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陳雪檸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12月28日,記者從京津冀協同發展統計監測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獲悉,測算結果顯示,2021年京津冀區域發展指數為138.9,較上年提高7.7點。其中,創新發展、綠色發展、協調發展是主要支撐力量,三個分指數分別為153.0、153.0、141.6;開放發展和綠色發展指數提升較快,較上年分別提升19.9和8.5,是推動總指數上升的主要因素。
據悉,京津冀區域發展指數評價指標體系基于五大發展理念構建,包括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和共享發展5個一級指標。相關負責人介紹,2022年,在遵循新發展理念的基礎上,繼續對京津冀區域發展指數評價指標體系進行了優化調整,二級指標由18個調整為15個,三級指標由45個調整為37個。
創新發展——北京創新投入繼續全國領先
區域創新發展指數為153.0,較上年提高5.5,創新產出和創新效率提升明顯。
從創新投入看,2021年,京津冀區域共投入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3949.1億元,較上年增長14.6%。區域R&D投入強度達到4.1%,較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北京保持在6%以上,繼續處于全國領先地位,天津和河北分別為3.7%和1.9%。區域每萬常住人口R&D人員全時當量為51.6人年,較上年增長3.2%。
從創新產出看,截至2021年底,京津冀區域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為42.1萬件,較上年增長3.2%。區域技術合同成交額9079.6億元,較上年增長14.1%。區域每萬常住人口擁有有效發明專利38.2件,較上年增長3.5%;北京穩居第一,為153.5件;河北增長最快,較上年增長22.2%。從創新效率看,區域每億元R&D經費的專利授權為105.6件,較上年增長10.1%。
協調發展——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
區域協調發展指數為141.6,較上年提高2.6。區域間聯系更加緊密,要素流動加快,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有所縮小。
從區域協調看,隨著交通一體化深入推進,三地空間聯系日益密切,京津冀區域空間聯系強度較上年上升11%。從城鄉協調看,區域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進一步縮小,其中,北京由2020年的2.51:1縮小至2021年的2.45:1,天津由1.86:1縮小至1.84:1,河北由2.26:1縮小至2.19:1。
從要素流動看,三地企業在區域內跨省(市)設立分支機構數量快速增長,2021年為7453家,較上年增長14.1%。京津研發、河北轉化格局積極推進。2021年北京流向津冀技術合同成交額350.4億元,較上年增長1.0%,中科院、天津大學、鋼鐵研究總院等13項京津重大科技成果在河北轉化落地,項目數占河北省級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總數的1/5。
綠色發展——PM2.5平均濃度下降15.6%
區域綠色發展指數為153.0,較上年提高8.5,綠色生產、生態環境改善取得積極成效。
從綠色生產看,區域能耗持續下降,2021年京津冀三地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較上年分別下降3.1%、5.1%和6.7%,北京能耗最低,河北下降最多;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規模逐步擴大,占能源消費總量的8.8%,較上年提高1.9個百分點。
從生態環境看,2021年京津冀地區PM2.5平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較上年下降15.6%;192個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達到或好于Ⅲ類的斷面比例為70.4%,較上年提高8個百分點;區域森林覆蓋率為35.5%,較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
開放發展——貨物進出口總額增長35.5%
區域開放發展指數為119.3,較上年提高19.9,進出口與利用外資有所恢復。
從對外貿易看,2021年區域貨物進出口總額為6874億美元,較上年增長35.5%。其中,北京為4709.9億美元,較上年增長40%;天津為1325.7億美元,較上年增長24.7%;河北為838.5億美元,較上年增長30.1%。區域高技術產品出口額占出口總額的比重為28.7%,較上年提高4.7個百分點。
從利用外資看,2021年區域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額較上年增長9.6%,京津冀三地分別增長7.8%、13.8%和13.4%。
共享發展——38條公交線路實現跨市域運營
區域共享發展指數為127.6,較上年提高1.8,基本公共服務共享和基礎設施共建拉動作用明顯。
從基本公共服務看,區域人均重點民生領域財政支出持續增加,2021年為7261元/人,較上年增長3.2%;京津冀三地支出之比由2020年2.49:1.60:1縮小至2.47:1.75:1。區域每千常住人口擁有衛生技術人員9人,較上年增長9.6%。
從基礎設施建設看,三地積極建設以軌道交通為骨干的多節點、網格狀、全覆蓋的交通網絡。北京大興國際機場2021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500萬人次。區域公路網更趨完善,高速公路里程密度由2020年的474.6公里/萬平方公里提高至2021年的487.5公里/萬平方公里。京張高鐵、京雄城際、京哈高鐵京承段等建成通車,京唐、京濱城際加快建設,區域鐵路里程密度由2020年的484.9公里/萬平方公里提高至2021年的498.0公里/萬平方公里。38條公交線路實現跨市域運營,總里程2700余公里,日均客運量超過27萬人次。
從社會保障看,區域城鄉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8211萬人,較上年增加48萬人。
- 世界簡訊:三大力量支撐!2021年京津冀區域發展指數持續提升
- 全球今熱點:8866米!四川盆地最深直井紀錄被刷新
- 全球今熱點:困難家庭增發疫情生活補貼,全國總工會啟動“兩節”送溫暖活動
- 河南鄭新黃河大橋發生多車相撞事故
- 全國首例建筑數字化轉型項目北京城市副中心開工
- 環球資訊:突出對臺特色 擦亮“金改”名片——昆山金改區成立2周年上市企業達135家
- 男子網購玫瑰拆開發現1枚子彈 目前警方已經備案登記
- 春運是否會導致新一輪疫情高峰? 專家解讀
- 今日熱聞!足協回應武漢三鎮“黑暗勢力”聲明 無誤判愿聽取證據嚴肅處理
- 上海:保障城市運力 青年突擊隊變身蔬果分揀“小分隊”
- 今日關注:央行:61.8%居民傾向于更多儲蓄 僅14.7%居民偏愛股票投資
- 排遣壓力不可過于依賴解壓玩具
- NASA稱宇航員在太空中應獲得“強化飲食”
- 速訊:家電市場回暖跡象顯現 業界看好明年復蘇表現
- 即時看!每餐應保證足量動物性食物攝入
- 每日時訊!德州:一城文明風 滿目和諧景
- 環球觀焦點:青島市北區:扛牢主戰場責任,三年攻堅收獲良好開局
- 環球新消息丨景順長城基金副總經理黎海威:量化助力ESG投資大有可為
- 當前熱議!旅游業復蘇 明年五一有望恢復至2019年同期水平
- 全球微動態丨公交免費、地鐵八折!12月29日零時,成都啟動重污染天氣橙色預警
- 天天關注:今年前10個月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總收入23677億元
- 變造號牌后違法停車被舉報,交警:司機將面臨15日拘留
- 【天天報資訊】AI視覺監測為疫苗安全生產裝上“眼睛”
- 世界訊息:京唐京濱城際年底開通!7座新建高鐵站準備好了,探訪——
- 垂楊柳醫院住院患者老年人占一大半,醫生治身病也醫心病
- 我國職業教育招生規模大幅增長 每年培養約1000萬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 全球快資訊丨出入境政策調整帶來重大利好 旅游業有望加快復蘇
- 熱點在線丨最高法明確靈活辦公工資標準
- 世界快看:北京一私募基金巨虧 100萬本金4年僅剩1.71萬
- 31省份上年平均工資數據出爐 平均工資和個人收入水平有啥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