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的霓虹,裝點著寬寬的街道。大紅的燈籠,照亮了長長的胡同。在胡同深處,有些不起眼的小店,也閃著溫暖的光。他們是雜貨鋪、旗袍坊、文藝書店……過去三年,他們和你我一樣,經歷了很多,如今,正向往新的生活。
(資料圖片)
穿過時光,讓我們去會會老朋友,聊聊新氣象,感受溫情,也表達期盼。
雜貨鋪里尋找舊日時光
元宵節晚上,前門大街人聲鼎沸,幾百米外的楊梅竹斜街清凈一些,但往來行人也絡繹不絕。位于84號的諾曼雜貨鋪門臉兒不大,不足10平方米的小店里,擺滿了各式各樣的老物件。晚清年間的電表、民國時期的大秤、新中國成立以后的票證……在這里,似乎可以觸摸到百年舊時光。
“這條胡同沒那么商業化,平常日子人不算太多,特別是之前疫情嚴重那會兒,十天半個月都見不著一個生面孔。”店主楊諾曼留著長須,頭戴棒球帽,一口地道的京腔。“從春節開始,胡同里的人突然多起來,雜貨鋪也跟著熱鬧不少。屋里也就一米來寬,最多的時候同時進了17個人,擠得滿滿當當。”
楊諾曼還像往常一樣,喜歡跟人聊老物件背后的歷史。“這是送煤的卡,還有送煤車的牌照,那時候有規定,崇文區的煤車不能到宣武,宣武區的也不能到崇文,要是非得走,那就要辦通行證。”小店里,類似這樣帶有時代烙印的東西還有很多,楊諾曼隨手一指,就能講上一段,“這花瓶也有意思,過去是擺在照相館里的,大一點的照相館一般用上面那種,里頭還有手工絹花。”
說話間,一對中年夫妻進了店,看見墻上公交公司的乘車證,覺得分外親切。“家里有人是開電車的,103路。”“北京站到動物園。”“對,還有天橋到動物園的15路。”“我還真有幾個朋友在15路。”幾句話下來,兩口子和楊諾曼相談甚歡,像是老友久別重逢,“這東西我們家以前也有,現在都找不著了,沒想到在這兒還能看見。”
疫情三年,楊諾曼的小店搬了兩次家,但還是有不少老主顧追隨。“好多人都對這些老物件有感情,那是屬于一代人的回憶,東西買回去不一定是為了用,大多是為了懷舊,順便也給孩子講講他們沒經歷過的生活。”
其實,諾曼雜貨鋪里也有不少孩子光顧。“有小孩兒指著蜂窩煤問我,這是什么?我說煤,什么叫煤?他們不知道。還有BP機和大哥大,之前都沒見過,這些老古董對他們來說都是新鮮玩意兒。”
在諾曼雜貨鋪,老物件并非都是拿來賣的商品。“有些東西跟錢沒關系,就是想自己留著,像這個鴿子哨,葫蘆和哨一體,足足有十響,特別稀有,還有這清末的門牌,掐絲琺瑯的,跟普通那種搪瓷的可不一樣。”楊諾曼向來樂于將這些非賣品拿出來免費供人欣賞,也從不拒絕別人拍照,“好東西就是要給人看的,開店不光是為了賺錢,更多的還是一種情懷。”
旗袍坊學會擁抱互聯網
方家胡同46號,一個由機床廠改造而來的文創小院。2月2日這天上午,安靜如常,創始人徐冬坐在店里,正跟顧客交流。
店里的經營狀態,自2008年開業那天到現在,差不多一直如此。“我們的顧客幾乎都是預約上門,每天會控制客流量,一般一天也就4個人左右。那種熙熙攘攘的感覺,我們這兒很難見到。”徐冬說,店里一直堅持營業,“像我們這種量體裁衣的小店,疫情的影響當然是很大的。”
這幾年,靈犀坊一樓的布置幾乎絲毫未變,變化在二樓,那里新增了直播和錄制視頻的區域。不管是社交媒體還是短視頻平臺,徐冬都有涉獵。在疫情前,她常常到大學去講課,講旗袍中蘊含的歷史和文化。在線上,講課完全不同。“我們的短視頻,也就1分鐘左右,必須尊重現在的傳播規律。”
原先穿針引線的手藝人,從零開始,研究視頻拍攝、制作和傳播。“視頻點擊量過一千的時候,特高興。到一萬的時候,我們還專門慶祝了一下。后來,十萬百萬出現了,千萬也有。”
原先,口碑是靠客人口口相傳,現在借助互聯網,徐冬的粉絲遍布了全國。“旅行方便了,有很多粉絲,說要來北京看我,就想跟我聊幾句。”
互聯網獨有的快速增長節奏,讓徐冬受寵若驚,但她還是保持著一貫的慢條斯理。每天上午接待兩個顧客,下午接待兩個。“我們訂制旗袍,了解顧客的身材樣貌是最基本的,另外還要了解顧客的性格、身份,穿著的角色、場合等等。”
新的一年,徐冬預計線下和線上的業務都會增長,因此計劃招新,她不打算招專門的直播人才,而是依然招服裝專業人士,“我們不想要太夸張的推銷,還是細水長流,做我們擅長的事。”
文藝書店傳遞愛與溫暖
北京城北,和平里,立春那天夜里,碼字人書店內,熱紅酒和花草茶烘托起春風將至的溫暖氛圍。書店主理人李蘇皖和作家文珍,閑適地坐著,輕聲細語,向圍攏在身前的讀者們,介紹當天要分享的書籍。
“謝謝大家,把這個夜晚,留給我們書店,以及這本書《風日有清歡——二十四節氣里的詩與人》。我旁邊這位非常優雅的女士,就是這本書的作者,文珍。”“謝謝,我也特別開心,可以在立春這一天,見到各位朋友。”
這是碼字人書店在2023年的第一場線下活動。“過完年,書店剛開業,第一個周末,趕上立春,又是分享關于節氣的書。”李蘇皖說,這是最恰如其分的巧合。
2018年到2019年,李蘇皖創辦碼字人書店的第一年,做了近200場線下活動。讀書、詩歌、戲劇、電影、音樂、沙龍,她希望用沉浸式的文化體驗,找到實體書店在這個網絡時代的生存之道。“我想做的是垂直類的文藝書店,但又不局限于賣書,而是分享文藝體驗。”在碼字人書店的線下活動,普通讀者既可以是讀書分享會的傾聽者,也可以是戲劇的表演者。
不巧的是,開業剛一年多,疫情來了。這個當時專注于線下的實體書店,讀者零零星星,活動辦辦停停。“最少的時候,一年活動只能做50、60場。”
她頑強堅持了下來,從2020年初,開始發展線上業務,不只是線上渠道,還做直播。“并不容易,尤其短視頻平臺,那種‘10塊錢8本’的節奏,完全不是我們想要的。”
李蘇皖不斷嘗試新思路,利用連麥,把不同城市甚至不同國家的嘉賓,連接到一起,與網友分享話題。書店漸漸緩了過來,現在碼字人除了和平里直營店,還在王府井和平菓局開設了聯營店。“有些實體的小店,已經沒了,我們能生存下來,很幸運,也很感恩。”
立春這天的讀書分享會,書店的視頻號同步進行了直播。以這次的活動為起點,李蘇皖希望新的一年,能慢慢把線下活動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同時增加免費活動的數量。“像新書和詩歌的活動,我們書店一直是免費的。我覺得讀書,不應該是一件設置門檻的事。增加免費活動,一方面,是為了給書店引流。另一方面,也希望能把書籍里蘊含的溫暖、希望和愛傳遞出去,讓大家充滿信心地,去擁抱明天。”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孫毅 宗媛媛
編輯 匡峰
- 播報:調查| 老朋友回來聊,新客戶進來看!京城特色小店“活”了
- 北京城市副中心,新添150輛新能源公交車_全球視訊
- 滲漏愈演愈烈,兩個多月都止不住, 這小區地庫冬天竟也處處漏
- 天天觀察:400余名大學生被騙上百萬!求職注意……
- 匯總假面騎士鎧武中的定鎖種子——傳奇騎士定鎖種子三-世界速看
- 新假面騎士:騎士變身設定沿襲老版,十字假面現身劇中_播報
- 天天熱消息:四川首批22名救援人員將于2月8日啟程赴土耳其參與救援
- 環球速遞!出資1.2億元 四川支持中央在川重大科技成果“開花結果”
- 當前快訊:不斷提升人社宣傳輿論引導力和影響力 助力人社事業高質量發展
- 當前資訊!“五水綜改”結碩果 河南誕生首個資產過千億水務集團
- 了不起的成都智造:無人行車智能倉儲系統
- 今年河南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實現“一件事一次辦” 政務服務更優 營商環境更好
- 我科學家通過紅外光上轉換 實現高效太陽光合成
- 四川體育惠民又添新地標 華西壩“國際體育公園城”開工
- 今年全面實施!鄭州市民省內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全球訊息
- 肉桂可能增強學習和記憶能力_重點聚焦
- 【環球新視野】春季讓身心“抗造”,這些要點要記牢
- 為你寫詩、帶你起舞、給你訂制紅包……啟封新學期,請收下老師的“甜蜜”心意_全球最新
- 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四個食養指南
- 焦點報道:水利建設目標敲定,看河南如何“行走江湖”
- 我國將全面排查整治入河入海排污口 計劃今年底前完成流域干流等排污口排查
- 盛閱春要求錨定目標加壓奮進 奮力奪取工業經濟“開門紅”
- 泛華的平臺夢
- 快資訊丨科技創新助力遵義紅粱品種選育實現新突破
- 湖北省副省長張文彤在黃石調研時強調:強化系統觀念 譜寫城市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 生物科技ETF港股(159615)、創新藥指ETF(159858)盤初聯袂漲超1%,藥明康德AH齊升|世界熱資訊
- 北京市殘疾人冰雪嘉年華啟動 環球關注
- 環球簡訊:裂縫滲水墻皮脫落,這地庫為啥冬天也在漏水?
- 懷柔科學城年底將亮出“城市客廳”_今日播報
- 世界即時看!22時59分,我國援助土耳其地震救援隊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