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關注 |
      世界新資訊:內地第一位螢火蟲博士:我是壯漢,她是公主

      發稿時間:2023-03-31 08:59:49 來源: 北京日報

      野外科考中的付新華。(受訪者供圖)

      “你是不是總把自己當她?惺惺相惜,所以才悲憫她?”

      “我是山東壯漢,她是公主,是仙女,我有責任守護她。”


      (相關資料圖)

      付新華一邊開車一邊回答我的問題,車開得飛快,像個漢子,可每一句回答卻又透露出那么點浪漫主義,也許是螢火蟲給他的。

      45歲的付新華是華中農業大學教授,比這個身份更響亮的,也許是“中國內地第一個從事螢火蟲研究的博士”。他,開啟了國內對螢火蟲的研究,多年來積極投身公益事業,致力于以螢火蟲為傘保護物種,推進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

      二十年來,他從無到有地建立了中國螢火蟲分類框架,采集了上萬號螢火蟲標本,建立了3個新屬,發現并定名了雷氏螢、武漢螢、穹宇螢、三葉蟲螢等我國獨有螢火蟲種類。出版了中國第一本《中國螢火蟲生態圖鑒》,以大量精美的微距照片翔實地記錄了我國常見螢火蟲的形態學及生物學特征,為中國螢火蟲分類及發展奠定了基礎。

      穿過華中農業大學后門,5分鐘我們就進了村,車窗外是村落夜里零星的燈火,而前面的路是坑是包,全靠車燈所及的三五米光亮來判斷。在村里又開了10分鐘,就到了一座二層農房前。付新華租了這棟房子,權作是一個簡陋的“螢火蟲育種基地”。

      一樓,黑暗中水聲潺潺,一個個半透明的白色長方塑料盒一字排開。付新華用手輕叩盒沿,神奇的一幕出現:粟粒大小的黃色光點閃爍起來,有幾十個,明滅間能依稀看到小指甲大的索狀蟲子。

      “好美,這是螢火蟲?”

      “幼蟲,被我驚擾,小家伙發光嚇唬我呢!”付新華的口吻,讓人能清晰地感受到他嘴角的弧度,“這是孩童,我帶你看真正美麗的少女!”

      二層的小屋推開,濕乎乎,暖烘烘空氣讓我瞬間屏住了呼吸,黑暗中付新華掀開一塊簾布:哇,怎么形容眼前的畫面呢?那像一個宇宙,幾千顆星星在閃,有的咫尺,有的天邊,有的墜落,有的升起,有的在穹宇間劃圈。光亮那么溫柔那么小,每一閃都讓人心動。

      她太美,我第一眼看見,就被征服!

      “我如果選螢火蟲專業,我媽會打斷我的腿。”回來的路上我半開玩笑說。

      “能理解,前兩年一下子走了5個學生,我馬上簽字給他們轉了導師。很現實的,不熱愛的話,你不能要求孩子們把一輩子跟蟲子綁在一起!”這么感性的話他接得很理性。

      23年前,當時還在華農讀碩士的付新華,就把研究的方向跟這只冷門的蟲子綁在了一起。“她太美了!我第一眼看見,就被她的美所征服!”描述起跟螢火蟲的第一次邂逅,付新華像個四十多歲的老男孩。古往今來,為美人“沖冠一怒”者常有人在,但為美蟲搭上一輩子的,少見。

      “他們說研究螢火蟲就是坐冷板凳,我說不是,我明明是自己做了一張板凳,再把它捂熱乎!”

      走別人沒走過的路,有驚喜,但注定孤獨。

      “摸著自己過河”,是付新華對這二十年螢火蟲研究的總結。因為國內找不到太多現成的螢火蟲研究資料,付新華只能靠雙腳,大量地野外科考。

      “剛開始,孤獨,害怕。螢火蟲出現的地方都很偏,深夜的山里、水泡邊,伸手不見五指,肯定會覺得怕。可當你撥開草叢,發現一大片螢火蟲,溫柔地閃著光,那是一種巨大的欣喜......如果沒人跟你分享,你只能憋在心里,那也有點孤獨。”付新華的實驗室有70多平方米,角落里被他隔出了一間七八平方米的辦公室:書柜占了一側,兩只吉他靠在墻邊,房間的正中央,一個譜架站在跑步機的傳送帶上,而門后面是咖啡機。看書、彈吉他、跑步、喝咖啡,是浪漫,也是孤獨吧。

      求不了眾樂樂,他的尋螢之旅就只能獨樂樂:踏遍泥濘的山路,一個轉彎,就邂逅一群閃爍的螢火蟲;只看螢火蟲的閃光的頻率,就能立刻喚出她的名字;如果哪天遇到了閃光顏色和頻率不同的蟲,那么雀躍吧,新的朋友,來了!

      正在野外科考的付新華。(受訪者供圖)

      二十多年尋螢路,付新華跑遍了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浙江、福建、海南......記錄了100多種螢火蟲的特征、習性、地域分布,命名了5種中國獨有的螢火蟲,建立了中國螢火蟲分類研究的框架。但就這樣一個耐得住寂寞的浪漫主義硬漢,卻也被現實主義擊中過。

      2005年-2008年,付新華三次申請國家自然基金項目卻三次被拒絕。“評語說‘該研究意義不大’,你可以說我研究水平不夠,但你不能說我做的事兒沒意義!”搞學術的不被學界認可,這一記打擊來得不輕。“有天晚上我一個人跑到野外,蹲在那里就在想,我做的事兒到底有沒有意義?研究個蚜蟲還能為農作物生長做出貢獻,螢火蟲能干什么?很巧,就那時候,眼前草叢里突然竄出了幾只螢火蟲,閃著黃綠色的光,非常美麗!我突然想明白了,管你認不認可,我自己認可就行!”

      戲劇化的是,不久后,付新華收到了屬于螢火蟲的第一份基金——教育部“新教師基金”。不到5萬塊錢的項目,讓這個看似超脫的山東大漢在房間里癲狂大叫,“這個領域終于被看到,被認可了!”。

      你以為的“浪漫”,是對她的“殘忍”

      “你見過最美的螢火蟲是什么?”

      “穹宇螢,蒼穹宇宙一樣。”

      穹宇螢是付新華在四川峨眉山科考時發現的:濕潤的巖壁上一大片,地上是雌蟲,空中是雄蟲,所有的螢火蟲都以1秒8次的頻率同頻閃光,非常壯觀。付新華用第一印象命名了這種螢火蟲——穹宇螢。可讓他沒想到的是,第二年再來時,穹宇螢,一只都沒有了。

      求偶期的穹宇螢。(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螢火蟲就像這個季節武漢的櫻花,那么美,可一陣風、一夜雨,她興許就沒了”,傅新華略帶傷感,“比起研究,我更大的使命應該是守護她!”

      2013年,付新華牽頭成立了螢火蟲保護組織——守望螢火(湖北省守望螢火蟲研究中心),但守望螢火,談何容易!

      螢火蟲太脆弱,環境的改變會滅亡它,人類的鐘情也會滅亡它。只要農民們在田頭大網一揮,淘寶“199螢火蟲求愛套餐”就不會斷貨,都市里每個周末的“螢火蟲主題公園”就不會失約。然而每次浪漫與狂歡散場后,都是一地一地的殘軀。脆弱如螢火蟲,一旦離開“老家”,不會活過兩天。

      “螢火蟲主題公園,一大早環衛工人一簸箕一簸箕地往外裝死去的螢火蟲”。付新華形容起這個場景,嘴角不禁顫了一下,“蟲販子5毛一只跟農民收購,農民揮一揮網兜,都是沒成本的事兒!但這是釜底抽薪的滅絕,螢火蟲發光是求偶產卵的時候,這一捕,第二年就沒有了!”

      為了拯救螢火蟲,付新華牽頭“守望螢火”的成員們四處走訪。兩年多的時間里摸清了倒賣螢火蟲的整個鏈條,每年交易的總體體量,以及倒賣行為對螢火蟲種群造成的實際傷害,2016年,《中國螢火蟲活體買賣調查報告》出爐,2017年,國家相關部委正式責令電商平臺下架所有活體螢火蟲產品。

      除此之外,在付新華的呼吁下,對水質、土壤、光都很敏感的螢火蟲,也成了一種“可視化的環境指示生物”,被各地爭相引用于環境治理領域。

      想逆天改命,可能只有把她“嫁”出去

      “我比不了法布爾先生,他真的能遠離大富大貴,一輩子跟泥巴和小蟲子相伴。我不行,曾經鄙視的名和利,已經悄悄爬進了我的身體。”

      2019年,付新華出了一本書《螢火蟲的故事》,以和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先生對話的方式,記錄自己近20年來的螢火蟲研究經歷。而上面這段話,出自這本書的自序。不是矯情,也不是真的“追名逐利”了,是他終于悟到,只有“名”和“利”才能守住她。“螢火蟲不是保護動物,去呼吁、去聲討,說白了都不是辦法!想逆天改命,只有讓它體現價值。”說這話的付新華像極了一位老父親,雖不舍也要把他視若珍寶的螢火蟲嫁出去。

      2015年,付新華找到了湖北咸寧的一個小村子,嘗試建立中國第一個螢火蟲保護地,結合生態旅游,讓螢火蟲為村民們“營業”,來換村民們自發保護螢火蟲。可這條路,終是沒有走得太長遠:嘗到甜頭的村民,總是變著法兒地拓展螢火蟲的“營業”范圍,連“保護”也漸漸變了味兒。付新華感嘆“遇人不淑”的同時,也開始反思尋找“嫁女”新模式,不能再看走眼了!

      在四川,付新華選擇跟青神縣政府合作,籌建了西南螢火蟲保護中心,保護上億只野生螢火蟲的同時,辦賞螢節,搞產業鏈。“守望螢火”則作為技術指導參與到管理中,把主動權握在了自己手中;在浙江平湖,付新華與當地政府一拍即合,成立了長三角螢火蟲研究繁育中心。通過生態化的河道治理、更有機的農田管理,讓原本野外“很少很少見”的螢火蟲,漸漸恢復成“正規軍”,成了孩子們科普、研學的新陣地。

      “我一直想當個純粹的‘螢火蟲博士’,在野外科考,在實驗室研究發光器發育機制、閃光控制機制......可她消亡得太快了,我得先走出實驗室想辦法留住她。”采訪快要結束,付新華望向窗外,“我還能再干20年。但愿20年后,當孩子們在草地上,點燃螢火蟲燈,還能漫天螢火。講一段螢火蟲的故事,哪怕進入夢鄉,也能擁有一個亮晶晶的夢。”

      你看,是螢火蟲,注定了付新華的一生浪漫與孤獨。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