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環球新消息丨晏幾道一首冷門“艷詞”,結尾一句飄渺迷離,被道學家稱贊為“鬼語”

      發稿時間:2022-12-15 08:54:33 來源: 騰訊網

      北宋詞風初盛之時,不論是高居廟堂的文人政客,還是市井酒肆的歌女游人,都很喜愛填詞聽曲。不過在朝的文人多填雅詞,而在野的騷客多寫俗詞艷詞。最有代表性的便是填雅詞者如宰相晏殊,流連市井填艷詞者如才子柳永。

      彼時,雖有“詞為艷科”的說法,但作雅詞的官宦文人往往對寫戀情相思的“艷詞”很是鄙夷。據說柳永曾攜自創的“曲子詞”拜謁晏殊,晏殊閱其詞集,讀到“針線閑拈伴伊坐”一句,直斥為淫詞艷曲。可見當時雅俗涇渭之分。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然而最讓晏殊意想不到的是,他最看好的小兒子晏幾道卻走上了“艷詞”之路。晏殊作詞往往抒發閑雅之情調、曠達之懷抱,而晏幾道則截然不同,其詞多寫言情相思,正是乃父口中的“淫詞艷曲”。

      晏幾道的詞風似父而造詣尤過之,最著名的便是其“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的名句,被后世評為“閑雅沉著,當時更無敵手”。

      今天咱們再來欣賞一首晏幾道的冷門詞作《鷓鴣天》:

      "

      鷓鴣天

      北宋·晏幾道

      小令尊前見玉簫,

      銀燈一曲太妖嬈。

      歌中醉倒誰能恨,

      唱罷歸來酒未消。

      春悄悄,夜迢迢,

      碧云天共楚宮遙。

      夢魂慣得無拘檢,

      又踏楊花過謝橋。

      "

      這首詞一般認為是一首久別懷人之作,不過從詞中時間描述看來也似是寫初見當夜分別后的情事。不論如何,此詞都是寫戀情相思,正是晏殊所鄙夷的“淫詞艷曲”。然而就是這樣一首“艷詞”,卻被北宋最有名的道學家程頤稱贊為”鬼語也“!

      此詞上闋開篇先描述初次相逢的情景:“小令尊前見玉簫,銀燈一曲太妖嬈”,雖然純是寫景,卻從字里行間表現出詞人對女子的傾慕之情。

      后兩句“歌中醉倒誰能恨,唱罷歸來酒未消”便寫在意中女子的歌聲中開懷暢飲,被美妙歌聲所陶醉、被美艷女子所迷醉的綿綿情意。

      下闋轉而說詞人分別后的心情:漫漫長夜、久不成寐,“碧云天共楚宮遙”慨嘆由于人為的阻隔,使得互生情愫的兩人不能相見。

      結尾“夢魂慣得無拘檢,又踏楊花過謝橋”兩句可謂是最精彩的神來之筆。現實中的人受到阻隔不能相見,而“夢魂”卻無拘無束,在今夜夢中,穿過迷蒙夜色,踏過楊花謝橋,再去重回意中人兒。

      從初見的一見傾心、到歌酒酣暢的迷醉,別后相思的寤寐思服、最后寫至夢魂相會,以縹緲迷離的夢境襯托歌酒相歡的美好,反襯現實中的迢遙間隔,用意尤深,細細品讀深婉有味、情韻無盡。

      如此縹緲迷離之語,就連一向以方正自居的道學家程頤都贊嘆:“鬼語也”,意境之幽渺真個有我見猶憐的魅力。也難怪世人稱小晏“詞風似父而造詣過之”!

      標簽: 晏幾道一首冷門艷詞 結尾一句飄渺迷離 被道學家稱贊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