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生活 |
      史鑒丨志誠君子

      發稿時間:2023-08-18 22:57:30 來源: 北京日報


      (相關資料圖)

      志誠君子,意思是志行誠篤高尚的人,常用于古代詩文中。古人把志行誠篤的人視作品德高尚的君子,可見人們對志行的珍視。

      志,會意兼形聲字,從心從之,之亦聲。之,往也,表示心之所往為志,本意是意向、志愿、志氣。志還表示“記”,指用文字或標記符號記下來,也引申作名詞用,指記號、標記等,又指記載的文字,還表示記在心里,如“永志不忘”。

      從“志”的字義上來說,似乎我們常用的“志愿”“志氣”等本義更為抽象;可觀可觸的“記號”“記載”等義項,反而成了衍生義。有學者認為,“志”是一個人思想精神的集中表現,因此就成為表明某一特征的記號,即標記、標志。

      由此可見,人們之所以看重志,是因為志是思想精神的產物。我們常說“志氣”,孟子則對“志”與“氣”作了區分:志,氣之帥也;氣,體之充也。在孟子看來,氣是充盈體內的力量,而志就是這股力量的統帥,起著統領、導向的作用。孟子還說:“夫志至焉,氣次焉。故曰‘持其志,無暴其氣。’”孟子認為,思想意志到了哪里,一個人的精氣神就在哪里表現出來,所以說要堅守自己的思想意志,不要濫用自己體內的氣。因此,只要確立思想,意志堅強,很自然地就會表現出充沛的精力及氣力。明白了這一點,當我們看到面對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總有人能創造出奇跡時,就不足為奇了。

      “志”并不只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它還是可以付諸實踐的行動。“志”在古代用作動詞時,表示的就是有志于、志向做的意思。孔子說“吾十有五而志于學”,自己十五歲就開始有志于做學問了。志也是一個逐漸的學習、修養的過程,它的意義不只在于立志這個動作,而在于整個“志于”的過程,在“志”的指引下,事事皆可學可做、可追可及。

      俗話說,無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長志。一旦立志,就要銘記心中,并堅定去做,不可當兒戲。否則,如果常常喊口號、定目標卻不行動,難免會落入志大才疏的窘境。諸葛亮在《誡外甥書》中寫道,“若志不強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滯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竄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如果志向不堅強,意志不是充滿正氣,就只能被俗務困擾束縛,成為平庸之人。

      同志曰友。人們最向往的,莫過于共事的人志同道合。共同的志向,能夠把人們凝聚在一起,匯聚出強大的力量。鄧拓在《說志氣》一文中曾寫道:“這樣的雄心大志,絕對不能只是一個人的志氣,而必然是最大多數人的集體的志氣。在這里,個人的志氣和集體的志氣完全可以統一起來……從每一個個人來說,在年輕的時候,就應該根據祖國和人民的需要,樹立雄心大志,并為它的實現而不怕一切困難,堅持奮斗。”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22016495號-7

      聯系郵箱:939 674 6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