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無欲則剛出自哪里?有容乃大無欲則剛例子看這里

      發稿時間:2022-09-06 14:36:53 來源: 民企網

      有容乃大無欲則剛是什么意思?

      “有容乃大,無欲則剛”意為:為人要像大海一樣有包容萬物的胸襟, 開朗大度、胸懷寬敞,一個人如果沒有什么愿望的話,他就什么都不怕,什么都不必怕了。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出自哪里

      原句: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壁立千仞 無欲則剛 這出自不同的書

      這是林則徐的對聯:“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壁立千仞 無欲則剛”。

      有容乃大,出自《尚書》。無欲則剛,出自《論語》。

      《尚書·君陳》:爾無忿疾于頑。無求備于一夫。必有忍,其乃有濟。有容,德乃大。

      《論語·公冶長第五》:子曰:“吾未見剛者。”或對曰:“申棖。”子曰:“棖也欲,焉得剛?”

      無欲則剛是儒家思想嗎?

      “無欲則剛”是儒家教育思想里,衡量“反省”功夫的一個較高標準。古籍里對該詞的解釋主要是四個,簡介如下,供參考。

      1、儒家原始義。“欲”指人性昏昧而邪迷,“剛”指人性明泰而不惑,合起來指“反省本性則智,以智導行則正,以正立身則恒”。

      2、儒家理學義。“欲”指人心的染污,“剛”指人心的覺凈,合起來指“制欲而恢復本心,排除一切迷惑而證理”。

      3、道家義:“欲”指追求“有”,“剛”指“守道”,合起來指“明'道'、在'道'而無為,不迷惑于'有',常居中庸的恒態”。

      4、佛家義:“欲”指“識”(妄想心、分別心、執著心),“剛”指“無識”,合起來指“無相則為佛”。

      解釋該詞的常見錯誤是三個:(1)把“欲和剛”理解成“性情”上的對立關系,其實二字是專指“智慧”上的對立關系。(2)把“剛”理解成身形或神情,其實此字專指人本有的“正智”。(3)把“欲”解釋為“思想追求”,不夠準確,其實此字專指“迷惑于事物”。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全詩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這不是詩,這是一副對聯的上聯,是林則徐的一副自勉對聯。

      有容乃大無欲則剛例子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就是說要豁達大度、胸懷寬闊,這也是一個人有修養的表現。中國過去有句俗話,叫做“宰相肚里能行船”。姑且不論那些宰相是不是都是有肚量的人,但人們都把那些具有像大海一樣廣泛胸懷的人看做是可敬的人。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中的“欲”意思是想得到某種東西或想達到某種目的的要求。 欲是人的一種生理本能。人要生活下去,就會有各種各樣的“欲”。但是,凡事總要有個尺度。欲望多了、大了,就要生貪心;欲望過多過大,必然欲壑難填。貪求欲者往往被財欲、物欲、色欲、權勢欲等等迷住心竅,攫求無已,終至縱欲成災。

      林則徐任兩廣總督,查禁鴉片時期,曾在自己的府衙寫了一幅對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這幅對聯形象生動,寓意深刻。上聯諄諄告誡自己,要廣泛聽取各種不同意見,才能把事情辦好,立于不敗之地;下聯砥礪自己,當官必須堅決杜絕私欲,才能象大山那樣剛正不阿,挺立世間。林則徐提倡的這種精神,令人欽敬,為后人之鑒。

      無欲則剛出自哪里

      無欲則剛出自《論語·公冶長》,《論語·公冶長》是《論語》中的第五篇,此篇有28章,以談論仁德為主線,本篇章中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由孔子生前的話語從而從各個側面探討仁德的特征。

      《論語》是儒家經典之一,是一部以記言為主的語錄體散文集,主要以語錄和對話文體的形式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審美、道德倫理和功利等價值思想。

      標簽: 有容乃大無欲則剛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出自哪里 無欲則剛是儒家思想嗎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全詩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