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關注 |
      交出滿分答卷,“羲和號”完成全部在軌試驗項目

      發稿時間:2023-02-23 14:10:43 來源: 北京日報


      (資料圖)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劉蘇雅

      國家航天局對地觀測與數據中心日前在京組織召開了“羲和號”衛星在軌試驗總結評審會。與會專家認為,“羲和號”衛星完成了全部在軌試驗項目,實現了“雙超”平臺試驗和科學載荷試驗的工程目標,獲取的數據有力支撐了太陽Hα光譜科學研究,完成了搭載載荷原子鑒頻太陽導航儀在軌驗證,衛星工程各項技術指標均滿足工程研制建設總要求。

      2023年2月6日,“羲和號”觀測的超級暗條

      作為我國首顆探日衛星,“羲和號”于2021年10月14日發射升空,在距離太陽1.5億公里的軌道上展開科學觀測活動。目前,它已經實現了觀測太陽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的光球及色球表現、觀測太陽暗條形成和演化過程的色球表現、獲取全日面Hα波段多普勒速度分布這三項最初設定的科學目標,并實現了多個“國際首次”觀測成果。

      “羲和號”國際首次同時獲得高精度光球和色球多普勒速度場

      “羲和號”之所以能出色完成“太陽攝影師”的任務,離不開其搭載的具備超高指向精度、超高穩定度的“雙超”衛星平臺。非接觸式磁浮衛星平臺的設計,讓拍照更穩、更準,這是磁懸浮技術在世界范圍內首次在航天器上進行工程應用。

      目前,“羲和號”的科學載荷每天產生約1.1太字節的原始數據,經過標定后,產生可供直接研究的一級科學數據約760吉字節。這些科學數據向全球開放共享,被美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等國科學家下載使用。“羲和號”還加入了國際太陽探測衛星聯合探測體系,已完成了多次聯合太陽觀測,產出了豐富的科學成果。

      后續,“羲和號”將有望更近距離“看太陽”。航天科技集團八院將繼續推進羲和系列任務的深化論證和工程落地,從地球軌道向日地拉格朗日點,再向太陽極區、抵近太陽處進發,逐步開展對太陽的全方位、綜合性觀察。

      標簽: 試驗項目 衛星平臺 北京日報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