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關注 |
      全球微速訊:調查| 修車、配鑰匙……街角的“小修小補”如何更便民?

      發稿時間:2023-02-24 14:03:13 來源: 北京日報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孫毅 李松林

      車胎打氣,1塊錢甚至不要錢;配把鑰匙,5塊錢起步;修個電熱水壺,20塊錢……生活中有些小事,離不開這些小修小補攤位。


      【資料圖】

      記者在北京實地走訪時發現,百姓離不開的小修小補生意,也始終離不開街角,因此,形成了一套獨特的“小修小補經濟學”。

      講述——

      不能搬,怕羊毛出在羊身上

      馬家堡中路,從南三環到角門路交口這段,只有短短1.3公里,記者走訪時,就發現了三個小修小補的攤位。春寒料峭,攤主們穿著厚實的工裝,一邊縮著脖子躲避冷風,一邊忙活著修車、修鞋、配鑰匙。

      馬師傅攤位對面就是一個大型綜合市場。走進市場,里面也有改衣服、做床單等小修小補門面,但沒有修車、配鑰匙這種攤位。“里面一年五六萬的租金,我給不起。”馬師傅手里換胎的活沒停下,眼神朝市場看了看,“到時候羊毛出在羊身上,我這邊收費提高,老顧客也不樂意啊。”

      “對啊,是這個理兒,有些事,離不開街角。”換胎的阿姨就是老顧客,她說,這類小攤,性價比是王道。

      不敢搬,搬了老街坊不好找

      馬師傅不能挪進室內,老楊也不敢搬地方。

      老楊夫婦在靜安市場附近的居民樓下,開設了一個戶外修車攤,一干就是23年。和馬師傅一樣,老楊擔心掙的錢租不起門面。同時,他也擔心,一旦搬走,老街坊找不到,他失去穩定客源。

      兩把遮陽傘、兩臺配鑰匙機、車胎、車鎖、各式工具刀……這些是老楊夫婦的家當。對于這個居民樓下的攤位,說是修車攤,不如說是功能齊全的維修攤。除了配鑰匙、修自行車電動車之外,老楊夫婦還提供開鎖、換鎖、換電動車電池、配門禁卡等服務。免費打氣,補胎8元、配鑰匙8元、10元,換座椅50元,不論春夏秋冬。

      “整個這一片兒,就數他家價格合理,技術過硬,咱們需要這樣的服務。”老街坊劉先生說,靜安市場周邊居民小區較多,居住的老人也多,能在家門口就解決配鑰匙、開鎖、修車等需求,十分方便。相比于錢多錢少,這處攤位最主要的其實是便民。“他這兒已經形成一個社區便民服務點。”

      老楊很珍惜這個經營了23年的生意,他說:“政府很照顧我們,我們有活兒干,掙點生活費。我們每天干完活兒也都會歸置好。”

      不想搬,最方便就是在街角

      和平里北街,有一處修車攤,位于輔路旁的一個小角落。下午2點多,攤主石師傅正低頭給顧客配著鑰匙。“老板給瞧瞧咋回事?”一位市民推著癟氣的電動車也過來。“稍等啊,馬上!”

      石師傅的攤位,在和平里北街一帶同樣存在了二十多年,也算是“老字號”攤位。“找他就對了,他什么都能修,價格也很合適。”現場一位大爺表示,石師傅在這一片人緣很好,不少居民的需求他都能搞定,“連下雪天,他都蹲在地上修車。”打氣1元,配鑰匙5元起、換自行車架約30元……這樣的價格,也讓大家心里能接受。“現在能找到一個修理攤不容易,方便就好。”一名顧客說。

      早上8點多開工到天黑,一年幾乎不缺席。無論是楊師傅還是石師傅,他們都表示修理攤之所以一般不租門面,還有一個特殊原因——車子推進店里不方便。“在外面修理更便民。車壞了,大家推著走著或者問問路就找到了,我們幾乎都不會變動。”楊師傅說,作為修車攤攤主,提供優質便民服務的同時,也為能得到相關部門的支持幫助、市民的包容而高興。

      探索——

      小修小補升級為便民驛站

      建國門東總布胡同西口,陳尚清的攤位已經經營了21年。剛剛過去的春節,陳師傅回了一趟江蘇老家,因為好幾年沒回家過年,已經讀初中的小孫子想他了。跟很多小修小補攤主一樣,陳師傅也把青春獻給了北京城。他很坦誠,自己通過手藝,掙到了錢,讓孩子們有了更好的生活。而建國門一帶的居民們也得到了便利。

      起初陳師傅的攤位有些雜亂,不太干凈。但在2019年秋天,他的攤位升級了。建國門街道社區服務中心,對轄區內原本雜亂無序的修車點、修鞋點進行統一規劃。他們聯合專業的設計公司,給這些攤位升級成便民驛站。陳師傅的攤位于是變成了現在的模樣,擁有一套長2.5米、寬0.8米、高1米的長方體不銹鋼“組合柜”。柜子的外殼由不銹鋼打造,3年多過去了,依然光滑亮眼。棕紅色的大傘也和組合柜一起發放,冬天遮風,夏天擋雨。

      “師傅,您看看我這個車,換個鏈條多少錢?”“老陳,我車拿走了啊。”“老陳,鑰匙配好了嗎?”正月十五重新開張的陳師傅,這幾天,活特別多,好像是積壓了一個春節的需求,集中爆發了。

      陳師傅忙前忙后,已經55歲的他,說能干就多干幾年,再給家里攢點錢。街道給他升級的攤位,這些年沒收租金,他很感激,也想多服務老街坊幾年。他說,有老顧客,推著車,一路從國貿走過來找他。

      在北京冬天最冷的時候,他也沒有停業。“我把柜門打開,表明我開工了,人呢,到旁邊的房管所里去躲一躲,那兒有暖氣。”

      每天夜里收工,陳師傅把地面打掃干凈,零碎物件收進組合柜,一切妥妥當當,才往家里走。他覺得,自己早就是這個城市的一部分,收拾攤位和收拾自己家一樣。

      房租優惠搬進臨街店鋪

      裁縫老徐,在超市里,有個小門臉。此前,老徐和其他小修小補的同行一樣,在戶外支攤兒裁改衣服。五年前,社區考慮到市容環境和居民通行安全等原因,詢問他是否愿意到超市里做生意。經過一番權衡,他和妻子租下了一間約6平方米的小門臉。“我的門臉兒是在最里頭,過來的幾乎都是回頭客,便民、薄利。”生意穩定,但他也有一點期待——希望租金上能否有優惠或者一定的傾斜,“每年幾萬塊的租金,其實我們租金高最終也是轉給居民了,希望可以有優惠。”

      在什剎海邊,兩個師傅很幸運地把老徐的期待變成了現實。

      李剛修電器,原先的小鋪在棉花胡同。范東濤修車,原先的攤位在四環市場。“疏整促”之后,兩人搬到了現在的德勝門內大街,共同經營喜友鄰便民家電修車門市。門市位置絕佳,臨街。范師傅給上門顧客的車免費打氣,可以把車拉進店內,不擋道。李師傅修電器,在里屋。有人來修電水壺,“哎呀,我開著手機地圖,找了一大圈,沒找到,無意中在這個路邊看到了,能修嗎?”李師傅拆開電水壺看了看,需要專門出去采購個配件。一來一回加上修理,大約20分鐘,收費20塊錢。

      他倆能繼續提供平價服務,源自得到大力扶持。喜友鄰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門市以成本價出租給他倆,而且疫情期間還減免了部分房租。兩位師傅平時承擔著為社區困難群體公益服務的工作。行動不便的老年人,需要修個車,修個電暖器,只要一個電話,兩人就二話不說上門服務。為此,喜友鄰也專門為他倆提供了資金補貼。有扶持,便有了更漂亮的門市、更優質的服務。

      標簽: 靜安市場 羊毛出在羊身上 便民服務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