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熊貓血女孩”:平凡中的堅持 譜寫人生大愛

      發稿時間:2022-12-29 16:11:16 來源: 中國網

      中國網12月29日電?王瑋,女,1980年10月出生,信守:平凡中的堅持。十幾年來一直將自己當成移動的血庫,多次挽救他人生命,踐行著“奉獻熊貓血,人生之愛”的諾言。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王瑋同志是Rh陰性稀有血型擁有者,該血型在漢族人中的比例僅為0.3%,俗稱“熊貓血”。2010年首次獻血為她打開了一扇向善的大門,此后她始終心存善念,投身到更多的公益活動中。

      十年獻血路,情意濃于血

      與普通獻血者不同的是,稀有血型由于獻血者數量稀少,血庫難有儲備。由于用血患者通常都是需要急救,為了第一時間進行救助,十年里,當接到無償獻血公益組織打來的求助電話時,王瑋同志都是隨叫隨到,請假趕往急救醫院或血液中心,有時候甚至需要奔波上百公里,跨城前往。

      令她最欣慰的一次救助是一位急性白血病的患者要做骨髓移植手術。當時血庫告急無法實施手術。當她接到求救電話時,沒有猶豫立刻答應,這是一場與死神的賽跑,稍有遲疑,就可能會耽誤救助。事后看到家屬那含淚的雙眼,就更加堅定了她的善念——“當別人需要我的時候,我必須站出來”。 幾年后,得知這位患者完全康復,家里還添了一個兒子的消息,那時候她感覺好欣慰,一個小小的善舉,挽救了一個家庭。

      跨越城市的愛心傳遞。2018年天津一位老人出了交通事故,情況緊急,王瑋接到求助電話,立刻答應并盡快坐上了開往天津的火車,奔向患者所在醫院完成獻血。為了老人得到家屬更多的陪伴和安慰,她婉拒了患者家屬的款待之意。

      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街頭的行人寥寥無幾,獻血量尤其是稀有血型呈現斷崖式下跌。但是王瑋同志始終堅持隨叫隨到移動血庫的自我要求,只要有應急召喚,就會走出家門,克服疫情影響,奔赴救助現場。那一次,是救助一名年輕的女患者。因與患者年齡相仿,王瑋深深體會到她對生命的渴望,對生活的向往。王瑋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她最初的承諾。

      2022年的國際獻血日那一天,王瑋踏進了獻血小屋,這次以往不同的是她帶上了自己的女兒。剛剛年滿13歲的小姑娘用好奇的雙眼打量著眼前的一切,冰冷的儀器,溫熱的血液。王瑋言傳身教,用自己的行動教育著自己的女兒。告訴她要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回報社會,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十年里王瑋同志利用自己時間,自負路費,并多次拒絕家屬們的禮金。因為她知道,遇到困難的家庭需要更多的是關懷,獻血不是為了回報,而僅僅是為了力所能及的挽救一個生命,一個家庭。

      救人路上,熱衷公益,踐諾“善心”

      2021年給一位13歲小患者獻血,身患白血病的小女孩需要做骨髓移植手術,王瑋看到小患者與自己的女兒同齡,應該是無憂無慮的年紀,小女孩卻在病房中忍受著如此的病痛。獻完血后王瑋給了患者的父親2000元錢便轉身離去。也正因為這次獻血觸動了王瑋,之后她毅然決然地加入了中華骨髓庫,就像榮譽證書上說的,“您的善舉將為患者帶來重生的希望。”

      因為多次保障獻血救助,北京市紅十字血液中心2022年為王瑋頒發了“稀有血型愛心之家貢獻獎”。

      此后,王瑋更多的善舉才被身邊人知曉,她參加“春蕾計劃”——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發起并組織實施的一項救助貧困地區失學女童重返校園的社會公益事業,一對一的資助一名困境學生,已捐助10名學生;作為麥田教育基金會石家莊項目團隊志愿者,為捐建小學、捐贈校服和學習用品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貢獻。在精神文明建設領域起到了示范引領作用。

      正如王瑋所說:“血液可以再生,生命無法重來。每一個等待救助的生命背后,都有著需要肩負的家庭責任和社會責任,我們用血液去幫助需要救助的人們,為家庭和社會出一份綿薄之力,是義不容辭的。”(唐云飛)

      標簽: 稀有血型 力所能及 骨髓移植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