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生活 |
      北京論語:血的教訓能否讓網暴銷聲匿跡

      發稿時間:2023-06-05 16:14:57 來源: 北京日報


      (相關資料圖)

      6月2日,“小學生校內被老師開車撞死”后的第十天,孩子母親楊女士在小區內墜樓身亡。據報道,孩子走后,孩子母親一直沉浸在悲痛當中,后來又遭到網暴。目前,當地警方正在對楊女士跳樓與網暴之間的關聯進行調查。與此同時,多個發布惡意言論的賬號已被平臺禁言,其中有的賬號被永久禁言。

      楊女士遭遇不幸后,網絡上出現大量惡意評論,對她的穿著和身材肆意評價;還有自媒體認為她不過是想多要賠償金。楊女士跳樓,網暴者需要承擔怎樣的責任,相信警方會給出令人信服的結論。但網暴無疑是生命不能承受之惡。多年來網信等部門打擊網暴,力度不可謂不大,之所以收效不理想,一個重要原因是鍵盤俠的扭曲心態,或以為自己在匡扶正義,或以為是在開玩笑。通過合理化自己的行為,將明槍暗箭射向每一名當事人,既不會顧忌當事人的感受,也不顧及公德和法律。

      其次,法不責眾心理是網暴者的另一個護身符。隱匿在網絡中,混在人群里,現實中不敢表達的欲望投射在網絡世界,現實中的不滿施加給了網線另一端的陌生人。以為沒人看得到自己,也沒有人知道是誰在發起攻擊。

      此外,界定網暴也有一定的難度。面對公共事件,每個人都可以表達自己的觀點,在什么程度上應被判定為網暴?防止鍵盤俠以“自由表達”的借口信口雌黃,除了對網暴者嚴懲,也要為網暴言行劃定清晰的紅線。不然的話,下一個輿論場里,誰又能保證鍵盤俠不再出手?

      值得一提的是,自媒體的惡意誤導也可能成為網暴的導火索。比如這次事件中,諸多自媒體爭相發表自己的“高見”,把公眾的注意力從事件本身轉向賠償金等話題。在網絡傳播力如此巨大的情況下,一份跑偏的解讀很可能誤導無數人;這樣的解讀通過評論、帖文等不斷擴散,很快就能演化成難以控制的網絡暴力。某些利欲熏心的網絡大V,借機蹭熱量、吃“人血饅頭”,更是令人發指。在網絡世界添油加醋,是某些自媒體的習慣表達;一次次網暴,正是這種戾氣的累積。

      打擊網暴,尚需久久為功,必須多管齊下。2022年,中央網信辦發布《關于切實加強網絡暴力治理的通知》,在網暴預警、保護網暴當事人等方面給出了具體操作方式;多個平臺建立了審核機制,努力營造和諧上網空間。此外,也有越來越多受害者勇敢站出來,對網暴大聲說不。但網暴事件一再出現,說明網暴治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光要厘清網暴的邊界,更應該搞清楚網暴者的心理,通過平臺限制和社會引導,對網絡暴力形成多重約束。

      楊女士的墜亡令人悲痛,血的教訓能否讓網暴銷聲匿跡?別讓下一個楊女士出現,是整治網暴的當務之急。鍵盤俠們,該住手了!

      作者:張悅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22016495號-7

      聯系郵箱:939 674 6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