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爛縵胡同改造提升后迎來新“爛漫”

      發稿時間:2022-11-03 16:22:51 來源: 北京日報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張驁 方非

      西城法源寺歷史文化街區內,有一條三百多米長的老胡同,名叫爛縵胡同。曾幾何時,這里和眾多老城胡同一樣,違建眾多、外立面斑駁、路面也坑洼不平。用居民們的話說,和“爛縵”二字差之千里。不過,隨著法源寺歷史文化街區于2018年啟動改造提升,這條老胡同終于迎來了新生機。


      (相關資料圖)

      走進爛縵胡同,每隔幾米就有讓人駐足的“景致”,黃藍相間的玻璃幕墻上寫有胡適的現代詩《鴿子》,墻后,幾只家鴿躥蹦著,不時飛一圈,讓靜謐的胡同增添幾分動態。兩側院落的門頭均已換新,灰色外立面再現了傳統建筑“青堂瓦舍”的風格。

      正是中午,幾位游人在胡同里散步,聽到家鴿“喧鬧”,忍不住圍著鴿舍一觀。只見鴿舍有10個推拉門的木箱鴿窩,還有擋雨棚、拼色玻璃,與胡適的詩句相映成趣。一旁拾掇的老居民正是鴿舍的主人陳忠義。

      “這都得益于街區的提升,以前養鴿子心里打鼓,現在我的鴿舍成了網紅打卡地,心里特別美。”一邊拾掇鴿舍,陳忠義打開了話匣子。老陳今年59歲,自打出生就住在爛縵胡同里105號院,見證了胡同的變遷。2013年剛養鴿子那會兒,他用木板和鐵絲做窩,蓋著石棉瓦遮雨,和如今的鴿舍相比,十分簡陋。

      10個規制統一的原木色鴿籠靠墻摞成兩列,黃藍拼色的玻璃上,呈現著胡適先生的現代詩《鴿子》。鴿籠旁,這些“小精靈”們展翅盤旋,一串串悠揚的鴿哨,盡顯濃濃京韻。

      “一開始我心里還沒譜呢,環境提升了,鴿子還讓不讓養?”陳忠義說,直到設計師登門拜訪,他心里的石頭才落了地。設計師告訴他,街區提升要保留城市記憶,鴿子代表老北京文化,不但支持他養下去,還要把鴿子窩“全面升級”,打造成胡同里一個網紅鴿舍。

      幾番溝通、調整,簡陋的鴿子窩不見了,老陳的30多只家鴿搬進“新家”,胡同也變了模樣。

      “我家門口的石頭花箱,門窗都是新換的,外墻也重刷了。原來胡同里像蜘蛛網一樣的電線都給歸置到地下。坑坑洼洼的地面也重新鋪了,用的海綿技術,這幾年下雨確實不積水了。”說起家門口的變化,陳忠義滔滔不絕。

      成果來之不易,保護責任更重,為了讓爛縵胡同風貌常新,改造過程中還專門設置了“智慧大腦”。通過與胡同中央的智慧燈桿聯動,完成井蓋監測,WIFI信號,5G基站,多功能大屏,人流預警,一鍵求助,風貌管控等多項任務,防患于未然。

      如今的爛縵胡同,處處透著溫馨,在這里不僅能夠體會到純正的北京胡同文化,還可以追隨潮流到咖啡店、花店等文藝小館坐坐,累了就去紅色會客廳歇歇腳,聽聽老社區書記講講紅色文化故事,收獲不一樣的驚喜。

      走進小巷,墻面上的手繪漫畫,動態十足、妙趣橫生,更為爛縵胡同平添浪漫。

      平時居民可以到108號院的“紅色會客廳” 參觀、閱讀,聽老書記講紅色文化故事。

      標簽: 爛縵胡同 家門口的 北京日報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