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誰?秦始皇用活人陪葬了嗎?

      發稿時間:2022-10-20 14:30:17 來源: 民企網

      始作俑者其無后乎什么意思?

      【翻譯】第一個干壞事的人(或者惡劣風氣的第一個帶動人)他是斷子絕孫的。

      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指第一個用俑封殺活人的人,后泛指惡劣風氣的創始者。

      衍生成語”始作俑者“,意思是惡劣風氣的創始者。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后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饑而死也?”

      【譯文】孔子曾說過,首先開始用俑的人,他是斷子絕孫、沒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來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讓老百姓活活地餓死呢?

      秦始皇用活人陪葬了嗎?

      秦始皇陪葬的有活人,根據記載,秦二世下令凡是沒有生育過子嗣的后宮嬪妃全部殉葬,而秦始皇一生只有23個兒子還有十個女兒。可想而知,為秦始皇生過兒女的人寥寥無幾。秦始皇的皇陵的修建完成之后,秦二世為了不讓機密泄露,所以殺了當時所有的工匠。

      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后,把六國君主的所有嬪妃子女全都納入了自己的后宮之中,當時諸侯王后宮頂制度是“王有一后,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女御,共計121人”意味著,按照定制六國的人還有自己的王妃應該有八百多個個人,這些人還沒有算上六國貴族的子女以及貴族女性。所以為秦始皇陪葬的后宮佳麗不會低于千人。

      退避三舍出自哪個歷史典故

      退避三舍,比喻對人讓步,不與相爭。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

      成語出處和典故

      重耳逃亡在楚

      春秋時期《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晉公子重耳(晉文公)逃亡在楚國時,楚王收納了他,楚王問他將來怎樣報答自己。重耳說,如果將來晉楚交兵,“退避三舍”。

      晉楚在城濮交戰

      后來晉楚在城濮交戰,晉文公遵守諾言,把軍隊撤九十里。

      故事介紹

      晉文公即位以后,整頓內政,發展生產,把晉國治理得漸漸強盛起來。他也想能像齊桓公那樣,做個中原的霸主。

      這時候,正好周朝的天子周襄王派人來討救兵。周襄王有個異母兄弟叫太叔帶,聯合了一些大臣,向狄國借兵,奪了王位。周襄王帶著幾十個隨從逃到鄭國。他發出命令,要求各國諸侯護送他回洛邑去。列國諸侯有派人去慰問天子的,也有送食物去的,可就是沒有人愿意發兵打狄人。

      有人對周襄王說:“現在諸侯當中,只有秦、晉兩國有力量打退狄人,別人恐怕不中用。”襄王才打發使者去請晉文公護送他回朝。晉文公馬上發兵往東打過去,把狄人打敗,又殺了太叔帶和他那一幫人,護送天子回到京城。過了兩年,又有宋襄公的兒子宋成公來討救兵,說楚國派大將成得臣率領楚、陳、蔡、鄭、許五國兵馬攻打宋國。大臣們都說:“楚國老是欺負中原諸侯,主公要扶助有困難的國家,建立霸業,這可是時候啦。”

      晉文公早就看出,要當上中原霸主,就得打敗楚國。他就擴充隊伍,建立了三個軍,浩浩蕩蕩去救宋國。

      公元前632年,晉軍打下了歸附楚國的兩個小國——曹國和衛國,把兩國國君都俘虜了。

      楚成王本來并不想同晉文公交戰,聽到晉國出兵,立刻派人下命令叫成得臣退兵。可是成得臣以為宋國遲早可以拿下來,不肯半途而廢。他派部將去對楚成王說:“我雖然不敢說一定打勝仗,也要拼一個死活。”

      楚成王很不痛快,只派了少量兵力歸成得臣指揮。

      成得臣先派人通知晉軍,要他們釋放衛、曹兩國國君。晉文公卻暗地通知這兩國國君,答應恢復他們的君位,但是要他們先跟楚國斷交。曹、衛兩國真的按晉文公的意思辦了。

      成得臣本想救這兩個國家,不料他們倒先來跟楚國絕交。這一來,真氣得他雙腳直跳。他嚷著說:“這分明是重耳這個老賊逼他們做的。”他立即下令,催動全軍趕到晉軍駐扎的地方去。

      楚軍一進軍,晉文公立刻命令往后撤。晉軍中有些將士可想不開啦,說:“我們的統帥是國君,對方帶兵的是臣子,哪有國君讓臣子的理兒?”

      狐偃解釋說:“打仗先要憑個理,理直氣就壯。當初楚王曾經幫助過主公,主公在楚王面前答應過:要是兩國交戰,晉國情愿退避三舍。今天后撤,就是為了實現這個諾言啊。要是我們對楚國失了信,那么我們就理虧了。我們退了兵,如果他們還不罷休,步步進逼,那就是他們輸了理,我們再跟他們交手還不遲。”

      晉軍一口氣后撤了九十里,到了城濮(今山東鄄城西南),才停下來,布置好了陣勢。

      楚國有些將軍見晉軍后撤,想停止進攻。可是成得臣卻不答應,一步盯一步地追到城濮,跟晉軍遙遙相對。

      成得臣還派人向晉文公下戰書,措詞十分傲慢。晉文公也派人回答說:“貴國的恩惠,我們從來都不敢忘記,所以退讓到這兒。現在既然你們不肯諒解,那么只好在戰場上比個高低啦。”

      大戰展開了。才一交手,晉國的將軍用兩面大旗,指揮軍隊向后敗退。他們還在戰車后面拖著伐下的樹枝,戰車后退時,地下揚起一陣陣的塵土,顯出十分慌亂的模樣。

      成得臣一向驕傲自大,不把晉人放在眼里。他不顧前后地直追上去,正中了晉軍的埋伏。晉軍的中軍精銳,猛沖過來,把成得臣的軍隊攔腰切斷。原來假裝敗退的晉軍又回過頭來,前后夾擊,把楚軍殺得七零八落。

      晉文公連忙下令,吩咐將士們只要把楚軍趕跑就是了,不再追殺。成得臣帶了敗兵殘將回到半路上,草木皆兵,心驚膽戰,自己覺得沒法向楚成王交代,就自殺了。

      晉軍占領了楚國營地。把楚軍遺棄下來的糧食吃了三天,才凱旋回國。

      晉國打敗楚國的消息傳到周都洛邑,周襄王和大臣都認為晉文公立了大功。周襄王還親自到踐土(今河南原陽西南,踐音jiàn)慰勞晉軍。晉文公趁此機會,在踐土給天子造了一座新宮,還約了各國諸侯開個大會,訂立盟約。這樣,晉文公就當上了中原的第三個霸主。

      這就是著名的“城濮之戰”。

      標簽: 始作俑者其無后乎 退避三舍出自哪個歷史典故 始作俑者其無后乎出自何處 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誰 退避三舍的歷史典故出自哪個時期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