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jīng)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wǎng)站相關(guān) | 科技 | 熱點 |
      歷史上的鴻門宴講的是哪件事?歷史上的鴻門宴有哪些?

      發(fā)稿時間:2022-10-11 14:50:25 來源: 民企網(wǎng)

      鴻門宴的歷史背景是:

      公元前206年暴秦終于滅亡了,進入咸陽受降的不是率部與秦軍主力血戰(zhàn)的項羽,而是劉邦,憤怒的項羽攻破函谷關(guān),與屯兵霸上的劉邦形成對峙,火并一觸即發(fā)。

      此時,劉邦的作戰(zhàn)處長曹無傷叛變投敵,對項羽說,劉邦想稱關(guān)中王,憤怒的項羽下令,第二天一早諸侯聯(lián)軍吃過早飯就對劉邦部發(fā)起總攻。

      項羽的叔叔項伯與劉邦的參謀長張良是好朋友,他竟然偷偷跑到劉邦軍中通知張良逃跑避難,張良把項伯引見給劉邦,劉邦為了拉攏項伯,和項伯訂了姻親。

      然后和張良等人主動去項羽處賠罪,面對怒氣沖天的項羽,劉邦先是敘戰(zhàn)友之情,又說自己不過是撿來的功勞,不敢稱王。

      一直在等候項羽率領的諸侯聯(lián)軍,讓項羽不要聽信小人的讒言,劉邦帶來勞軍的100多名隨從在軍營里也大肆宣傳這種論調(diào),項羽下令擺宴席,算是慶祝滅秦的慶功宴和與劉邦和解。

      在宴會上,亞父范增幾次暗示項羽殺掉劉邦,但項羽都假裝沒看見,范增讓項莊起身舞劍借機刺殺劉邦,但劉邦的親家項伯也起身舞劍,暗暗護住劉邦,猶豫不決的項羽也不阻止這場鬧劇。

      鴻門宴的故事發(fā)生在哪里

      鴻門宴,發(fā)生在當今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qū)新豐鎮(zhèn)鴻門堡村,鴻門堡村的得名是因為這里的地理環(huán)境。這里有個一公里左右的峭塬,被驪山上下來的雨水沖刷,從中分為南北兩半,看起來就像一座門一般,因為形似鴻溝,所以取名鴻門。

      張良把宴席上的事告訴在帳外等候的樊噲,樊噲闖入宴席來保護劉邦,項羽問這是誰,張良說是劉邦的車夫,可能是餓了,進來要點吃的。

      喜歡壯士的項羽賞給樊噲一個生肘子和一斛酒,樊噲也趁機用發(fā)牢騷的話來說明劉邦沒有稱王之意,但危險始終存在,劉邦借著上廁所的機會尿逃回了霸上。

      鴻門堡村南靠驪山,北臨渭河,處在古代關(guān)中和中原之間的通道上。《水經(jīng)注》中也有鴻門的相關(guān)記載:“新豐縣故城東三里有阪,長二里余,塹原通道,南北洞開,有同門狀,謂之鴻門。”當時項羽曾在此駐軍,劉邦駐軍霸上,二者相隔幾十里路。

      鴻門宴解析:劉邦憑什么能逃過此劫?

      一、項羽集團內(nèi)部團體矛盾

      劉邦能從鴻門宴中全身而退,當然少不了自身做的工作,但是首要的原因還是在項羽集團內(nèi)部問題上。《漢書》“是時,羽兵四十萬,號百萬。沛公兵十萬,號二十萬,力不敵”。當時項羽集團軍群總計有四十萬人,劉邦集團只有十萬之眾,而且當時項羽剛剛在巨鹿擊敗秦軍主力,戰(zhàn)功赫赫,軍隊士氣正盛。所以此時決定歷史走向的主動權(quán)必然是在項羽集團高層身上的。如果項羽高瞻遠矚,其高層精誠團結(jié),那么劉邦縱使萬般能耐,也是難逃一死的。那么項羽集團的內(nèi)部團體究竟是怎么在掣肘項羽決斷的呢?

      1、暗中相助,項伯以和為貴

      《漢書》項伯許諾,即夜復去,戒沛公曰:“旦日不可不早自來謝。”項伯還,具以沛公言告羽,因曰:“沛公不先破關(guān)中兵,公巨能入乎?且人有大功,擊之不祥,不如因善之。”羽許諾。

      在鴻門宴的事件中劉邦能活下來,項伯毫無疑問起到了關(guān)鍵性的作用。

      2、急躁冒進,范增無理求殺

      范增是極力主張殺劉邦的,那么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漢書》亞父范增說羽曰:“沛公居山東時,貪財好色。今聞其入關(guān),珍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小。吾使人望其氣,皆為龍,成五色,此天子氣。急擊之,勿失”。

      這是鴻門宴開始前,范增給項羽說的話,可以看作范增遞交的申請劉邦死刑的起訴狀。給出了劉邦必須死的三點理由。

      一是劉邦貪財好色,品行不端。

      二是入關(guān)后假扮道德君子,野心太大。

      三是玄學,劉邦有天子氣。

      我們替項羽想想,依據(jù)這個,給劉邦判個死刑,合適嗎?首先貪財好色,這不就是個人作風問題嘛,在那亂世,有幾個品德特別好的?就是太平盛世,你說一個人喜歡錢、交往異性朋友就給人來個死刑的,也幾乎沒有吧?第二點野心大,這就更好笑了,亂世諸侯,誰的野心不大?不大會跟著你一起反秦?項羽自己不也是直接殺掉了上級領導宋義上位的嗎?三就更扯了,沒有任何事實依據(jù)支撐,直接來玄學,換哪個領導都不會認同。今天聽了你的玄學理由,明天你再來一堆玄學,想殺誰就說誰有天子氣,那項羽不就成了范增手里的刀了嗎?

      《漢書》羽受之。又獻玉斗范增。增怒,撞其斗,起曰:“吾屬今為沛公虜矣!”

      在范增鴻門宴殺劉邦計劃失敗后,范增當著項羽和眾人的面大發(fā)雷霆,情緒崩潰。實在是不顧及項羽的面子,而項羽又是非常好面子的人,這也為他們兩人日后不和埋下了隱患。可以說,范增了解劉邦、了解天下局勢,但是不了解項羽、不了解項羽集團內(nèi)部高層的訴求,這也是他殺空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劉邦集團的危機自救

      一個人的領導力,著重體現(xiàn)在這個人在復雜環(huán)境中的決斷力和團結(jié)隊伍的能力,相比于項羽集團內(nèi)部的團體矛盾,劉邦集團此時就顯得格外精誠團結(jié),鴻門宴中武將以樊噲為代表,謀臣以張良為代表,在這次危機中配合默契。劉邦能成功脫險,除了劉邦自身的決斷力過人外,和睦協(xié)作的文武團也起到了非常關(guān)鍵的作用。

      1、劉邦的當機立斷、能屈能伸

      在一個波譎云詭的亂世,背叛和謊言就像吃飯一樣尋常,在如此爾虞我詐的大環(huán)境下,劉邦在面對真心為自己好的人時從不懷疑,在做重大決斷時往往當機立斷,沒有猶豫遲疑,可以說劉邦如同有看見人心的能力和明辨是非的天賦。

      在鴻門宴前第一次見到項伯,聽到項羽要殺自己的消息,就給予了項伯極其充分的信任,再還完全不了解項伯的情況下,就和項伯結(jié)親,還聽從他的建議,第二天清早親身犯險來參加鴻門宴。這種判斷力,幾乎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2、張良不離不棄的忠勇

      常言道,君子不立于危墻之下。張良作為頂級謀士,其運籌帷幄的能力之強,不言自明。鴻門宴中,但是對劉邦脫險起到最大作用的,并不是張良的謀略算計,而是眾多謀士身上都少有的“愚忠”。一般謀士而言,是最會計算得失的,如果船有沉沒的危險,都會率先換船,絕不會將自己置身險境,像陳平、三國時的許攸都是代表。

      在故交項伯來通風報信后,張良沒有像一般投機謀士一樣趕緊逃命,第一反應卻是不顧自己安危地來告知沛公,打算一起應對危機。張良本來完全可以自己偷偷溜走,自己說起來都只算韓王外派來的客卿,走了也不會被人說什么,相反留下來萬一劉邦無法應對危機,不得跟著一起死嗎?這里的得失,張良作為謀圣,不可能算不清楚,卻不因利害避趨之,他對劉邦的忠勇,值得稱贊。

      3、樊噲闖帳,粗中有細

      樊噲在鴻門宴中聽到劉邦有危險,奮不顧身的沖入帳中。

      這次兩大集團的正面交鋒,暴露出了項羽集團的諸多問題,比如內(nèi)部重臣之間不和,意見不統(tǒng)一,甚至鬧到了宴會上項家叔侄斗劍的地步。項羽的決斷力欠缺,遇到大的決定不能堅持自己的主見。領導力也不夠,不能及時地發(fā)現(xiàn)自己集團內(nèi)部的矛盾,也不能有效的化解,這說明項羽的駕馭屬下的能力是不如劉邦的,在未來的楚漢戰(zhàn)爭中,項羽雖然自己是常勝將軍,但是屬下卻經(jīng)常背叛他,導致他越勝敵人越多,最后落得四面楚歌的境地。不能團結(jié)屬下,是他的致命缺點之一。

      反觀劉邦集團,謀士張良忠心不二、猛將樊噲悍勇之外還能進行細膩得外交活動,更重要得是文臣武將在危機面前精誠團結(jié),共保劉邦,令人敬佩感動。

      兩大集團在鴻門宴事件中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高下立判。可以說鴻門宴不單單是劉邦個人得一場成功脫險,更是未來楚漢戰(zhàn)爭的縮影。

      歷史上的鴻門宴有哪些

      1、石勒宴請王彌

      2、耶律阿保機宴誅七部首領

      3、李密宴殺翟讓

      4、孫峻設宴殺諸葛恪

      5、孫休臘祭誅孫綝

      6、傅介子孤膽萬里斬殺樓蘭王

      標簽: 鴻門宴背景 鴻門宴的故事發(fā)生在哪里 歷史上的鴻門宴講的是哪件事 鴻門宴解析 鴻門宴的歷史故事簡介

      責任編輯:mb01

      網(wǎng)站首頁 | 關(guān)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lián)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