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秋興八首》其三首聯、頷聯的英譯 天天熱文

      發稿時間:2023-01-05 19:02:40 來源: 北京日報

      北京晚報·五色土 | 作者 劉火

      唐廣德二年(764年),大約六月末、七月初,因好友加金主的劍南節度使嚴武于五月英年早逝,乾元二年(759年)冬從甘肅同谷入蜀、客居成都、梓州約五年(760-765)的杜甫(712-770),買舟自錦江南下,經嘉州、戎州等,于永泰元年(766年)在夔州落腳了下來,且一住近三年,768年由此乘舟過三峽出巴蜀。


      (資料圖片)

      本文作者為《秋興》創作的即興水墨畫。

      今天,我們知道,杜甫一生寫詩1400多首,其中800首左右寫于詩人在巴蜀近十年間。筆者曾寫過一則題為《巴蜀十載成詩圣》小文,那則小文中說“惟有杜甫,給蜀地留下了太多的文化元素與符號;也惟有蜀地成就了一代詩人”。在成都,“錦城”、“錦江”、“錦里”、“草堂”、“西嶺”、“百花潭”、“浣花溪”、“萬里橋”等地名,雖然這些地名前人大都(或者可能)用過,但經詩人杜甫之手,這些地名因詩人賦予的文化內涵和歷史指向以及情懷標識,留下了中國詩史和中國文化史無人可以取代的符號。詩人在出蜀前的夔州寫下了“天花板級”的七律詩《秋興八首》,史評極高,現摘自清之后傳播極廣也極有學術價值的《杜詩鏡銓》集諸家對《秋興八首》的評價:

      ——八首之才大氣厚,格調聲宏,獨步一幟。(郝楚云)

      ——《秋興八首》皆雄渾豐麗,沈著痛快。(王阮亭)

      ——八首章法諸脈相承,蛛絲馬跡,分之如駭雞之犀,四面皆見,首尾互映。(陳子端)

      ……

      除“香稻啄馀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一聯外,八首遣詞造句都很大眾化,且首首精彩。八首,正如詩人很為自負的“暮年詩賦動江關”。八首中,寫景狀景、以景暗喻、以景轉喻的諸句中,其三的首聯、頷聯,筆者以為是八首中最精妙的兩聯四句:

      千家山郭靜朝暉,日日江樓坐翠微。

      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

      在漢語語境的讀者來講,這兩聯讀起來大氣舒坦,不像八首其一“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的悲愴,也不像其二“聽猿實下三聲淚,奉使虛隨八月槎”的悲涼。不過,當它們被譯作另一語境譬如英語語境時,我們便不會有這般的大氣舒坦感了。現引兩位名家的英譯:

      甲:The early morning sun is soft upon the hilly city of a thousand homes;

      I sit each day in the purplish reflection on the veranda high above the river.

      The fishermen who have been out all night are slowly returning;

      The swallows that should have gone in the autumn are still leisurely flying.

      乙:Kweichow is but a little town of scarce a thousand homes;And noiseless still the morning light about its precincts roams.

      The Tower beside the River my daily visit sees;And there I sit,half up the hill,amid the wooded leas.

      The fisher folk that sleep thereby,and nerer go away,Are ever drifting to and fro amid the currents‘play’.

      Tis Autumn clear;and yet around the prating swallows fly,As though,like me,forgotten here,and left to pine and die.

      甲為洪業(1893-1980)《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漢譯,2020)一書后的附錄英譯《秋興八首》。洪業,號煨蓮(William),福建侯官人,先后就讀美國多個學校,1923年回國任燕京大學教授,1946年赴美,任教于哈佛大學。著名史學家和教育家,其《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Tu Fu:China’s Greatest Poets,1952)一書,為海外推崇研究杜甫最權威的著作。乙為弗萊徹(W.J.B.Fletcher 1879-1933)《英譯唐詩精選》(英漢雙語,2019)所譯的“秋興”。弗萊徹,晚清民初來到中國。作為職業外交官1908-1933在中國的北京、上海和廣州等地工作和生活。因為熱愛中國文化,特別是熱愛唐詩,外交官退休后并沒有返回英國而是選擇留在了中國,晚年在廣州的中山大學任教,從事中外文化交流。《英譯唐詩精選》就是弗萊徹1918年用英文著述的一部唐詩的英譯。

      本文作者為《秋興》創作的即興水墨畫。

      杜詩英譯,是唐詩英譯的最重要的部分。據文軍、王慶萍的《杜甫詩歌英譯本譯序探究》(2019),近100年杜詩英譯多達37種(又據文軍統計,杜詩的英、法、德、俄、日語等多達70種)。本文所舉的弗萊徹1918年所譯的《英譯唐詩精選》,共譯唐詩102首,其中數李、杜多而又以杜詩最多,李白17首、杜甫30首,其他詩人55首。可見杜詩在英語世界里的影響。不過,任何翻譯,都很難回到母語語境指向的義理和趣味。洪業的母語是漢語,他顯然熟知律詩的格律,因此洪譯盡量在不失《秋興八首》其三的意蘊外,照顧到了杜詩格律與英詩格律的匹配。當然,一經英譯,它就不是漢語的語境了,自然會發生原詩的義理和趣味的遷移(更別說漢語的音韻和四聲)。到了母語是英語的弗萊徹手里,盡管我們今天相信弗萊徹是知道《秋興八首》七律的格律的,但無論如何,它是回不了原詩義、趣味和格律上,于是干脆譯成了散文或者散文詩。而這一英譯,讓我們看到了這四句杜詩英譯別樣的義理和趣味。倘若,重新把這英譯的又直譯回漢語,那么這四句的意思是這樣的:

      夔州,不過是一座萬余戶的小城,晨曦在寂靜無聲中顯現;我每天都會望見河邊的樓閣;江樓被半山腰的樹林環繞,我就坐在那兒。漁民睡在江邊,從未離開,一直在水流的嬉戲中漂來漂去。秋高氣爽,嘰嘰喳喳的燕子在天空飛翔,仿佛像我一樣,被遺忘在這里,空留生命的逝去和悲苦。

      這,還是“千家山郭靜朝暉,日日江樓坐翠微。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的義理和趣味嗎?更進一步,這還是《秋興八首》的格律嗎?在意譯了“燕子故飛飛”后,弗萊徹還補了一句“like me,forgotten here ,and left to pine and die”?《秋興八首》當然涉及孤獨、衰老和時間緊迫的義理,但通讀《秋興八首》,杜甫是達觀的。清人俞玚總論《秋興八首》時說杜“身居巫峽、心憶京華”。這種姿態,是杜甫與生俱來的憂國與憂民;這種姿態,是杜詩天生的浩然與闊大。事實上,《秋興八首》從整體來看,是詩人對傳統“悲秋”主題的反撥。無論如何也不會出現如此悲苦的感嘆。如此,譯文,要想“信雅達”地回到母語語境,真是千難萬難的事!哪怕你是大家。雖然,所有的譯文在傳播不同文化中功德無量。

      說到英譯杜詩,順便一說,當代中國譯界超級大家,剛故去不久的許淵沖(1921-2021)有《許淵沖譯唐詩三百首》(2021),其英譯譯著共分十個主題,不知何因,竟然沒有選一首《秋興八首》?(2022年末寫于敘州八米居。責編:孫小寧)

      標簽: 秋興八首 唐詩精選 日日江樓坐翠微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