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快消息!神舟飛船克服新挑戰,完成首次冬季夜間載人返回任務

      發稿時間:2022-12-04 20:54:46 來源: 北京日報


      (資料圖片)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劉蘇雅 通訊員 任昕宇 武文佳

      12月4日晚,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乘著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安全返回地球,著陸于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載人飛船回收試驗隊總體技術負責人彭華康介紹,此次神舟十四號乘組返回是6名中國航天員“太空會師”后的首次返回,也是在東風著陸場的首次冬季夜間載人返回任務。

      此次任務中,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回收試驗隊主要負責處置(回收)返回艙相關工作。本次回收任務延續了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返回以來的技術狀態,但低溫與夜間是本次任務的兩大挑戰?!耙郧岸际窃谑畮锥鹊某叵鹿ぷ?,而這次在接近零下20攝氏度的環境下開展工作,地面上所有的工具設備能否正常使用是一個問題。夜間環境,則帶來了行駛安全與照明不足的問題。”彭華康說,圍繞新挑戰,自11月初起,回收試驗隊就已經進場開展準備工作,在低溫環境下參與了多次全系統演練,并重點圍繞返回過程故障、著陸環境異常、處置工序故障三大類故障模式,準備了二十多種處置預案,針對重點環節進行了多次單項演練。

      神舟十四號飛船的回家之路將經歷分離、制動、再入、減速、著陸緩沖五個階段。在與空間站組合體分離后,飛船仍采用快速返回方案返回地面,通過制動變軌逐漸降低軌道高度。通過精確計算的角度,飛船進入地球大氣,在防熱大底的保護下接近地面。期間由于與空氣劇烈摩擦,飛船外將形成等離子區,造成地面與艙體之間信號中斷,這段時間被稱為“黑障區”,只能依靠飛行器全自動處理。

      當返回艙距離地面10公里左右時,靜壓高度控制器會給出一個信號,引導傘、減速傘和主傘相繼打開。三傘的面積從幾平方米增大到幾十平方米,再到一千多平方米,通過逐級開傘的方式減小過載。距地面約1米時,反推發動機點火進一步減速,安裝緩沖裝置的航天員座椅也會在著陸前開始抬升,使沖擊的能量被緩沖吸收,充分保證航天員落地的舒適性。

      返回艙落地后,回收試驗隊首先對艙體進行狀態檢查,確認艙外危險源處于可控狀態,確認無誤后才能將艙門打開。之后,試驗隊對艙內狀態進行檢查,同時將伽馬高度控制裝置防護蓋蓋上,避免現場人員受到射線輻射危害。

      完成以上工作后,航天員就可以出艙了。航天員出艙后,回收試驗隊還要對返回艙進行處置:首先將艙內的伽馬高度控制裝置及時取出、封存;接著進行載荷交接,包括科學實驗樣品、航天員個人物品等;再將艙內火工品插上短路保護插頭,防止火工品意外點燃;最后將艙內電源斷電。此外,試驗隊還要完成航天員座椅緩沖效果檢查、返回艙信標信號準確度確認等工作。

      隨后,回收試驗隊關閉返回艙艙門,將其裝車并運回指定地點。由于本次任務是在夜間,從返回艙掉落的散落物不易被發現,只能后續通過搜索尋回。

      整個返回過程的順利進行,也離不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各個分系統的參與。GNC(制導導航與控制)分系統負責飛船在制動和進入大氣層階段的姿態控制;熱控分系統、結構機構分系統的艙外表面防熱材料、防熱涂層以及緩沖裝置全程保障航天員的生命安全;回收著陸分系統通過降落傘精準制動,在著陸緩沖發動機的幫助下穩穩落地;測控分系統、數管分系統、總體電路分系統則扮演了“天地傳音”和“智能網絡”的角色,提供能源、收集整理數據和傳遞信號,確保全程零差錯。

      標簽: 載人飛船 航天科技 控制裝置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