮獲“北京市勞動模范”稱號。

      2022年2月19日晚,隨著奧運圣火緩緩熄滅,北京冬奧會圓滿閉幕。四年的付出,一幕一幕,全部涌上張紹輝的心頭,他情不自禁發了一條朋友圈,分別引用了王勃《滕王閣序》和泰戈爾的一句話,“勝地不常,盛筵難再。一切都剛剛好!天空沒有飛鳥的痕跡,但我已經飛過。各位,好夢!”是的,此時的張紹輝和他的同事們終于可以睡個安穩覺了,他們近幾年都沒有如此輕松過。

      由于平日里工作壓力大,張紹輝睡眠并不好,經常是夜里兩三點鐘醒來,腦子里都是工程的事,難以入眠。如今他們放不下的心,終于可以放下了。而有飛鳥飛過的天空,也一定會留下痕跡。勤于奉獻,勇于拼搏,首開建設者們創造出一個個工程奇跡,扛起“中國智造”的大旗。

      “我時刻沒忘我是一個首開人,還要感謝成千上萬建設者的付出,他們是真正的英雄。”當日后張紹輝代表團隊站在各種表彰大會的臺上,他腦海里響起的是那首老歌: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分鐘,全力以赴我們心中的夢,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平凡的首開人,才是真心英雄。

      【建筑故事】

      國家速滑館建筑面積約9.7萬平方米, 主場館外廓線投影大致呈橢圓形,南北長約240米、東西寬約174米,地下二層,地上三層,建筑高度為33.8米,總坐席約12000座。外立面幕墻由22根曲線環形玻璃幕墻隨外立面環繞而成,形成美輪美奐的“冰絲帶”,象征著速度滑冰運動員高速滑進時冰刀留下的軌跡,同時22條“冰絲帶”又象征著在2022年舉辦北京冬奧會,與“水立方”“鳥巢”相呼應,形成“水”“火”“冰”的質感對比,為世界首創,營造出冰與速度的完美結合。

      目前,國家速滑館已對公眾開放,平時可接待超過4000人同時開展冰球、速度滑冰、花樣滑冰、冰壺等所有冰上運動。

      【建設者說】

      首開股份總經理助理、國家速滑館公司總經理張紹輝

      在參建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們歷時四年,高效率、高質量、高標準,圓滿完成了國家速滑館場館建設工程和冬奧會服務保障重任。就像來這個項目之前同事說的,確實“會掉層皮”,但是無怨無悔,值了。

      標簽: 速度滑冰 項目管理 首開集團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