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生活 |
      【天天快播報】輸血-造血-再輸出,北京城市副中心優質醫療拔節生長

      發稿時間:2023-06-15 15:57:21 來源: 北京日報

      北京城市副中心報 | 記者 張程偉

      隨著市級、國家級優質醫療資源陸續落戶北京城市副中心,“上友誼”“去人民”不但成了副中心居民求醫問藥的口頭語,更是津冀與副中心交界地區人民的看病首選。在牢牢牽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過程中,城市副中心醫療資源,通過“輸血—造血—再輸出”的“三變”,提升“內功”的同時,全力推進京津冀醫療協同發展,增進人民福祉。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疏解帶來“輸血”

      北大人民醫院通州院區推動副中心醫療資源“拔節生長”,助力京津冀醫療協同發展。(資料圖)常鳴/攝

      北京市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過程中,城市副中心的醫療發展獲益匪淺,由原來的向外需求合作,變為直接輸血式落地,本地醫療資源實現了“拔節生長”。

      “大家有序排隊上車”,在人民醫院西直門院區和通州院區的患者班車點,每天都能看到患者和家屬在排隊。患者班車一天雙向對開5趟,兩小時一趟。50座的大巴車每周一辦理出入院手續時基本滿員,其他時間車輛也要坐三四十人。人民醫院通州院區綜合辦公室副主任鄭建介紹,醫院的住院患者來自全國各地,2021年底通州院區開診后,為減少城區內的醫療擠兌,更好地將外地進京患者疏導到通州院區,醫院除了提供同質化醫療服務,還為患者們開了班車。“通州院區門診患者80%來自通武廊,十幾公里路程,交通便利的同時,家屬的住宿和生活成本低很多。西直門院區血液、胸外、創傷救治中心等科室兩三個月才能排上床位,通州院區可大大縮短住院等候時間。所以在了解了通州院區與西直門院區是同質化醫療后,很多患者選擇前往通州院區。”他說。

      疏解過程中,優質醫療資源也為副中心的醫療發展帶來了高端技術落地,不斷刷新副中心醫療紀錄。

      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超2/3床位和骨髓移植倉位遷至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通州院區,亞洲最大的半相合骨髓移植中心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應運而生。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血液科是國家血液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以造血干細胞移植為核心,首創國際公認的非體外去T單倍型相合造血干細胞移植體系。2016年該體系被世界衛生組織(WHO)下屬的世界骨髓移植協會命名為“北京方案”。

      2021年12月18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通州院區正式開診,2022年2月,血液科正式入駐。一年多來,通州院區血液科收治數以千計的血液病患者,多發性骨髓瘤、淋巴瘤、急性白血病、再障等患者從全國各地慕名而來。

      北京友誼醫院為了方便患者就診,緩解核心區醫療壓力,先后把肝移植中心、腎移植專業等外埠患者最多的學科整體遷移到通州院區。四年來,該院完成的肝移植、腎移植手術量居北京市首位,手術成功率、術后管理及專業技術創新等方面科室均繼續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北京友誼醫院通州院區也成為目前國際上最具創新活力的器官移植中心之一,世界首例“多米諾肝移植”手術、北京市首例機器人獲取供肝肝移植手術等不斷刷新副中心醫療紀錄。

      截至目前,北京友誼醫院通州院區開放床位787張,門急診總量334萬人次,出院6.4萬人次,完成手術2.7萬人次,其中外埠戶籍患者比例為42%,主要為北三縣及通州周邊地區常住人口。

      優質醫療資源生根“造血”

      市級、國家級醫院落地副中心后,在快速提供優質醫療服務的同時,通過通州區衛生健康委,積極對接本地醫療機構,以醫聯體方式“造血”,為副中心整體醫療水平提升、完善副中心醫療服務體系貢獻力量。

      北京友誼醫院與通州區域內7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家二級醫院及1家優質社會辦醫機構簽訂片區制醫聯體協議,共同落實醫聯體分級診療主導作用。同時,還與通州區兩家醫療機構建立了婦幼及康復專科醫聯體,構建起了以北京友誼醫院通州院區為核心,一、二、三級醫療機構共同組成的區域醫療服務體系。

      2019年8月,北京市通州區成為推進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首批試點區。2020年12月,北京友誼醫院與通州區徐辛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簽訂緊密型醫聯體合作協議,成為通州區首個由市屬三級甲等綜合醫院與區屬一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聯合建立的緊密型醫聯體。徐辛莊社區門診量較建立前提升33%,穩步實現大病不出社區。

      人民醫院通州院區也與漷縣、牛堡屯、覓子店、永樂店、于家務5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了片區制醫聯體。“我們開設了綠色通道,手術在人民,恢復在社區,社區治療有困難,醫院提供查房、遠程會診,甚至再轉回人民醫院的服務。”鄭建說。同時,人民醫院還幫助醫聯體內的醫療機構進行能力建設,學科建設,提供醫護進修機會。

      攜手津冀同發展“再輸出”

      副中心醫療高速發展,除了為患者帶來便利,更重要的是通過醫聯體、托管等形式帶動周邊交界地區高質量發展,從而以增進三地人民福祉為目標,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

      今年京津冀醫療協同發展屢傳喜訊。3月,首個京津冀醫聯體聯盟由北大人民醫院牽頭,聯合通州區漷縣、牛堡屯、覓子店、于家務、永樂店,以及唐山市工人醫院、河北省香河縣人民醫院、天津市武清區人民醫院等單位共同組建。該醫聯體聯盟將共同在通州區南部建立全區域、全人口、全生命周期的閉環式健康管理體系。同時,醫聯體范圍還擴展到河北省廊坊市及唐山市的醫療機構,提升區域內的醫療服務能力,打造全流程的分級診療體系,全面提升基層醫療機構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

      5月,為貫徹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進一步推進通州區與北三縣的婦幼健康合作,推動通廊兩地醫療衛生事業協同發展,北京市通州區衛生健康委、河北省廊坊市大廠回族自治縣、北京市通州區婦幼保健院就全面托管大廠縣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正式簽約。此次簽約促進首都優質醫療資源向北三縣延伸,助推當地的婦幼健康工作向高質量發展。

      同樣在5月,潞河醫院與河北省三河市醫院、三河市中醫醫院簽訂醫聯體合作協議,著力打造資源共享、互惠合作、協同發展的醫聯體,將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當地,暢通雙向轉診通道,更好滿足更多百姓的醫療健康需求。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22016495號-7

      聯系郵箱:939 674 6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