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生活 |
      山東五蓮:綠了山 青了水 滿了錢袋子

      發稿時間:2023-08-17 19:09:46 來源: 新華網


      (資料圖)

      五蓮的山三千三,五蓮的水彎又彎。依托良好的生態資源,山東省五蓮縣通過“生態活力貸”助力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把無價的生態優勢轉化成有價的生態價值,打通了“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通道。

      這是8月12日無人機航拍的五蓮縣紅泥崖村及周邊景色。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攝

      五蓮縣過峽山,滿目蒼翠。山腳下,紅泥崖村菌菇種植基地22個新建、改建的空調棚主體結構已竣工,工作人員正忙著調試空調系統,布置菌菇架,為菌菇種植做準備。有了空調棚,紅泥崖的菌菇就可以四季種植、采摘,這樣既能穩定客戶資源,又能增加村集體和菇農收入。

      “別小看22個棚,這可是我們村的創富夢工廠。”紅泥崖村黨支部書記張守英說,2022年村集體經濟增收了65萬元,而之前村集體欠賬20余萬元。

      鄉村要振興,產業得興旺。2022年,紅泥崖開始對菌菇種植基地進行提檔升級,但資金缺口成了“攔路虎”。

      作為山東第一批省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和首批省級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縣,五蓮縣2022年邀請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對村一級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開展全面核算,摸清了紅泥崖村、李家峪村等13個村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實物量、價值量等信息,共得出3.88億元的GEP核算成果。其中,紅泥崖村GEP為4174.21萬元,五蓮農商銀行授信2000萬元,通過“生態活力貸”貸到了300萬元,解決了紅泥崖菌菇產業發展的燃眉之急。

      這是8月12日無人機航拍的五蓮縣紅泥崖村菌菇種植基地。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攝

      綠水青山的“好顏值”正向金山銀山的“好價值”轉化。戶部鄉大馬安村“生態活力貸”400萬元用于發展循環農業;街頭鎮挑溝村“生態活力貸”500萬元,用于發展石材加工和櫻桃產業;潮河鎮王家窯村“生態活力貸”500萬元,用于發展花卉產業……目前五蓮農商銀行基于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成果授信,已累計為13個村提供3000萬元貸款,無需擔保和抵押,且利率低于正常貸款1個點。

      張守英說,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是鉚足勁干出來的。下一步菌菇種植專業合作社還將打造菌棒廠項目,形成菌棒、菌種、菌菇種植和銷售的全產業鏈條,輻射帶動更多的村民增收致富。(記者郭緒雷)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22016495號-7

      聯系郵箱:939 674 6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