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2023年的日歷在悄然間翻開。在新的一年里,世界航天很可能迎來哪些大事?我們不妨一起梳理線索,“提前”期盼那些引人關注的成功時刻。
新型火箭千帆競發
近年來,隨著航天事業飛速發展,新型火箭不斷問世。2023年也不會例外,預計將有多型火箭挑戰首飛。
(資料圖)
2023年最令航天愛好者期待的首飛火箭,當屬美國SpaceX公司的“星艦”。它有望成為航天史上最大的實用化火箭,直徑可達9米,第一級高約70米,第二級高約50米,近地軌道運載能力有可能達到驚人的150噸級。
“星艦”助推器點火測試
另外,該火箭的獨特之處很多:通體采用不銹鋼制造;選擇液氧甲烷推進劑;第一級使用33臺推力230噸的猛禽2發動機并聯,第二級則是6臺發動機并聯,且兩級均有望實現垂直降落回收、重復使用。
預計在首次軌道級飛行試驗中,“星艦”第一級將降落至離岸32公里的墨西哥灣,第二級將在入軌后返回,降落至夏威夷考艾島西北約100公里處。在首飛之后,2023年“星艦”可能還要投入首次民間月球之旅,日本富豪前澤友作等9人計劃遨游太空6天,屆時他們距離月球表面最近約200公里。
鑒于“德爾塔”“宇宙神”兩大系列火箭的前景遭到可回收復用火箭嚴重沖擊,美國聯合發射聯盟集中力量研制火神液氧甲烷火箭,2023年它也將挑戰首飛。在后續發展升級計劃中,“火神”還要巧妙地回收芯級發動機——借助已在近地軌道測試的充氣隔熱罩減速,再及時打開降落傘,讓直升機在空中鉤住回收。
2022年底,日本官方宣布,將于2023年2月首次發射H-3火箭。這款火箭計劃取代H-2系列火箭,箭體長63米,起飛重量574噸,設計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力為7.9噸。該火箭的一子級選用2臺或3臺L-E9氫氧發動機,可配備0個、2個或4個助推器,以便將更多種類的載荷送入范圍更廣的軌道,提高市場競爭力。
H-3火箭轉場測試
同樣是在2023年內,與傳統航天巨頭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淵源頗深的美國ABL公司將嘗試首飛RS1火箭。這款火箭及其GS0可展開式集裝箱地面發射系統都由美國太空軍資助開發。美國相對論空間公司計劃對其3D打印生產的人族1號火箭進行首次試飛?;鸺龑嶒炇夜镜碾娮犹柣鸺型状卧诿绹就涟l射。我國中科宇航公司的力箭2號火箭也計劃首飛。而在2022年8月7日首飛失敗的印度SSLV固體火箭將嘗試復飛,印度AgniKul公司則計劃首飛Agnibaan火箭。
載人航天“新星”踴躍
經過多年來不懈努力,世界載人航天呈現出越來越繁榮的局面。
中國空間站完成在軌建造之后,將轉入為期10年以上的應用與發展階段,預計2023年會迎來2艘載人飛船和2艘貨運飛船對接,首批國際合作項目也有望入駐。未來,中國空間站利用艙內的高水平科學實驗柜和艙外大型載荷掛點、暴露實驗平臺,將為空間生命科學、微重力物理科學、空間新技術與應用等多領域科學研究提供絕佳的科研場所。
中國空間站示意圖
2023年,“跳票”多年的波音公司星際線飛船將迎來首次載人飛行試驗及首次正式飛行任務。內華達山脈公司和美國宇航局合作開發的追夢者航天飛機也會嘗試發射。該航天飛機采用垂直起飛、水平著陸的飛行模式,有望顯著拓展從國際空間站返回的“窗口”,提供更強大的應急返回能力,而更大的升阻比很可能使其再入過載明顯降低,不超過1.5g,更有利于保障返回人員的安全。
印度載人航天在2023年的表現值得關注。2014年印度成功發射縮小版飛船,進行了126公里高度的亞軌道返回試驗。2023年印度計劃進行1~2次無人飛船入軌飛行試驗,將搭載“太空之友”女性航天機器人。該飛船設計發射質量達8.2噸,其中返回艙干重3.7噸,高3.58米,底部直徑3.5米,將配備基本的生命保障系統。預計2024年該飛船將執行印度首次載人航天任務,力爭使印度早日成為第四個自主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
此外,2023年面向非專業人士的載人航天活動也會有不少亮點。繼2022年4月完成Ax-1國際空間站旅游任務后,公理太空公司與SpaceX公司將繼續合作,使用載人龍飛船以5500萬美元/人的價格把4名太空游客送往國際空間站,還有可能幫助多國專業航天員首次實現飛天夢。SpaceX公司承接的總共3次“北極星”任務也將進行第一次飛行,4名太空游客預計會乘坐載人龍飛船在軌道上度過5天,穿越部分范艾倫輻射帶,創下近50年來載人任務紀錄。按計劃,太空游客會在約500公里的軌道高度進行出艙行走。
深空探測熱點眾多
在新的一年,各國深空探測活動將不斷上演,其中探索月球仍是最熱門的項目,其他針對太陽、木星、小行星、火星乃至更遙遠深空的探測器也將閃亮登場。
此外,俄羅斯的月球25號探測器將在2023年發射,擬攜帶約30公斤科學設備,著陸于月球南極隕石坑。據悉,該著陸器裝有機械臂和鉆頭,可以開展多種實驗并采集月球風化層樣本。印度擬于2023年中期發射月船3號著陸探測器,第二次嘗試將探測器送上月球,同樣在月球南極附近著陸。在美國宇航局贊助下,美國Astrobotic公司的“游隼”將在2023年運送11種載荷,登陸月球正面的名為“死湖”的大型撞擊坑,而美國直覺機器公司的Nova-C登陸器打算向月球南極送去航天史上第一臺月冰鉆探機。
月球25號探測器示意圖
各國對于月球之外的星球探索同樣興趣不減。印度擬在2023年發射“阿迭多”-L1太陽探測器,其主體是400公斤級衛星,容納6個有效載荷,主要研究日冕狀況。它將被置于日地拉格朗日L1點附近的暈軌道上,距離地球約150萬公里。
按計劃,2023年4月歐空局將啟動“木星冰月探測器”任務。探測器預計在2030年抵達木星軌道,之后經過超過25次引力加速,2次飛掠木衛二,到2033年進入環繞木衛三軌道。未來,該探測器會對木衛三進行詳細研究,以評估其存在生命的可能性,并與木衛二、木衛四的狀況進行對比。
同樣在2023年,美國的靈神星探測器和環火星雙探測器有望搭載于同一枚火箭踏上征途。前者需要歷經4年飛行和1次火星飛掠,最終目標是勘測富含貴金屬的靈神星,研究其是否為早期衰亡行星的內核。后者將研究太陽風對火星大氣層、磁層的影響,并對比研究地球的類似情況。
對于更遙遠的宇宙深空,各國在2023年也計劃開啟一系列項目。歐空局的歐幾里德空間望遠鏡按計劃將在2023年發射升空,圍繞太陽運行6年并大量拍照,以便創建宇宙三維地圖。日本即將發射X射線成像和光譜任務望遠鏡,重點探測來自遙遠恒星和星系的X射線。
歐幾里德空間望遠鏡在廠房內進行測試
總之,2023年各國將有一系列航天發射計劃力爭如期履行,亮點紛呈,各有特色,相信廣大航天愛好者和業內人士都將酣暢淋漓地享受“盛宴”。
來源 中國航天報
編輯 高珊珊
- 2023,這些航天大事值得期待-環球新資訊
- 治理氮素“吸收不良” 科學家開出減排增效良方
- 阿爾泰山脈雪豹種群質量穩定向好
- 長江經濟帶運輸船舶2022年岸電使用量創歷史新高
- 科普行、潛水營……這個寒假孩子們打算出門看世界|世界最新
- 北京:去年44項公安政務服務新舉措,惠及2391萬余人次 每日速讀
- 全球今日訊!4比0大勝切爾西隊 曼城隊足總杯強勢晉級
- 當前報道:九江農商銀行被罰135萬:因二手房貸款管理不到位等
- 每日看點!吉林環城農商銀行被罰120萬:因信貸資產風險分類不準確等
- 女主播直播時打罵女兒被行拘 有6000余人觀看|天天關注
- 快資訊:杭州一女子陽了發燒向老板請假被讓辦離職
- 中等職業教育國家獎學金發放 每人6000元
- 做實做優“三項改革” 打造全國一流投資環境 湖北省深化投資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經驗全國推廣_每日快訊
- 馬斯克個人財富損失打破吉尼斯紀錄 或近2000億美元
- 湖北省紅色文藝輕騎兵和“村晚”矩陣聯手送年味 焦點精選
- 居民消費熱情正在回歸 環球信息
- 暖冬致歐洲天然氣價格大跌 天然氣期貨價格暴跌10.4%_環球快資訊
- 世界速看:全額保障新冠患者的住院費用門急診報銷比例為70% 湖北省明確“乙類乙管”后優化新冠治療費用醫療保障政策
- 當前報道:河北邢臺:壯美冰壁引客來
- 湖北省印發《實施意見》及6個配套方案 全面貫徹落實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乙類乙管”
- 男子新買百萬奔馳被朋友借走撞爛 還沒上牌保險拒賠
- 天天觀焦點:光谷空軌全線“軌通”
- 煙火氣里氤氳著“文化味兒”,曲阜“黃河大集”很暖人心-訊息
- 金觀平:激發重點群體創業活力 天天報道
- 2022食品安全與健康流言榜發布,看看你誤信了幾個?_全球看熱訊
- 今日視點:北大首發院:2013-2020年京津冀協同創新指數年均增速22.64%
- 2022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揭曉
- 天天即時看!去年12月我國遭遇4次冷空氣,平均氣溫-4.2℃,為10年來最低
- 全球報道:日本防長赴美,重點還是中國
- 建設銀行鹽城分行:做好金融消費者權益的守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