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生活 |
      歷史文化丨行走古驛路

      發稿時間:2023-08-18 23:04:36 來源: 北京日報


      【資料圖】

      此時,沒有誰告訴我,我們所走的這條路,其實就是大清王朝黃金之路上的一段。

      陽光遍灑,白色的路面輕盈飄飛,在翠綠的群嶺間似一條玉帶,上下舞動。大興安嶺的古驛路經呼瑪河、塔河和漠河,而十八站到二十二站的這一段,則是古驛路上風韻突出的一段。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時, 省里和地區對這段路再次進行勘察。2009年,地區文物站將此線性文化遺產列為申報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經反復修改、完善和論證,2013年3月,古驛路和驛站遺址正式成為大興安嶺歷史文化保護的對象。

      “南臨沃野,北覆群山,江水襟連,上下要輸。”大清王朝的驛路修成,為軍情傳遞、糧草供應、抵御沙皇侵略以及贏得雅克薩之戰的勝利提供了有利條件。多么寶貴的驛路啊,它就像一羽長箭穿透悠長的歲月。它射向的目標,就是中國北部的極點。

      入嶺寫古驛,我誦他人詩。誦讀納蘭性德的詩,我在“哀蛩餞曉渾多事,也似嚴更古驛邊”中徘徊;翻閱施梅樵的詩,我在“古驛斜陽鴉背疾,亂山秋色馬頭生”里傷懷。信使,你是否有“問人孤驛路,驅馬亂山峰”的感嘆?官差,你是否遇到“歇馬投古驛,解衣聞秋蟲”的經歷?站兵啊,你是否也有“明朝驛使發,一夜絮征袍”的慨嘆?

      車窗外的視線越收越窄,群嶺漸漸被密林淹沒。路兩側,苜蓿花若粉若紫,輝映著燦爛的光。20世紀60年代末,開發建設者沿著古驛路一路向前采林伐木、筑路架橋,硬是在古驛路上創造出巨大的物質和精神財富。

      有小雨飄過,車外景致更加清新。從十八站出來,路邊僅立著十九站遺址的指示牌,估計二十站和二十一站的指示牌立在了岔線上。“這白樺可真漂亮!”寡言的司機小曹道。我側目車外,可不是,俊麗的白樺一股腦地呈現在路的兩旁。它們就像身著綠衣白褲、排列整齊的時裝表演隊,在夏日清風中熱情地向我們招手致意。大興安嶺樹木品種繁多,松、楊、柳、柞一應俱全,而最常見的就是白樺。白樺本已婀娜,再成林成片,則美不勝收。那年,為了給網友們分享大興安嶺白樺的美,我拿著單反相機,專門打車出城到數十公里外拍攝白樺樹。用雙休日換來一大堆電子照片。至今,家里的電腦桌面還是白樺風光。手有些發癢。小曹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穩穩地把車停在路邊。我們欣賞路兩旁的白樺,不時用相機和手機拍攝著。上車前,我給小曹和小張照了幾張合影,把他們定格在美麗的白樺中。

      100多公里的路程,風光美不勝收。我們仿佛穿行在漫長的畫廊中。這是大森林里的畫廊,這是古驛路上的畫廊。果然,路旁閃出一排獨立的大字牌:古驛路百里畫廊。天然的百里畫廊,沒有刻意修飾,在清涼的夏日里神采飛揚。這哪里是一條古驛路啊,分明是穿越數百年歷史的時空隧道。數百年的古驛路,在馬上,在車上,都掀起不絕的風塵。這風塵滾滾飛揚,有如青云在蒼茫的群嶺中穿行。前方路旁,一棵古老的樟子松如歷經蒼蒼歲月的老者,正彎腰弓背、長伸手臂、笑容可掬地恭迎我們。“黃山有迎客松,大興安嶺也有迎客松。咱們就叫它興安迎客松吧!”我情不自禁地說。小曹和小張都笑了,我也笑了。在興安迎客松的恭迎中,這條路上走過了大清信使、驛站站兵,走過了鄂倫春游牧獵人,走過了運送黃金的勞役和兵士,走過了闖關東的先民,走過了不屈的抗聯戰士,走過了開發建設的英雄,也走過了保護林區生態環境的時代尖兵。

      倏忽,一只蒼鷹如風似電向我們俯沖而來。小曹驚呼:“真猛!”那鷹卻在接近車頂時,來了一個回旋,騰向高空。它“咕咕”鳴唳,驚空遏云中似在向我們示意,只有勇敢者才能在古驛路上飛翔。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22016495號-7

      聯系郵箱:939 674 6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