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要做很多個選擇,
不同的選擇,
【資料圖】
可能會決定我們不同的人生道路。
蔣太華燒制的精美陶器
這段時間,在209國道旁的柳城縣沙埔上雷村永興陶器廠里,66歲的蔣太華的心情猶如這多變的天氣一般,陰晴不定。是走還是留?他正在為未來做出艱難選擇,
作為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柳城龍窯陶器燒制技藝傳承人的蔣太華遇到什么問題?11月17日,記者在柳城縣沙埔鎮宣傳、統戰委員朱良平的帶領下,走進神奇的龍窯。
第一次選擇:玩泥巴玩出“名堂”
學術界一般公認,陶器的發明是人類社會進入新石器時代的重要標志之一。制陶技術的提高,也助力人類提升生存本領、生活質量,在蒼茫大自然中生活得更加自由自在。
在近日出版的“非遺廣西”叢書中,就有一本汪常明編著的《廣西陶瓷——火與土交融的藝術》,專門講述了廣西陶瓷的故事。除了介紹廣西各處的陶瓷,他還介紹了其工藝。
說起來,在人類所創造的器物中,沒有比陶瓷更“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了。腌咸菜的大缸與精美絕倫的花瓶并行不悖,數不清的杯碗瓢盆走進尋常百姓家,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還有美的愉悅。那么,這些對我們如此重要的東西,究竟是怎么制作而成的呢?
在《天工開物》中,明末著名科學家宋應星用“水火既濟而土合”七個字言簡意賅地總結陶瓷的特點。從中可知,陶瓷是火與土結合的產物:首先將兌水的泥土捏成型,然后經過柴火煅燒,最后得到陶瓷。然而,實際上,陶瓷的制作可沒這么簡單。
中國傳統陶瓷的制作,包括選土、淘泥、成型、干燥、修坯、裝飾、裝燒等工藝流程,而每一個流程中又都含有若干道工序。《天工開物》在介紹陶瓷燒制時,這樣寫道:“共計一杯工力,過手七十二方克成器。”意思是,即便一個最普通的陶瓷小茶碗,也要歷經72道工序,方可與世人見面。
正如汪常明所寫的一樣,一抔土要經過多次的歷練,方能謀得火里生金之美。
這種用火和土制作出的器皿,將人類的智慧和生活的美感完整勾勒出來。取自腳下大地的土壤,經過水的凝聚、手的捏造和火的燒煉,制作成一件件陶器,怎么想都是一件非常酷的事情。
但是對于蔣太華來說,學習陶藝并非為了“耍酷”,全憑一腔熱愛,所以在他15歲時,做出了人生中第一次重要選擇——初中剛畢業,蔣太華便在自己的家鄉桂林全州縣才灣鎮的陶瓷廠當學徒。
蔣太華
“我從小就覺得玩泥巴非常的有意思。”學藝是辛苦的也是幸福的。對于少年的蔣太華來說,陶藝的世界太過美妙,讓他一頭就扎了進去。在拜師學藝的過程中,蔣太華從早到晚都在廠里跟著師傅埋頭苦干,虛心請教,每個細節都不放過。
本就悟性高的蔣太華,在勤學好問、踏實肯干下,很久就掌握了制作泥釉配方、拉坯、修坯、拋光、上釉、燒制等陶工藝技術,小有所成。大到酒廠釀酒需要的酒缸、酒壇,裝茶葉用的茶缸,小到尋常百姓家用的茶壺、辣椒盆,每一件陶瓷產品他都會做。
第二次選擇:情系神秘的龍窯
在蔣太華老家桂林全州老家幾百公里外的柳城縣,同樣有著出色的陶器燒制技藝。
朱良平介紹,據記載柳城縣是廣西境內具有悠久龍窯燒制技術發展的重要陣地,在我國古代陶瓷史上也占有一定的地位,自宋朝開始,柳城便有多處龍窯的建造。古時陸路交通不便,對外出口貿易多走水路,為方便出口貨物的運輸,柳城窯均沿融江而建。及至近代,陸路交通逐步發達起來,龍窯在場地的選取上也逐漸脫離了對水路的依賴。
為何叫龍窯?這里的陶器制作技藝有何不同?
好奇之下,記者只能求助于“萬能的百度”。從網上了解到:
龍窯又稱長窯,一種半連續式陶瓷燒成窯,它依一定的坡度建筑,以斜臥似龍而得名。龍窯出現于商代。早期龍窯一般長十幾米到二十幾米,到了宋代龍窯長達五六十米,個別地區甚至達到七八十米,一次可裝燒二萬件瓷器,對當時瓷器的發展起到很大的作用。
龍窯采用自然通風方式,以雜柴、松枝等植物為燃料,窯內火焰多平行窯底流動。
清風拂明月,山海有相逢。
燒制出來的陶器
17日,記者來到上雷村永興陶器廠,還未走近,遠遠就能看到永興陶器廠外面擺滿了燒制好的陶罐,大小尺寸不一。
“我就是被這個技藝所吸引來的柳州。”適時出現的蔣太華向記者介紹起了他與龍窯的故事。
蔣太華向記者介紹龍窯
1985年,一個偶然的機會,蔣太華來到柳城沙埔,發現上雷村一帶的泥土質地很適合制作陶器,并且被當地陶器燒制技藝所吸引。
還是基于那份對于陶器的熱愛,以及看好當地的陶器市場的蔣太華再次作出重要選擇——扎根柳城沙埔,和其他人一起創辦了永興陶器廠。并全面掌握選土備料、踩泥、揉泥、打坯、晾曬、裝窯、燒制等工序的制作技藝。
“這旁邊就是龍窯了。”一同前來的朱良平向記者介紹到。循聲而去,在堆放陶罐不遠處,有一個土窯,上方放著樹枝柴火。從最下端往上看去,長條形的窯身傾斜向上延伸,好似蛟龍游走。彎腰進入窯洞,打開手電筒,在燈光照射下,可以看到窯內墻壁因窯火也是晶瑩的。
“龍窯以木柴為燒制材料,不時會有一些窯變的精品、絕品出現。”蔣太華說,眼前的龍窯全長48米,最高溫度能燒到1340攝氏度,是目前廣西規模較大、保存完好且正常生產的龍窯。其生產的陶器采用熔點低于陶土的釉色燒制,以傳統手工拉坯技術,自然風干,上釉裝飾,高溫燒制而成,產品主要銷往柳州市區、桂林、廣東、越南等地區。
蔣太華燒制的精美陶器
第三次選擇:是走還是留?
精品、絕品?有多精,有多絕?
“你們跟我來!”
看出記者的疑惑,蔣太華主動帶領記者一行走進龍窯旁的一間小屋子。推開門一看,房間里擺滿了精美的陶器和獲獎證書。
蔣太華獲得的部分榮譽
“這件曾經被拿去日本進行展出”“這件在全國大賽中獲過獎”……說起桌面的寶貝,蔣太華自豪地介紹到。
“龍窯采用天然木柴為燒制原料,木灰所形成的天然釉往往可使得燒制出來的作品產生令人嘆為觀止的藝術精品。”蔣太華說。
近50年的鉆研,只有初中文化蔣太華,早已成為遠近聞名的陶藝界“百科全書”。經蔣太華設計、創作、制作出來的陶器既有實用性、又有觀賞性,還有藝術性。他2016年被評為柳州市工藝美術大師以及柳城龍窯陶器燒制技藝傳承人。多年來,不斷有人慕名前來,請蔣太華出手燒制陶器,甚至許以重金聘請他去外地。
朱良平說,幾十年來,經蔣太華帶過的徒弟有近百人,其中鄧任飛、周錦新、蔣田田、韋阿四、陽金芳等十多人在業界已小有名氣。從2000年開始,蔣太華走進中小學校,傳授陶器制作技藝,并從2010年至今,他還承擔著廣西工藝美術學校、柳州市職業技術學院、廣西科技大學藝術班學生實習指導工作。
目前,傳承了蔣太華手藝的其兒子蔣坤、女兒蔣麗,均已在景德鎮站穩腳跟,希望年過花甲的父親也能前往。
“建一個龍窯不容易,我都在這里快40年了,實在是舍不得,但一些現實問題又無可奈何。”蔣太華說,如今自己正面臨著痛苦抉擇。
選擇的痛苦在于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不論蔣太華會如何抉擇,柳城龍窯濃墨重彩的一筆早已在歷史上寫就。但說到技藝,柳城縣沙埔鎮古仁村的一項“有味道”的技藝同樣大有來頭,還登上央視美食欄目《舌尖上的中國》。讓我們尋味而去,品一品它的味道,到底是什么?請關注后續報道。
●
告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書
●
剛剛,廣西發布疫情最新通報
來源/全媒體記者?李廣西?周仟仟 覃科
審核/駱春香?編輯/林喆?校對/萬心悅(見習)
本文為柳州日報社原創作品,未經同意嚴禁轉載
- 天天最新:柳州這地藏著神秘龍窯,“寶貝”賣到國外去!傳承人卻發了愁……
- 【獨家焦點】北京考古:探尋城市之源
- 每日看點!さんた茉莉
- 關于一些老番(二十二)收藏向
- 全球即時看!二次元美圖、動漫壁紙(759)
- 天天關注:河北石家莊:12月1日起,多區有序恢復生產生活秩序
- 北京市司法局:126項行政審批事項實現100%全程網辦
- 全球時訊:關于老人接種新冠疫苗,時間間隔、疫苗組合、便民措施來了——
- 【天天快播報】河南蘭考:廢舊電池的“安全之旅”
- 天天視點!蘭考東壩頭鎮:試點先行 全力打造“一村一警一連”建設樣板
- 今日快訊:蘭考南彰鎮:防患于未然 消防知識進萬家
- 遇到不喜歡的書法,你會怎么評價?一定是“丑書”嗎?
- 雪人沒有家,再冷也不怕
- 全球熱點評!第804期美圖~~~~嘿~~~~
- 快資訊:【虛擬主播VUP中之人招募】尋夢計劃——木偶人
- 天天即時看!說說感觸
- 每日速看!『每日篇』P站日榜動漫壁紙分享 _221130檔
- 【天天新要聞】北京啟動新一輪商圈改造提升!王府井CBD將打造千億級商圈
- 速看:知乎三季度營收9.12億元,同比增長11%
- 天天快資訊丨居家隔離人員如何做好自己及同住人員的防護?市疾控解答
- 個人養老金開戶薅羊毛?有人銷戶換銀行重開 竟出現超額繳存
- 第八屆四川·成都農博會 線上線下精彩呈現
- 詩天子?每日好詩|他們借我的身體占用幸福,卻把痛苦留下來
- 莉可麗集均第二,舅舅躺拿第一。B站可看的2022年七月番 集均數據報告 (完結)
- 焦點快播:《名偵探柯南劇場版》新作標題:黑鐵的魚影 ,2023 年 4 月 14 日上映!
- 每日熱文:被控受賄1246萬!山東威海市原副市長周永迪受審
- 世界最長!杭州灣跨海鐵路大橋開工建設
- 天天速訊:北京:城市電力運行總體平穩,城市運行能源供應充足
- 世界觀熱點:我國多方面推進糧食全鏈條減損 以節糧減損促增產保供
- 11月29日31個省區市新增本土4236+33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