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天天快訊:2天3起,密云消防連續救助被困山中群眾

      發稿時間:2022-10-24 20:03:14 來源: 北京日報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張宇 通訊員 饒繼猛

      在剛剛過去的這個雙休日,10月22日、23日,北京迎來市民登山賞秋高峰。在密云區,消防部門連續處置了3起山岳救助類警情,古北口、溪翁莊、太師屯3個消防救援站第一時間轉移營救多名被困群眾。除了北京日報客戶端已報道的《男子登野山被困斷崖,消防員救援半步半步往前挪》這起警情外,再來看看另外兩起救援情況。

      纜車故障,行動不便的游客求助消防員


      (資料圖片)

      10月23日14時50分,密云區溪翁莊消防救援站接警稱,轄區一景區山頂有5名游客因行動不便需要轉移,消防站出動1車7人趕赴現場。

      15時17分,救援力量抵達景區,在同景區工作人員溝通具體救援事宜后,隊員們迅速整理并攜帶多功能擔架、軀體固定氣囊、繩包及食物補給和藥品等上山。

      “上山下山只有一條路,大多是用石頭砌成的臺階,也有部分樓梯,但都比較費體力。”溪翁莊消防救援站站長陳磊說,上山時,隊員們發現返程途中會有老人和小孩下山難的問題,陳磊立即向支隊指揮中心匯報,請求增派1輛消防車、5名消防員到場協助。

      16時35分,隊員們抵達山頂,5名游客中有傷殘人士、孕婦及行動不便且患有高血壓的老人。此時天色變暗,加之臺階路不好走,為確保游客不受二次傷害,隊員們充分結合游客身體狀況,放棄擔架救援,采取輪流背負、攙扶的方式進行轉移。

      “天一黑,只能借助手電下山,為了確保絕對安全,累了就歇一下,所以轉移速度相對要受限。”陳磊說,直到20時9分,在2組隊員的幫助下,游客全部被安全轉移至山下。

      事后了解,多數游客是通過乘坐纜車上山觀光,后因索道故障,只能選擇山路下山,由于山路下山費時費力,特別是行動不便的老人孕婦等舉步維艱,遂撥打119求助。

      老漢上山砍柴迷路,消防員聽聲尋人

      10月23日18時38分,密云區太師屯消防救援站接警稱,北莊鎮一處山上,一老漢迷路,消防站迅速出動1車5人趕赴現場。途中,消防員通過與報警的家屬聯系得知,老人66歲,當天上午10時左右上山砍柴,一直沒回家,隨身攜帶的手機可能遺失,目前無法與老人取得聯系。

      “在半山腰的小道上能聽到老人應答的聲音,但無法確定具體位置。”報警人說,在消防員到場前,家屬已自行開始尋找,但因天色已晚,僅僅在山上修建的水泥路上尋找,不敢貿然進山,才報警求助。

      19時8分,消防車開到山腳。隊員們出發大概走了100米的距離,就沒了路。隊員們需要在密林中開路前進,考慮到救援環境復雜,決定讓向導先行返回。“葉子落了,很多樹枝光禿禿的,尖銳扎人。”指揮員初辰陽說。

      隊員們采用人員輪換的方式,一人在前開道,其他人通過連續喊話判斷老漢方位。期間,隊員們以山下消防車上的照明燈為參照物,利用強光手電光束報告自己所在位置及搜救進度,及時調整搜救方向。

      黑夜里,隊伍一路向前,隊員們聽聲尋人,喊話老漢不要慌,耐心等待救援。20時49分,經過1個多小時的搜尋,隊員們找到被困老人,經初步檢查,無受傷情況。隊員們在為老人補充食物和水,戴好頭盔,做足安全防護后將他轉移至山下。

      本月密云消防已轉移營救14人

      密云區地處京郊,“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自然地貌決定了密云區消防救援支隊這支隊伍不僅能“戰火”,還能“下水上山”。據悉,一直以來,該支隊主動對標“全災種、大應急”任務需要,立足區情區位,瞄準打基礎、強業務,因時制宜開展山岳救援理論授課、脫產培訓和實戰練兵等,為能對山岳救助類警情實施更專業的營救,取得了良好效果。

      據悉,今年10月1日至今,密云區消防救援支隊指揮中心共接山岳救援類警情6起,各消防救援站聞警出動,及時迅速轉移營救14人,反映出該支隊日常扎實的崗位練兵訓練水平。

      標簽: 指揮中心 北京日報 一直以來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