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關注 |
      全球視訊!13歲成借閱門檻,圖書館這個規矩該改改嗎?記者調查——

      發稿時間:2023-02-22 11:55:01 來源: 北京日報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牛偉坤 方非 實習記者 何蕊

      新學期伊始,不少中小學生收到了學校推薦的閱讀書單,圖書館迎來一波借閱潮。然而記者調查發現,因年齡限制,比如部分小學高年級學生或者剛上初中的學生,因為年齡不滿13周歲,無法在圖書館借閱到自己想看的書。很多家長呼吁,圖書館不該設置單純的年齡門檻,攔住孩子們熱愛閱讀的熱情。

      觀察一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圖書館有書,兒童自己沒法借

      “開架借閱區面向年滿13周歲的讀者開放,少年兒童館接待15周歲及以下少年兒童”,是國家圖書館自2013年起設立的借閱政策。根據預約須知,少年兒童可由監護人代為預約并陪同進入少兒館。

      政策實施10年,小讀者的借書體驗怎么樣?上周六,記者到國圖少兒館,一推門便是一片人聲鼎沸:繪聲繪色的講述聲、孩子的哭喊聲、家長的安撫聲混在一起,置身其中,每個人說話的聲音也不自覺地高了起來。

      樓梯口“請上二樓”的貼紙下面是一行小字“建議6歲以上”。爬上二樓,環境明顯安靜了不少,一群大孩子坐在桌前,靜靜翻閱著手中的書,但也有不少在一樓找不到位置的家長帶著孩子在這里輕聲講繪本。

      位于少兒館隔壁的開架借閱區,分貝明顯降低了不少。大門口,記者遇到了六年級學生梓涵,她手里握著一張書單,坐在椅子上安靜等候。“我在等媽媽幫我借書。”梓涵說,由于自己年齡未滿13歲,進不去開架借閱區,學校要求看的書又在少兒館借不到,只能讓家長代為借書。

      隨后,記者在國圖搜索系統中發現,很多學校“書單推薦”的書籍都被排除在了少兒館之外。比如大興區教委在其微信公眾號上為小學生列出的寒假書單中,五年級推薦書目《渡過雪原》、六年級推薦書目《給孩子讀經典》等多本書在少兒館中未找到,藏于該館其他庫中;北京市教委曾在其微信公眾平臺上推薦的中小學生必讀書單中,四年級必讀經典書目《青鳥》《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等也未入藏少兒館。

      在首都圖書館,“13歲”也是少兒館和本館的一道門檻。部分家長看來,這是擋在孩子面前的一道“鴻溝”。最近,市民裴女士發現,以前還挺愛去圖書館看書的兒子,對圖書館不感興趣了。“我一問才知道,他覺得自己12歲了,已經長大了,不愿意跟七八歲的小孩兒擠在少兒館看書,可公共借閱區又進不去,挺尷尬。”

      觀察二

      書店設年齡分區,但無“硬隔離”

      與圖書館設置的年齡“硬隔離”不同,記者趁著周末走訪多家書店和書吧發現,這里會按照書籍內容類型和適讀年齡劃分書架擺放區域,但由于沒有年齡準入限制,任何人都可以按興趣隨意取閱,因此頗受小讀者歡迎。

      周末,王府井書店里小讀者扎堆兒。書店3層的童書區,五顏六色、內容豐富的圖書擺滿書架。區域外,所有書架的書籍都可以供小讀者隨意取閱。記者注意到,一些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喜歡捧著書,站在書架旁或者找一塊空地坐著閱讀。他們手里的書籍內容很豐富,有些人喜歡《明朝那些事兒》《世界地理未解之謎》等書籍,有的學生抱著《烏合之眾》《非暴力溝通》等書籍愛不釋手。一位小讀者說:“不喜歡坐在童書區,小孩子有點吵,不認識字需要爸爸媽媽讀給他們聽。我喜歡安靜地閱讀,但是圖書館里借不到我想看的書,只能在書店里湊合一下。”

      北京圖書大廈的情況類似。書店二層的“暢銷”書架上,擺放著當下熱門的小說等文學作品,吸引了很多小學生模樣的讀者翻閱。

      在一個角落的書架旁,一位扎著馬尾的小女孩捧著一本厚厚的小說仔細翻閱,身旁還放著一瓶水和零食。她說,自己今年12歲,讀小學六年級,熱衷于看科幻小說。“前段時間我看了電影《流浪地球2》,覺得冒險和科幻的故事特別有趣兒,就想去圖書館借原著看看。但管理員說,少兒館的《流浪地球》是繪本,‘大人館’有原著,我因為年紀不夠,所以不能進。所以我干脆來書店看,一下午看了將近三分之一。就是這里的環境不太好,沒地方坐,偶爾自己也會擋道兒。”

      記者觀察發現,書店里的“大孩子”大多鐘情于懸疑和科幻類小說,有趣可愛的繪本幾乎吸引不了他們的關注。一位小讀者說:“你看,書店里最受歡迎的幾本書是《三體》《嫌疑人X的獻身》《白夜行》,可是我在國圖的少兒館里根本借不到這些書。能借到的繪本,對于我而言有點幼稚了。”

      另外,西西弗書店、鐘書閣、PAGE ONE書店等開在各大購物廣場的書吧,也成為小讀者的課后閱讀空間。“周末一座難求。”市民李女士說,“孩子今年上小學5年級,不喜歡去少兒圖書館借書,就喜歡去書吧。主要是因為這里書籍選擇種類多,能看到一些當下正流行的‘大人書’。但是每次來書吧讀書,動輒買飲料就需要消費五六十元。”

      建議

      年齡不應“卡”住兒童閱讀

      中國兒童中心家長服務智庫專家、首都師范大學青年教育藝術研究所副教授陳苗苗認為,隨著社會的發展,現代兒童的閱讀偏好和習慣都有了質的變化,這就給以圖書館為首的公共文化教育機構帶來了挑戰。簡單地以年齡當門檻,限定兒童進入閱覽室或借閱室的方式顯然不合適。

      “如今,兒童閱讀跟社會流行文化接壤很快,孩子們越來越多地受到網絡信息的影響,對書籍的需求也變得更加多元化。”陳苗苗舉例,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科幻類文藝作品被觀眾追捧,電影《流浪地球》熱映、電視劇《三體》熱播,都為科幻小說帶來了一波新的熱潮。這種變化反映在兒童喜愛閱讀的書單中,不光有大家熟知的《海底兩萬里》《銀河帝國》,還有各種科幻片原著,甚至是霍金的《時間簡史》,小讀者都想找來讀一讀。但是少兒圖書館有時卻沒有跟上潮流,及時增添這些書目。

      由于長期從事兒童教育研究,陳苗苗格外注重孩子的閱讀興趣培養和需求引導。她以自家孩子舉例:“我家大寶上五年級,正處于求知欲非常旺盛的階段。通過觀察她,我逐漸意識到,孩子的閱讀偏好,早已經跨越了年齡的界限,變得多元和廣泛。比如她會提出想看心理學相關的書籍。而且隨著孩子年齡增長,對閱讀的需求也變得更有自主性。”

      調整公共圖書館對借閱年齡的限制,也受到越來越多讀者的認可。記者在首都圖書館隨機采訪了15位讀者,其中11名讀者認為應該秉持開放性,通過增加少兒館書目種類或降低年齡準入門檻,適當放開兒童借閱限制。4名讀者持“中立”態度。張先生就提出,“兒童自制力不成熟,難免在圖書館喧嘩吵鬧,如果允許年齡較小的孩子進入公共閱讀區,會不會影響到其他人?”

      陳苗苗認為,公共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教育機構,肩負著引導閱讀、服務閱讀的職責,無論老幼。然而,公共設施開放程度越高,面對的管理挑戰越大。她建議,圖書館可以緊密調研當下兒童的閱讀興趣和需求,在少兒館增選有益于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的書籍。

      “按照年齡劃分閱讀資源,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兒童閱讀的發展規律。但如果簡單地以‘13歲’作為分水嶺,則有失合理性。”陳苗苗說,尤其是對于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來講,13歲可能只是一個年齡符號,閱讀資源配置則更要在滿足需求和引導成長之間加以平衡。“一刀切地謝絕兒童進入,可能會誤傷小讀者的閱讀熱情。”

      她給出建議,圖書館可以細化年齡劃分區間,比如增設13至17歲的青少年館,對閱讀資源進行更細致的劃分。有條件的圖書館還可以為每個年齡段的讀者劃分閱讀區域,同時增配工作人員對兒童進行秩序引導。

      標簽: 首都圖書館 科幻小說 公共圖書館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