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全球聚看點】臘梅美詩六首:逢人問訊花消息,不識江梅只蠟梅

      發稿時間:2022-12-23 22:05:20 來源: 騰訊網

      臘梅花原本是生長在長江流域的野生灌木花木,之所以在宋朝之前,名聲不顯,是因為,臘梅的果實不可食用。梅花是因為梅樹的果實自上古就是中國人酸味的主要來源,而酸,有助于腸胃消化和消除疾病,所以先秦就從南方引種到北方,所以知名度是相當高,尤其在生產力發展之后,梅樹的審美,由果而花,開花在晚冬早春的梅樹,賦予了耐寒,高貴的精神美。

      隨著社會的進一步發展,人們開始尋求新的審美。


      【資料圖】

      宋朝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和戰亂,恢復大一統之后,經濟迅速繁榮,國家也更看重農林業和民生,按時令種植,欣賞,消費花卉成為宋朝的一大特色,這也拉動了花卉經濟的繁榮。

      宋神宗熙寧年間,已經有臘梅在年節期間進入都市,通常是山人采摘山林的帶蓓蕾的臘梅枝,挑往城市里售賣,不過那個時候,叫作“黃梅”。因為花開在冬天,先花后葉,蓓蕾密集枝頭,開花像梅花,只是顏色是特殊的蠟質的黃,且香氣濃烈,更甚梅花,一時得到很多京城人的喜愛。

      宋朝尚黃,趙匡胤黃袍加身作了帝王,而黃色,又代表黃帝,國運恒久,所以唐朝那種崇尚紫色紅色的審美,讓位于有著太平高貴氣的黃色。

      服飾上普通人穿黃,有著禁忌,但是這種禁忌所壓制的熱情反而轉到一些黃色的花卉上。

      比如黃菊,黃牡丹,黃荷花,黃瑞香,都受到人們的喜愛和追捧。

      不難想象,當黃梅出現在京城,所帶動的那種消費狂熱,人們爭相購買插瓶迎年,女性則將花枝插在鬢邊,高貴,芬芳,俏皮。雖然黃梅本身生產在山野,本是山野之花。

      到了稍晚時代,蘇軾重新回朝作了高官,和黃庭堅同在朝堂,將這種黃梅花,叫作蠟梅,通過寫詩的方式為黃梅區別梅花定名,由于蘇黃巨大的文化影響里,這種花就叫蠟梅。原因是,這種花蠟質花瓣,如蜂房之黃,如百花蜜香。

      但是蠟梅的盛花期,往往先于早春梅花而開在臘月,所以臘梅蠟梅同時流行,現在通常寫作臘梅。

      臘梅的種植和欣賞迅速普及開來。

      臘梅是灌木,雖然沒有梅花的喬木風姿,但是一種向寒而開的芬芳黃凈,帶給人冬天向上的清美愉悅。

      底處嬌黃蠟樣梅,幽香解向晚寒開。

      故人未寄嶺頭信,先報江南春意來。”北宋 ·?李廌《次韻秦少章蠟梅?》

      一種花卉的最初流行帶來的新奇喜悅,往往在詩詞中可以看到。

      這是哪里來的顏色嬌黃,蠟一樣的梅花,那種幽香,偏偏在晚冬的寒氣里散放。

      我的朋友還沒有從遙遠的嶺南,寄來梅花的信息。

      而這里的江南,臘梅花卻開看,提前報告江南春天的消息。

      這首詩,含著臘梅花開的節氣,晚冬,臘月,報春,先于梅花開放。

      也點出了臘梅的產地,不在梅花故鄉嶺南,而是廣闊的江南流域,是這里的原生天然花木。

      你在嶺南有梅花未開,而我這里臘梅灼灼,提前報春。

      “天將何物染江梅,白玉花成栗玉開。

      一種暗香全似舊,小罌和雪送春來。”宋 ·?曾幾《謝送蠟梅二首?其一?》

      可以看到,臘梅在北宋某些時段,是作為貴重稀奇的花卉禮物,送給朋友。當然有人說,路上都有臘梅枝挑著擔子賣,能算珍貴嗎?

      珍貴在于,花枝容易,朋友間昂貴的贈送,往往是木本。

      這種木本要不就是挖掘自山林,耗費人工,要么就是人們自己培植的觀賞植株,耗費培植成本。總之,今年送禮,最好的禮物就是一顆不大不小的臘梅樹。

      當然還有一種,就是連瓶子帶插枝的臘梅瓶,算得上當時養眼新奇的禮物。

      曾幾收到朋友送來的臘梅花,大約是第一次見,很稀奇。

      老天是用什么東西將白色的梅花變成這樣的明黃可愛,本來是白玉花的梅花,變成了金黃的美玉。聞一下,一種幽香和梅花仿佛。

      這個小罌和雪,就讓人琢磨了。

      一種解讀,是朋友用小口大腹的花瓶,裝了過來,風雪之中,送來了開花的臘梅,送來了春天。

      還有一種解讀,那臘梅花的半開蓓蕾,就像小罌,上面還封著雪。

      我個人喜歡后種,因為臘梅花像一串串倒掛的黃色小瓶子,釀的都是酒和蜜吧。

      “一種幽素姿,凌寒為誰展。

      似嫌冰雪清,故作黃金淺。”宋 ·?王之道《追和魯直蠟梅二首?其一》

      黃魯直,就是黃庭堅,可見黃庭堅當時的影響力。黃庭堅說黃梅最好叫蠟梅,于是大量的文壇酬和蠟梅的詩出現。這倒也不是炒作,因為大家認同這種名稱。

      臘梅有一種幽靜淡雅的姿態,只是這樣在寒冷里開放,是為了誰?

      哦,原來是為了雪啊,怕雪這位朋友太孤單,所以開花做淡淡的黃金色,既不奪雪之白,又證明了自己的存在,和雪相伴。

      黃白是相近的色系,沒有太耀眼的對照之美,但是恰恰是一種低調的存在。

      因為臘梅之美,還在于那勝過梅花的烈香。

      只道橫枝春未回,又疑不肯犯寒開。

      逢人問訊花消息,不識江梅只蠟梅。”南宋 ·?楊萬里《盱眙軍無梅郡圃止有蠟梅兩株二首?其一?》

      選這首是,是因為自己也有同感。

      我所在的長江平原,梅花少,但是臘梅多,臘梅的野外繁殖能力很強,灌木屬,在河溝,山坡,往往叢生臘梅。小的時候,是先知道臘梅,后來才知道梅花。

      有時候也失落,因為看到梅花之后,覺得沒有臘梅持久芬芳,何以從古到今,人們喜歡那種粉薄花瓣的梅花?

      而農村里叫臘梅臘香的女性特別多。

      而通常我們說的梅花開了,也是指的臘梅花開。因為臘梅最好插瓶,可以開花一兩個月,而花苞很少脫落。

      南宋楊萬里去江南盱眙,準備觀賞梅花。

      可是到處都沒有梅花,他開始以為是晚冬,春天沒有來,梅花還沒有開花。

      但是梅花欣賞蓓蕾也是好的。這是文人的執著。他逢人就問,你們這里有梅花嗎?

      那人指了指開花的兩棵臘梅樹,說,這就是梅花啊。

      楊萬里急了,我說的是梅花。

      這真是雞同鴨講,肯定對方說,這就是我們的梅花。

      對方說的,指的是臘梅。

      無論在宋朝的京城和都市,臘梅如何身價百倍,但是在農村,臘梅就是尋常山野之花,是農民的梅花,是最耐寒的冬之芬芳。

      楊萬里有著深沉的農民情懷,這首詩要細品。

      只有臘梅。

      ”籬菊抱香死,化入歲寒枝。

      依然色尚黃,雪中開更奇。”南宋 ·?戴復古《臘梅二首?其二》

      這首詩比喻有點清奇。因為你看宋朝很多臘梅詩,都是圍繞蜂房,道家,宮廷裝束和顏色打轉,看多了讓人覺得俗氣,總覺得隔膜。

      一種審美,逼仄到一個小范圍,也就失去了應有的活力。

      相對而言,這首詩則在臘梅的審美上,有所突破。

      那山野籬笆邊的菊花,在秋天里抱著枯香而死,卻化作了晚冬枝頭的臘梅。

      臘梅花依然有著菊花的黃色,只是能夠在雪中開花,更讓人驚訝。

      這里有菊花審美的延續,有陶淵明一樣的情懷和堅韌。

      菊花沒有死,它化作了臘梅,在冬天的雪里開放。

      這個奇,實際是表達的精神和延續和堅韌。

      “晴日烘開小蜜房,紫檀心里認蜂黃。

      一冬不被風吹落,卻訝江梅易斷腸。”南宋?何應龍《臘梅 》

      這首詩也比喻得可愛。

      晴暖的冬天的太陽,烘開了蜜蜂的蜂房。

      那蜂房里,有紫色的花萼,等待迎接蜜蜂的歸來。

      整個冬天,蜂房都掛在樹上,那是蜜蜂的家。

      北風吹不落,那是它執著的等待和守望,它相信蜜蜂一定會回家。

      臘梅花不像梅花在風中凋零,臘梅花往往在枝頭可以懸掛一個冬天,像一盞盞金色的小燈籠。

      心中有愛,守候和等待就不會傷感。

      臘梅花奇怪梅花為什么總飄飛凋謝,守候有那么難嗎?

      這是寫臘梅兼寫愛情和信念。

      一種快樂飽滿的執著,就是臘梅花開。

      實際上在梅花和臘梅之間,我喜歡臘梅。

      它更像普通人堅韌的生命,執著的情懷。冬雪里低調的美,馥郁的香,更像你的母親,姐妹,守候你每一個寒苦的冬天,陪你成長。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圖片來自網絡。

      標簽: 臘梅美詩六首逢人問訊花消息 不識江梅只蠟梅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