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報·五色土 | 作者 張永和
【資料圖】
大戲看北京,好戲連連,許多京劇新編戲、骨子老戲紛紛亮相。僅在國慶節期間,北京就有220臺大戲登場,老中青京劇藝術家走上舞臺,為首都人民貢獻一道道文化大餐。
演員選角色,有很大的學問。若演員與角色合二為一,便能發揮得淋漓盡致;若演員所選的角色不合適,便會影響演出效果。筆者想到昔日身懷絕藝的京劇老藝術家,從來都是慎重對待“選角”這件事,因為他們都知道,角色符合自身條件,找準了,扮對了,演出會大大地加分。
挑戲選角有哪些講究?且得從京劇的分工與師承講起。
一出《文昭關》師徒各不同
京劇自發軔以來,分工越來越詳細。行當上既有生旦凈末丑,每個行當內又有許多小分工,如生行又有安工、靠把、衰派等等;武生行當內又有長靠、箭衣、短打等等。大行當內套小行當,又各自有不同的表演要求,特色鮮明。而站上一線的演員,都會盡量選擇適合自己、能發揮技藝的劇目,以取得觀眾的認可。所以,在京劇歷史上,常有這樣的現象:盡管是同出師門,擅演的劇目也各不相同。
有“京劇鼻祖”美譽的老生程長庚,最叫得響的戲碼是《文昭關》。扮演伍子胥的他,那沉郁雄渾、高亢凄楚的唱腔,能把觀眾唱得從椅子上站起來鼓掌。程長庚先生有三位高徒:譚鑫培、孫菊仙、汪桂芬。剛開始,三位弟子都繼承了老師這一出的演出,不過后來有了不同的選擇。
譚鑫培覺得自己的嗓音、丹田、氣口,沒法學得跟老師一模一樣,自己的唱法也是另辟蹊徑,所以干脆就不唱這一出。不唱《文昭關》,那唱什么呢?譚鑫培考慮到自己學武生出身,腰、腿、功架都有所長,演武老生戲更會得心應手,于是經常演出《定軍山》《陽平關》《當锏賣馬》《戰太平》等,深受觀眾歡迎,成了譚派代表劇目。
楊小樓
后來,宗譚派的老生唱全本伍子胥(《鼎盛春秋》)時,或用《戰樊城》開頭,中間舍去《文昭關》,再往下唱;或以《浣紗記》開端,最后添武戲《打五將》。這樣的選擇,也將譚派的特長發揮到極致。
至于以唱功見長的孫菊仙,開始也唱老師的《文昭關》,可后來也意識到自己和老師不是一個路子。孫菊仙的嗓子,雖說有高有低,有粗有細,但其標志性的、最后用全身力氣放聲一甩的“孫大嗓”唱法,實在不太適合這出《文昭關》。所以,孫菊仙也不唱了,選擇了另一個路子,盡量發揮自己嗓子好、丹田氣足、講究氣口而耐唱的優點。孫菊仙此類劇目的代表有《逍遙津》《雍良關》《七星燈》《完璧歸趙》等。又因孫菊仙是票友下海,沒有基本功,刀槍不動,便常選擇一些衰派老生戲。當譚鑫培、孫菊仙同在四喜班時,演《搜孤救孤》,譚鑫培演主角正工老生程嬰,孫菊仙則演配角衰派老生公孫杵臼;演《四進士》,孫菊仙主演衰派老生宋世杰,譚鑫培則助演毛朋,扮演的角色俱適合自己所長,故相得益彰,均得好評。
孫菊仙
程長庚先生的另一位高徒汪桂芬則不同,不僅繼承了老師的這出《文昭關》,還經常演出其他老師擅長的戲,如《長亭會》《華容道》《戰長沙》等。為何三位徒弟中,獨獨汪桂芬選擇了繼承呢?這是因為他為老師拉了多年的胡琴,熟悉老師的唱腔,掌握了老師擅長的“腦后音”,再加上他那寬厚激昂的嗓子也和老師十分相似。仔細衡量之后,汪桂芬自然覺得唱老師的戲最能發揮自己的特長。
不如師兄弟 干脆不搬演
再說一個武生界一師三徒扮演不同角色的事例。有“武生鼻祖”美譽的俞菊笙有兩位高足楊小樓、尚和玉,還有兒子俞振庭。俞菊笙武生技藝全面,長靠、箭衣、短打,以及首創的勾臉武生戲無一不能,擅演劇目甚多。而他的徒弟和孩子則根據自己的條件,在繼承俞派的基礎上創新發展,形成了各自擅演的劇目。
有“武生泰斗”美譽的楊小樓,扮相美、嗓子脆、氣魄大、藝術精,首創武戲文唱的表演,從而又創造出楊派。而有“武生宗師”美譽的尚和玉,基本功扎實,開打穩、準、狠,尤擅長勾臉武生戲,又創出尚派。俞菊笙之子俞振庭則繼承其父勇猛彪悍的臺風,以短打武生戲見長。
三人在選劇目扮角色方面極其嚴格,不如師兄弟的戲,居然能一生不搬演。例如,尚和玉從不演楊小樓的拿手戲《連環套》《駱馬湖》《大鬧天宮》《霸王別姬》等。而楊小樓也絕不演尚和玉的杰作《戰滁州》《一箭仇》和勾臉武生戲《晉陽宮》《四平山》《收關勝》等。俞振庭的撒手锏《金錢豹》《飛杈陣》《白水灘》等,二位師兄也很少貼演。有人說,這是給對方“留飯”,其實更準確地說,這師兄弟三人都會“藏拙”:如果貿然唱這些別人最突出的戲,必然技不如人,可能會“抖露子”。
尚和玉
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北京京劇院有三位著名的青年老生,都出在譚派藝術家譚富英門下。高寶賢和馬長禮同一天拜師進入譚門,另一位便是譚老師長子譚元壽。三位也是師從一人,而所擅劇目也根據個人所具有的稟賦和條件,發展的方向各不相同。
高寶賢因為扮相、個頭、音色與譚老師相近,幾乎全面繼承了老師所演劇目和所扮角色。晚年高寶賢在音配像(央視策劃節目,以老師的聲音配徒弟的影像)的錄制中,由于多年隨侍老師左右,對老師的唱念做表爛熟于胸,得以盡情發揮,觀眾都說和其師神似。
馬長禮嗓音寬厚蒼勁,故又宗楊派、馬派,但譚老師所演出的新戲《秦香蓮》《狀元媒》中的陳世美、宋王,馬長禮也接過了接力棒,代老師演出,同樣取得極佳成績。
而譚元壽文武雙全,不但全面繼承其父的劇目,而且在現代戲《沙家浜》、傳統戲《打金磚》中有他人難及的表演。
譚元壽
選角色 揚長避短是關鍵
馬長禮曾對他的愛婿杜鎮杰如此說明選角的學問:一、在有眾多藝術家參加的大合作戲或反串戲中,一定要謹慎,不適合自己條件的角色不要接;二、比不過人家的劇目,一定不要演。他還幽默地說:“如果我也唱你譚大爺的拿手戲《打金磚》,一定賣滿座,甚至連房頂都會坐滿人——觀眾不是來看戲,而是來看我馬長禮怎么摔死的!”
話雖有點夸張,但說明了顛撲不破的道理:演員們在選擇角色時,一定要“揚長避短”。因為盡管是京劇大師級的藝術家,也不能面面俱到,正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是也。
比如《龍鳳呈祥》這一出節假日拴角兒必演的好戲,光老生就有5個:喬玄、劉備、魯肅、諸葛亮及呂范。喬玄唱念做表都要好,是馬派演員必扮之角兒;劉備唱功繁重,是譚派大老生要宗的。剩下三個老生,也不能輕視;尤其大合作戲,更要謹慎。“闖帳”的魯肅,雖然僅僅只有6句散板,但是在不長的戲份中,要通過和周瑜的對白,將魯肅外愚內聰的政治家風范,鮮明又不過分地表現出來,沒有一定的功力是達不到的。特別是最后那兩句念白:“今日不聽我言語,損兵折將后悔遲”,然后抖水袖快步下場,如果這里演員不把“好”要下來,就還得山后練兵去。就是那只有兩場戲的諸葛亮、兩次報信的呂范,也不好輕視,得把孔明激張飛的智慧表現得不溫不火,呂范忠于孫權的心術展示得含而不露。總之一句話:沒有金剛鉆兒,您還真別攬這活兒。
老旦藝術家趙葆秀曾對筆者說:“不管多么大的藝術家,也難免臺上出錯。老先生常說,久在河邊站,難免不濕鞋。唱文戲的,誰敢說嗓子沒啞過?臺上沒忘過詞?唱武戲的,誰又敢說沒出過大小事故?所以做演員的,接什么活兒,扮什么角色,一定要有選擇。不實授的,或者從來沒演過的劇目,一定要慎接,別給人看笑話。當然,京劇演員在臺上,著實是不容易。唱念做打、四功五法,要說門門都靈的全能選手,那確實也沒幾位。所以,還請觀眾們多理解、多包容、多愛護,減少演員們的壓力,創造溫馨的看戲環境。”
中國文化講究和諧,“大戲看北京”接下來的場場精彩演出中,相信演員們會揚長避短,慎重選角;觀眾能友善包容,盡賞好戲。
- 一如年少模樣
- 衢州風華學校教師宋晴斬獲省級比賽一等獎
- 阿根廷隊將與阿聯酋隊進行一場友誼賽后前往卡塔爾
- 卡塔爾世界杯各隊大名單全出爐 我們總結了5個“最”
- 世界消息!北京唯一“五線換乘”樞紐!麗澤城市航站樓交通樞紐獲批
- 全球新動態:美國今年流感季已致1300人死亡 專家呼吁民眾積極接種流感疫苗
- 天天快播:世界首個唾液孕檢試劑盒即將上市
- 天天滾動:今年以來我國新開工重大水利工程45項 創歷史新高
- 熱點聚焦:北京朝陽:繼續增加核酸檢測點位和通道,優化點位布局
- 美國登月火箭終于發射升空 執行“阿耳忒彌斯1號”任務
- 看熱訊:10月民航客運數據發布 ?主要運營指標同比下滑
- 世界熱資訊!綠色菜單引領餐廳低碳消費新風尚
- 燕麥奶不等于燕麥加牛奶
- 四川省總工會職工心理健康服務活動走進遂寧
- 今日關注:北京新增感染者中,147例為隔離觀察人員,涉及13區
- 全球播報:貴州大方:非遺傳人高光友獲“貴州工匠”稱號
- 世界通訊!用包裹著火焰的詩句,撫平時光的皺紋|“娜夜詩選”首發
- 2000千克是多少噸?1噸等于多少磅?
- 含“相接”的成語有哪些?人山人海出自哪里?
- 描寫潮水的四字成語有哪些?悶雷滾動近義詞都在這兒!
- 中國最嚇人的一本古籍是什么?為什么現在中醫不學本草綱目?
- (V面日報11.15)彩虹醬哇、鈴宮鈴、阿薩獲漲粉、營收、人氣榜榜首
- 干燥劑怎么重復利用?與壓片型干燥劑類似的干燥劑有哪些?
- 世界微資訊!疫情午報|31省區市昨日新增1.9萬余例,詳情匯總
- 環球今日訊!國內旅游市場再迎利好 出行信心恢復仍需時間
- 焦點精選!2022“閱讀北京·十佳優讀空間”評選結果出爐
- 全球新資訊:衢江區“一庫一策”動態清零病險水庫
- 世界熱文:安化縣退休交警給村民送頭盔
- 每日熱文:?衢州“烏引”建設高速互聯“智能引水網”
- 速讀:黃山風景區探索"信用游" 能否成旅游業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