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生活 |
      做足準備最大限度降低“二陽”焦慮|全球頭條

      發稿時間:2023-04-26 06:05:31 來源: 北京日報


      【資料圖】

      關末

      近日,不少網友曬出呈陽性的抗原圖片,稱自己或家人“二陽”了。一時間,相關話題再度成為輿論焦點。

      隨著各地相繼平穩度過感染高峰期,新冠病毒也一度淡出公眾視線。但曾經的“中招”經歷,還是給許多人留下了“痛感”,以至于一有“二陽”消息出現,大家依然有些擔心。對此,關鍵是在科學認知的基礎上,保持平常心態,避免過度惶恐。

      一來,眼下流行毒株在國內并未成勢。近期,由于XBB.1.16變異株在亞洲部分國家廣泛流行,我國相關輸入病例有所增加。據統計,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4月20日,我國共監測到42例XBB.1.16變異株。但本土病例中XBB.1.16仍維持極低水平,未形成傳播優勢。特別是對已經在去年12月、今年1月感染過的人群,體內抗體還處在較高水平,二次感染風險不大。

      其二,應對舉措和社會心態都更加成熟。從發布“新十條”算起,我們國家用了不到2個月就實現了疫情防控平穩轉段。在這一過程中,從整體公共應急水平,到醫療手段、資源配置,都得到了充分歷練與提升。而共同經歷感染高峰后,公眾對病毒變化趨勢的認知也更加理性。正如網友評論的,“如果真感染了就及時就醫、對癥治療。”可以說,在輿論的整體感知上,整個社會對新冠病毒已實現了有效脫敏。

      當然,不恐慌不等于不在乎,不焦慮不代表不防范。有專家指出,目前仍處于“首陽”填空期。也就是說,沒有感染過的、沒有打疫苗的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還是存在較大感染風險。特別是“五一”假期即將到來,人員流動聚集大幅增加,重點人群更要保持良好習慣、做好健康監測、積極接種疫苗,盡量少去人流擁擠、空氣流通性不好的地方。就拿戴口罩來說,很多地方已明確“不強制”,但大家還是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做出判斷。若是在較為擁擠的公共交通上、在人員密集復雜的景區里,還是做好防護、注意衛生才更安全。

      應對“二陽”,個人“多加小心”之外,同樣有賴于公共治理能力的繼續提升。必須看到,新冠病毒并沒有消失,仍在不同國家地區不同程度地流行,未來變化走向還有不確定性。就國際經驗及病毒傳播規律而言,在感染高峰之后,通常都會出現多輪小規模感染。而隨著時間推移,感染后體內抗體水平也會有所下降。著眼于更多人更長久的安全健康,方方面面都要做好準備,發揮過往經驗,針對性地盯緊此前買藥難就醫難等現實問題,提前做好儲備,及時科普提示。總之,把問題想在前頭,把功夫下在平時,方能讓疾控和醫療資源成為大家心里最托底的存在。

      理性認知,科學判斷,精準施策,始終是我們迎擊病毒傳播的基本遵循,也將是我們應對各種潛在風險的有效法寶。對于可能的“二陽”波動,保持平常心,做好分內事,我們一定能守護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守護好繁榮火熱的生產生活。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