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為什么堅持10年去拍它?十年尋羌,他究竟在尋找著什么?

      發稿時間:2022-12-04 18:07:00 來源: 騰訊網

      十年尋羌,他究竟在尋找著什么?


      【資料圖】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之后,夕格、直臺兩個羌寨的 700 多位村民離開世代居住的山寨遷往他鄉,九年后他們回鄉祭拜祖先、迎請祖神。遷徙與回歸的路上,人與祖先、人與鄉土、人與祖神的悲歡離合,令人感慨動容。

      中國攝影家、獨立電影導演、文化學者高屯子耗費十年時間拍攝并記錄下這個過程。

      《十年尋羌》新書首發式現場

      他為何要做這件事,為何要尋羌,尋羌尋的又是什么?

      昨日,在SFC上影影城(美羅城店)舉行的《十年尋羌》新書首發式暨觀影會上,高屯子與讀者和觀眾分享了他的創作經歷和感悟。

      為什么能夠堅持10年去拍它?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的重災區,正好是中國30萬羌人的聚居區。

      高屯子說,最初是因一場大地震發起“羌繡就業幫扶計劃”,因幫扶計劃來到高山羌寨。

      “沒想到,我與夕格羌人、與釋比貴生一家就此結緣,并用十年的時間去記錄他們敬天法祖、耕種勞作的生活;記錄他們大災之后離開世代居住的山寨遷往他鄉,九年后回歸故鄉祭拜祖先、迎請祖神的悲壯歷程?!?/p>

      高屯子

      為什么能夠堅持10年去拍它?高屯子常常被這樣問道。

      “我以前也沒有想到,以前是想有一個簡短的紀錄片有一個交代就可以了。我本來想在地震后發起搶救幫扶計劃,是幫扶救助這一群人,10年下來我才發現,‘本欲度眾生,反被眾生渡’,原來我是得到了這些高山上的羌人他們的幫扶和救助。我的閱讀和我的拍攝方向都由此而改變,我對生命的看待,對生活的理解都由此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高屯子說,這是一處中華民族古老人種和古老文化的基因庫。中華民族的許多古風雅俗,原來靠著一群高山之上的古羌后裔在保存和延續。

      在他看來,“今天,我們身處全球化進程加速、科技飛速發展、理論隨時翻新的時代,在享受著物質極大富有、生活極其便捷的同時,我們是否失去了與天地祖先的情感鏈接?失去了感恩與敬畏的能力?失去了深遠的生命背景和深厚的情感依靠?是否外表光鮮、知識豐富卻不明常理、意志脆弱、內心無依?”

      這是一個遷徙和回歸的故事

      高屯子用了十年時間,以電影、攝影、文學三種表現手段,紀錄、書寫了高山羌人耕種勞作的生活狀態,和遷陡與回歸的感人歷程。

      作品中涵蓋了對人生的諸多思考:今天,我們同樣“遷徙”于國與國、城與城、城與鄉之間,我們何以為家?如何心安?內心渴望獲得的諸多期許,也許,都能在這些文字與像影里得到回應與啟示。

      《十年尋羌:人與神的悲歡離合》??

      高屯子 著?

      上海三聯書店?

      在新書首發式上,他表示,“兩本書出來了,一部電影出來了,有這樣一個機緣獻給大家,通過這樣一個遷徙和回歸的共識,我希望我們一同尋羌。尋羌尋什么?我們可能會想到5.12地震以后,災區的民眾經歷了怎樣的經歷——生活的經歷,精神的感受。我們中華民族文化5000年不斷的密碼在哪里?我們當代中國人,有沒有共同的生命背景和情感依靠?”

      《十年尋羌:遷徙與回歸、羌在深谷高山、最后的釋比》收藏級攝影集??

      高屯子著?

      上海三聯書店

      “其實這是一個遷徙和回歸的故事,我們現在每個人也在遷徙,在國與國、城與城之間遷徙。那么,我們在這樣一個遷徙的過程中,如果我們不能夠把5000年的中華文化作為我們巨大的背景,如果不能夠把我們的鄉土,我們的家族,我們的親人,我們的朋友作為我們情感的依靠,這遷徙可能就成了一個漂泊?!?/p>

      高屯子說,“我在10年尋羌的過程中,有很多的感受。我相信大家在看我們尋羌的過程中,可能也會生出許許多多的疑問,許許多多不同的感受。我希望我們一起尋羌,一起尋找我們中國人的身份認同和情感依靠?!?/p>

      標簽: 為什么堅持10年去拍它十年尋羌 他究竟在尋找著什么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