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劉蘇雅
【資料圖】
把技術種到泥土里,才能結出最香甜的果實。今年,本市33家市屬涉農科技社團在京郊建起工作站、開展科技服務,推動75項農業科技成果、30個農業新品種在鄉村落地??蒲泄ぷ髡咭罁迩樘攸c提發展建議,傳授最新農業技術,助力“京棗”、北京油雞等“京字號”品種扎根京郊的同時,帶出了一批“鄉土專家”。
科技專家與村民同勞同吃
在科技工作站找專家,憑肉眼很難辨別,他們和村民同勞同吃。但遇到問題時,專家的作用就顯現出來。
潘青華在棗林中采集樣本
門頭溝區齋堂鎮白虎頭村曾是產煤村,煤礦關停后,棗樹成了村民的重要收入來源。市農科院林果院研究員潘青華是村里“科技小院”的駐院專家,他先后嘗試幫村里引進近百個棗樹品種,找最適合當地種植的品種。如今,“百棗園”建起來了,在北京本土繁衍了成百上千年的“京棗”系列品種占了主流。
上個月,趁著山里還沒打霜,潘青華到白虎頭村作指導。一位村民拎來一兜自家棗林結的棗:“您給測測糖度,我們家的棗,倍兒甜!”潘青華手腳麻利地完成簡易測試,糖度超過30%。他笑著說:“山區晝夜溫差大,所以果實的糖度高。”
十幾年來,潘青華跑遍了北京郊區適宜種植棗樹的村落,手把手地教果農種植要領、病蟲害防治技巧等?!袄习咽健碧岬剿?,也會豎起大拇指:“潘工剪的枝,秋天結的果就是個兒大?!?/p>
棗樹下也被合理利用。市農科院培育的上千余只北京油雞閑適地散著步?!袄脳椓窒碌目臻g進行養殖,可以充分利用林下資源,促進農民增收,一舉兩得。”潘青華說。
老工藝“返鄉”獲新生
農閑時節,在延慶區窯灣村,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和頭發花白的老人一起學手藝。授課人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湯氏面塑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湯嶺,一塊彩色面團在她手里有萬般形狀。
窯灣村村民在北京工藝美術學會專家指導下學習面藝技藝
今年,北京工藝美術學會在窯灣村建起鄉土文化專家工作站,開設了6個門類的工美課程?!懊看斡谢顒?,我都來,學的東西太豐富了!”村民曹新蘭說,自己最感興趣的是剪紙,“現在,家里親戚有喜事,我會剪個喜字送祝福;逢年過節,給家人剪幾幅窗花,生活又多了幾分紅火氣息?!?/p>
窯灣村村民在北京工藝美術學會專家指導下學習面藝技藝
“咱村常住人口270多人,每次開課,七八十人報名是常事兒?!备G灣村村支書崔永啟說,“在非遺傳承人的指導下,不少村民的作品都很拿得出手了。我們也盤算著,用非遺技藝豐富村里的民宿產業體驗?!?/p>
窯灣村村民在北京工藝美術學會專家指導下學習面藝技藝
“我們希望通過講學,為村里培養出一支傳統民間工藝非遺文化和傳統技藝鄉村人才隊伍?!北本┕に嚸佬g學會秘書長葉曉溪表示,傳統手工藝起源于鄉土,未來也必定要回歸鄉土。今年項目一期結課后,將收集村民對課程的反饋并深度開發后續課程,結合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幫助窯灣村創造出富有品牌性的鄉村文化產品。
培育一批土生土長的“專家”
“我剛來的時候,村里老人說‘我種了一輩子地,還用你教’,現在大家心服口服,因為農作物不會騙人?!睉讶釁^渤海鎮洞臺村駐村第一書記、市農業技術推廣站正高級農藝師吳尚軍來村里不到一年,他指導的玉米、白菜、紅薯等農作物就迎來了大豐收,村民對他的評價也從“白白凈凈,不像是干活的”,變為“聽吳書記的,準沒錯”。
吳尚軍在查看菌包情況
光自己干還不夠,吳尚軍還開起了科普課,線上線下同步講,普及先進的農業種植技術。不止本村的村民來聽課,線上的“學生”多達數百人。
市科協介紹,依托鄉村振興工作站、“科技小院”等平臺,頂尖的農業科技真正在鄉土生根發芽,建起一支“帶不走的幫扶工作隊”。密云區石城鎮西灣子村的農田土壤較為貧瘠,灌溉困難,北京生態修復學會專家為該村試種耐寒、耐旱、耐瘠、適應性強的紫花苜蓿,不僅長勢良好,還為當地飼養的中華蜜蜂提供了優良蜜源。北京農學會專家王云圍繞平谷大桃研發出近百道菜品,打造“御桃宴”,用烹飪科技引導鄉村休閑旅游業發展。
今年以來,市科協已組織動員33家科技社團、專家1500余人次深入京郊開展科技服務,推廣了山區櫻桃生態高效栽培技術、蔬菜集約化育苗技術、設施番茄栽培技術等75項科技成果,讓紫花苜蓿、香菇T2、白海棠等30種農業新品種扎根鄉村。
- 一如年少模樣
- 衢州風華學校教師宋晴斬獲省級比賽一等獎
- 阿根廷隊將與阿聯酋隊進行一場友誼賽后前往卡塔爾
- 卡塔爾世界杯各隊大名單全出爐 我們總結了5個“最”
- 世界消息!北京唯一“五線換乘”樞紐!麗澤城市航站樓交通樞紐獲批
- 全球新動態:美國今年流感季已致1300人死亡 專家呼吁民眾積極接種流感疫苗
- 天天快播:世界首個唾液孕檢試劑盒即將上市
- 天天滾動:今年以來我國新開工重大水利工程45項 創歷史新高
- 熱點聚焦:北京朝陽:繼續增加核酸檢測點位和通道,優化點位布局
- 美國登月火箭終于發射升空 執行“阿耳忒彌斯1號”任務
- 看熱訊:10月民航客運數據發布 ?主要運營指標同比下滑
- 世界熱資訊!綠色菜單引領餐廳低碳消費新風尚
- 燕麥奶不等于燕麥加牛奶
- 四川省總工會職工心理健康服務活動走進遂寧
- 今日關注:北京新增感染者中,147例為隔離觀察人員,涉及13區
- 全球播報:貴州大方:非遺傳人高光友獲“貴州工匠”稱號
- 世界通訊!用包裹著火焰的詩句,撫平時光的皺紋|“娜夜詩選”首發
- 2000千克是多少噸?1噸等于多少磅?
- 含“相接”的成語有哪些?人山人海出自哪里?
- 描寫潮水的四字成語有哪些?悶雷滾動近義詞都在這兒!
- 中國最嚇人的一本古籍是什么?為什么現在中醫不學本草綱目?
- (V面日報11.15)彩虹醬哇、鈴宮鈴、阿薩獲漲粉、營收、人氣榜榜首
- 干燥劑怎么重復利用?與壓片型干燥劑類似的干燥劑有哪些?
- 世界微資訊!疫情午報|31省區市昨日新增1.9萬余例,詳情匯總
- 環球今日訊!國內旅游市場再迎利好 出行信心恢復仍需時間
- 焦點精選!2022“閱讀北京·十佳優讀空間”評選結果出爐
- 全球新資訊:衢江區“一庫一策”動態清零病險水庫
- 世界熱文:安化縣退休交警給村民送頭盔
- 每日熱文:?衢州“烏引”建設高速互聯“智能引水網”
- 速讀:黃山風景區探索"信用游" 能否成旅游業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