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關注 |
      這三件事,家長別急著逼孩子做 環球快資訊

      發稿時間:2023-03-03 16:03:32 來源: 中國網

      ■ 杰西卡

      很多家長都有過這樣一種體驗,即在某些時刻忍不住嫌棄自己家的娃,簡直看啥啥不行,恨鐵不成鋼,忍不住就想“收拾”他,不過,這三件事,千萬別急著逼孩子做——

      不要逼孩子獨立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曾看過一個育兒綜藝節目,其中有位爸爸讓10個月的寶寶自己找奶瓶喝奶。等孩子稍大,帶他去游泳,也只給他套個游泳圈就不管了,早早地讓孩子自己吃飯、穿衣服……他認為,對孩子狠心是最好的愛,結果孩子并沒有因為父親的獨立教育變得獨立,反而出現“戀物”行為,變得孤僻、自卑、暴躁。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需要等他們的自我意識、基礎安全感和自主能力都建立以后才可以慢慢進行。不顧這些,早早地就讓孩子自己去覓食,面對冰冷的環境和父母的冷酷面孔,對于沒有行為能力的幼小寶寶來說,非常不科學,甚至會讓孩子性格、心理都變得扭曲。

      不要逼孩子分享

      孩子對玩具的珍惜恰恰是他們開始有了自我意識和物權意識的表現。在孩子眼里,玩具不只是玩具這么簡單,那是他的心愛之物,是他的精神依托,兩三歲的孩子甚至會覺得玩具就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

      逼著孩子分享,會讓孩子產生一種錯覺:“只要別人要,自己就必須給”。害怕被貼上自私小氣的標簽,非常容易讓孩子養成討好型人格。分享是后天習得的美德,面對一個不愿意分享的孩子,我們首先要做的是理解和接納,其次才是讓孩子體會到分享的好處和樂趣。

      不要逼孩子說“對不起”

      “成天就知道惹禍,快跟阿姨道歉。”“妹妹都哭了,還不快說對不起”……我們都希望孩子懂禮貌,知對錯,明是非。但一個被逼著道歉的孩子,哪怕暫時低頭認錯了,也不知道自己錯在哪兒,這句“對不起”多半不是為自己的行為感到羞愧而說的,這樣的道歉起不到任何教育作用。

      與其逼孩子說對不起,不如教會孩子認識錯誤,可以分三步走:第一,讓孩子理解自己的錯誤,知道自己錯在哪。第二,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后果負責。第三,回顧整個事件和孩子一起復盤。這樣,既能讓孩子認識到規則秩序,也能讓孩子明白事理、牢記在心,慢慢地,就能學會主動管理自己的行為狀態了。

      (作者系微信公眾號“大J小D”創始人、育兒專家,著有《和美國幼兒園老師學早教》等書)

      來源:中國婦女報

      作者:杰西卡

      責任編輯:馮崢

      標簽: 自我意識 知道自己 教育作用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