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關注 |
      世界快看點丨“沙漠園丁”劉樂天:到和田半年多轉遍當地200所學校

      發稿時間:2023-03-29 20:03:02 來源: 北京日報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王琪鵬 孫戉

      人們常把教育工作者比作園丁,對于北京援疆干部劉樂天而言,他的崗位就好比是一個“沙漠園丁”。2020年3月,劉樂天從北京海淀來到新疆和田,掛職和田市教育局副局長。剛到和田半年多,他就轉遍了全市的200多所學校。

      劉樂天打小在海淀長大,在海淀上小學、上大學,畢業后又是在海淀當了老師,并一步步走上管理崗位。援疆之前,他從未到過和田。來和田的路上,他一直在思考:當地的教育發展處于什么階段?自己能為和田做些什么?為了能夠深入了解當地的教育狀況,劉樂天一到和田,便馬不停蹄去各個鄉鎮調研。


      (資料圖片)

      阿克恰勒鄉是和田市最為偏遠的鄉鎮,位于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距和田市區130公里。每次去那里,劉樂天都要花上兩個多小時。當地小學有1000多名學生,老師卻只有二三十個,不但師資力量薄弱,校舍等硬件設施也比較差。

      到了阿克恰勒鄉小學,劉樂天發現,這里的孩子都不怎么愛喝水。原來,當地飲用的是地下水,鹽堿度比較高。用當地的水沏茶,即使放上很多茶葉,都蓋不住水里的咸味兒。劉樂天把這些情況都記在了心上。回到單位,他就協調各部門,為學校安裝凈水器,解決師生們喝水的問題和校舍、師資配備等問題。

      在他的積極爭取下,當地調集資源,讓阿克恰勒鄉小學的辦學條件有了極大改善。如今,阿克恰勒鄉小學的教室里配齊了課桌椅、教學一體機,安裝了凈水器,就連老校舍的門窗也都換成了新的。不過,每次來調研,劉樂天總是先要看一看凈水器的運行狀況,盯著工人換濾芯。

      和田風沙大,劉樂天每次下鄉調研回來,鞋子上總是蒙上一層土,好像剛從地里干完農活一樣。三年來,他的足跡遍布和田市的200多所學校,光是阿克恰勒鄉小學,他就去了不下十幾次。通過走訪調研,劉樂天為當地學校、教師解決了許多實際問題。

      “現在阿克恰勒鄉小學的基本條件已經跟城區周邊的學校差不多了。”在他的推動下,北京援疆資金還為學校建起了一座教學樓。劉樂天感慨,200多所學校轉一圈下來,他發現和田的辦學條件與發達地區的確存在不小的差距;但另一方面,國家的支持、北京的對口支援力度也非常大,讓當地的教育有了迅猛發展。

      位于古江巴格鄉的和田市北京海淀小學,前身是一座鄉村小學。在北京“組團式”教育援疆的驅動下,一批又一批援疆教師來到和田,不到5年時間,北京海淀小學就已經成為當地的一所名校。如今,學校已培養出多位校長,十幾位中層干部,幾十位骨干教師,為和田市乃至整個和田地區輸送了大量教育人才。不止如此,整個社會對教育的認識和要求,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我們來的時候,基本解決了和田孩子‘有學上’的問題,現在社會對教育的要求更高了,不但要‘有學上’,還要‘上好學’。”讓劉樂天很有成就感的是,在援疆教師的努力下,當地人不但對海淀教育高度認可,海淀教育的品牌,還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北京海淀小學周邊原本是一片荒地。現在你看,周圍全是樓,成了和田市的一個重點發展區域。你能說和教育沒關系嗎?”劉樂天指著學校周邊的樓盤說,因為教育的水平上來了,人們來到和田,愿意在這里安家落戶了,這就是變化。

      今年2月,新一批北京援疆教師抵達和田,而劉樂天的援疆工作則將要結束。回顧三年的援疆經歷,劉樂天認為,自己只是“接續奮斗”群體中的一員,他所做的,只是把經驗總結下來,將援疆“接力棒”傳遞下去。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劉樂天說:“‘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是一個長周期的過程。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 ”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