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世界焦點!【逝者】李國文:解放日報駐京辦四合院里的那場聚會,滋味久長

      發稿時間:2022-11-26 10:07:54 來源: 騰訊網

      “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起,一直到垂垂老焉的今天,先作為朝花副刊的讀者,后來成為‘朝花’的作者一員”的文壇大家李國文先生,在枝頭掛果的金秋,悄然離去。

      猶記6年前,先生為創刊60周年的朝花副刊撰寫專文,關于一場北京四合院里的作者聚會的深長筆觸,尤其是從《晨報副鐫》及《朝花》聚會而又歸總出的那個“副刊不副”的經典表述,今猶在耳。重溫之,送國文。愿曾溫潤過他的四合院里“紹興老酒那燙過的溫馨”,伴他遠行。

      副刊不副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文 /李國文

      據研究者考證,中國之有報紙,是從“邸報”開始的。雖然,當時那些官方文書的匯編,與現代意義的新聞報紙,毫不搭界。但“邸報”的“報”,說明它是公之于眾的印刷物,這一特性對受眾而言,比之當下報紙所起到傳媒作用,倒也是大同小異。這樣,中國擁有報紙的歷史,很長很長,可以上溯至漢、唐。在敦煌石窟發現,又被西方人竊走,現存英國倫敦不列顛圖書館的一份殘破的“邸報”,為唐僖宗光啟三年(887年)的歸義軍《進奏院狀》;進奏院,也就是地方政府派駐于京師的單位,略類似于現在的駐京辦,定期或不定期地向河朔三鎮的節度使,或其他上級官員,作時局政情的匯報。于是,這份《進奏院狀》,被稱為當今世界上最早的報紙。掐指算來,中國有報紙的歷史,也有1129年了。

      但中國近代報紙上的副刊,最早者始于何年,見于何報,至今在專業界還存在爭議。但馬上就要一甲子的解放日報副刊“朝花”,也許是創刊于新中國的報紙副刊中稱得上老牌的了,值得為之驕傲,更值得為之祝賀。創刊于1956年9月20日的這份副刊,始終以她一以貫之的時代風貌,進取精神,以她努力追求的文學色彩,儒雅品位,在文學界,在文化界,頗有一點影響力。一新耳目的名家筆墨,眾口交贊的新人文章,黃鐘大呂的時代旋律,風情別致的抒情篇章,常常是我們閱讀“朝花”副刊時的美學享受。也許因為這個緣故,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起,一直到垂垂老焉的今天,我先作為“朝花”副刊的讀者,后來成為“朝花”的作者一員。

      “朝花”之最可取處,就在于能夠團結全國范圍內,不同年齡段的知名的和不甚知名的作者,才有今天這樣風生水起的大好局面。我還記得在解放日報駐京辦的那座四合院里的作者聚會,斯情斯景,難以忘卻。那四合院小巧精致,干凈利落,位于王府井北京飯店的后面,那條曲里拐彎的小胡同內。我許久不進城了,估計也許拆掉重建了,若果如所言,那就太可惜了。但我參加過幾次那座小院里的京城文人聚會,至今印象深刻,連紹興老酒那燙過的溫馨,猶在舌尖。也許因為主雅客來勤的緣故,每次都是“少長咸集,群賢畢至”,高朋滿座,談笑風生的場面。那些比我年事要高得多的前輩,那些比我要年輕得多的新秀,舊雨新知,萍水相逢,有認識的,有不認識的,但所以能夠相敬如賓、暢所欲言的緣故,都是為了“朝花”這份副刊的成長發展,大家才坐到一張桌子上來。

      1982年12月6日,中國首屆“茅盾文學獎”評選揭曉。周克芹的《許茂和他的女兒們》、魏巍的《東方》、姚雪垠的《李自成》第二卷、莫應豐的《將軍吟》、李國文的《冬天里的春天》、古華的《芙蓉鎮》等6部長篇小說獲首屆“茅盾文學獎”。“茅盾文學獎”是中國第一次設立的以個人名字命名的文學獎。這是周克芹、魏巍、姚雪垠、莫應豐、李國文、古華(前右起)在中國作家協會舉行的茅盾文學獎授獎大會上(1982年12月15日攝)。新華社發

      別看副刊名副,她能起到的作用并不副。我曾經這樣比喻過,住過北京城城里那種比較典型的四合院,都知道這樣一個道理,要看這戶人家是否家和人旺,是否殷實富足,是否治家有方,是否合力同心,全看這戶人家天井里的那或大或小的花壇,是否姹紫嫣紅,是否青枝綠葉,是否生機勃勃,是否井然有序。如果說,整張報紙就是那座四合院的話,那么,報紙的副刊,就是那天井中或石或磚砌成的花壇。水池其中,游魚可數,旁有盆栽,花開正盛,上有遮陰藤蘿,下有曲徑通幽。一看,便要對這戶四合院人家,肅然起敬了。所以,副刊辦得好,為報紙增光添彩,報紙辦得好,副刊也會跟著水漲船高。

      其實,副刊也是大有作為的,了解一點現代文學淵源的人,一定會記住新文學開山之作《阿Q正傳》,就是先在副刊發表出來的。

      那是1921年的12月,當時北京還叫北平,那天的讀者,從《晨報副鐫》上看到連載的這部小說。最初,發表在“開心話”一欄中,后來,主持副刊的孫伏園先生,漸漸讀出作品中,輕松背后的嚴肅,笑談之后的深思,就給這部不朽之作,辟出專門版面。據說,洛陽紙貴,滿城傳閱《晨報副刊》,人人對號,究竟阿Q所指其誰,于是,那個冬天里的北京城中,這副刊,這小說,成為街談巷議的話題。民國初年,北平城里究竟有多少報紙啊,現在誰也說不上來都有哪些。但是,從這一天起,中國人記住了這份叫作《晨報》的報紙,更記住了這份叫作《晨報副鐫》的副刊。現在已經無法查出,《晨報副鐫》什么時候易名為《晨報副刊》的,也不曉得這份副刊,是隨報免費贈閱,還是另外掏錢購買。總而言之,一份報紙的副刊,能在現代文學史上留下這樣巨大的腳印,實在是副刊的光榮。

      “朝花”六十年了,我至少為她寫了二十多年,與有榮矣。一晃,陪著“朝花”度過她的五十華誕;接著,又趕上了她的甲子盛事。我真心祝福這份老牌副刊,朝花常開,夕拾滿懷,走向更完美的明天。

      (李國文,曾任《小說選刊》主編,首屆茅盾文學獎、第二屆魯迅文學獎獲得者,并多次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本文刊于2016年3月31日解放日報朝花副刊)

      標簽: 逝者李國文解放日報駐京辦四合院里的那場聚會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