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生活 |
      研究顯示:重視私營部門性別平等有利生育率

      發稿時間:2023-07-11 21:21:58 來源: 第一財經

      過多還是不足?

      針對全球人口問題,上述兩種截然不同的擔憂正同時加深。一方面,去年11月,世界人口已經超過80億,預計到2050年將超過97億。人口絕對數量的增長使得與之相對應的能源消費發生增長,后者又與全球氣候變暖攸關。另一方面,全球平均生育率達到歷史低點,三分之二的人生活在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的地方,一些國家的中位年齡達到50歲,人們對老齡化和經濟增速減緩的焦慮開始增多。


      【資料圖】

      聯合國人口基金會在《2023年世界人口狀況報告》(下稱“報告”)給出以上數據。

      2023年7月11日是第34個世界人口日,聯合國人口基金將主題確定為“釋放性別平等的力量:提高婦女和女孩的聲音,釋放我們世界的無限可能性”。中國主題與之一致,為“促進性別平等,護佑婦幼健康”。

      聯合國人口基金執行主任納塔利婭·卡內姆(Natalia Kanem)在對報告做解讀時提到,將老齡化和對相關經濟的擔憂歸咎于婦女生育嬰兒不足,會讓人忽視了一個真實而有力的進步:出生率下降和壽命延長是人口轉型的標志。所有人口都在老齡化,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的壽命在延長。自1990年以來,全球人均預期壽命增加了約10年。生育率各不相同,因為婦女越來越能夠獲得生殖保健。

      除了和更健康、更長壽相伴而行,低生育率往往也和更高發展水平存在正相關關系。

      報告調研顯示,根據人類發展指數衡量,尋求降低生育率的國家的發展水平最低;尋求維持其生育率水平的國家的發展水平位居第二;尋求提高生育率的國家和沒有生育政策的國家的發展水平最高。“這種相關性預示著一種人口轉型趨勢”。

      目前,包括中國在內的國家已開始實施生育支持政策。報告認為,從激勵制度到賦權婦女可以更好實現生育目標——低生育率環境中的證據表明,受教育程度較高的女性往往有更高的預期生育率,但更難以實現其生育理想。經濟上的不確定性和財務上的不安全限制了婦女和夫婦的生育計劃。此外,在全球范圍內,不孕癥已經非常常見,但在很多地區,尚未納入政策“優先考慮”范疇。

      近日,發表在最新一期的《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周刊》(CCDC weekly)上的研究文章指出,“現有的研究表明,隨著生育率的上升,女性的就業穩定性會降低,一旦女性為了生育而選擇離開工作,她重新進入勞動力市場并繼續她的職業生涯的可能性就會下降。”

      該研究認為,婦女在公共部門(如勞動力市場)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在私營部門,特別是在家庭中,性別平等程度仍然相對較低。只有當私營部門的性別平等得到改善時,生育率才會提高。

      該研究觀察到的影響生育率的問題并不僅僅發生在中國。根據前述報告,不同于其他地區,在東亞多個經濟水平較高的國家,生孩子幾乎完全發生在婚姻中,隨著這些國家婚姻的減少和晚婚,孩子也會越來越少。

      比如,2022年,韓國的估計總生育率為,為全球最低;同年,日本的結婚率也創歷史新低,為25%,與此同時,每名女性平均生育個孩子。而在日本和韓國,政府都實施了稅收抵免,并采取了其他措施,如擴大負擔得起的兒童保育服務,使想要孩子的夫婦更容易生孩子。

      韓國人口健康與福利協會秘書長Ki Nam Park解釋說,不穩定的勞動力市場是導致結婚率下降和晚婚的部分原因。大部分年輕人,尤其是女性,從事兼職或短期工作。“大約72%的女性至少擁有大學學歷。我認為初婚年齡的增長反映了一種社會趨勢,即年輕人想要優先考慮提升自己,保住一份好工作。”

      日本社會人口學家、東京聯合國大學(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高級副校長白波瀨佐和子(Sawako Shirahase)同樣認為,一方面,在傳統上,女性被期望獨自承擔所有家庭責任,這使她們不得不面臨“工作或者家庭”二選一的問題;另一方面,許多年輕人發現自己處于不穩定的工作環境中,他們往往希望在經濟自由后,再去考慮結婚和生育。

      而對于那些認為自己已經準備好結婚成家的夫婦來說,再要孩子可能已經太晚了。

      根據日本生育調查(2022年)的調查結果,日本近四分之一的夫婦接受過不孕不育的檢測或治療。在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結婚登記女性的年齡占比中,35歲及以上非最佳育齡婦女的占比正逐年增加。晚婚晚育與不孕不育增加的趨勢高度重合。目前,我國育齡夫婦的不孕不育率已經攀升至約12%~18%。

      這些共性問題已經引起多國政府關注。

      以中國為例,為減輕家庭照護子女負擔,2020~2022年,國家衛健委會同國家發改委開展普惠托育服務專項行動,中央預算內投資下達20億元,帶動地方政府和社會投資超過50億元,累計新增約20萬個托位,推動增加普惠性托育服務有效供給。今年一季度末,上述兩部委公布33個第一批全國嬰幼兒照護服務示范城市名單,進一步明確大力發展多種形式的普惠托育服務。

      針對不孕癥等生育困難問題,我國有條件的地區正在探索多層次支付保障機制。北京醫保局于2023年6月15日發布通知,自7月1日起,16項治療性輔助生殖技術項目將納入北京市基本醫保報銷范圍。而此前,根據“北京普惠健康保”2023年最新規定,參保人群中的女性參保人,經指定醫院醫生診斷,需要使用輔助生殖藥品的,最長可享受一個周期(促排+移植)的特定輔助生殖藥品用藥6折折扣權益,在購藥時可直接向指定藥房出示本權益,憑借本權益直接享受藥費減免,最高減免金額5000元。

      今年世界人口日,我國的主題為“促進性別平等,護佑婦幼健康”。前述中疾控周刊的研究文章也進一步提出建議:政府在研究延長產假、引入陪產假、加強育兒服務、減輕家庭生育、育兒、撫養負擔等生育支持政策時,應當更充分解決性別問題。

      研究稱,首先,產假政策應該充分考慮父親角色,促進家庭內性別平等;其次,建立更全面、補償率更高、覆蓋面更廣的生育保障體系,重點平衡政府、市場、家庭以及丈夫和妻子之間的責任。

      (文章來源:第一財經)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22016495號-7

      聯系郵箱:939 674 6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