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天天資訊:江西景德鎮,還有一種選擇!|地球知識局

      發稿時間:2022-12-27 16:05:04 來源: 騰訊網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景德鎮瓷器文化

      作者:杔格

      校稿:朝乾 / 編輯:果栗乘

      景德鎮以瓷業主撐一城,源流肇始于漢唐,強勢崛起于宋元,步入巔峰于明清,通過歷史時期長期外銷的貿易積累,景德鎮瓷器已然成為流行世界的中國文化符號。

      從宋真宗將自己的年號“景德”賜給景德鎮后

      景德鎮就與中國瓷器深深地綁定在了一起

      (圖:圖蟲創意)▼

      如果是第一次去景德鎮,會發現這里的城市風貌似乎和“手工業”不太沾邊:煙囪、廠房、工業園區,很多景點都符合70年代工業城市的刻板印象。

      當年景德鎮各大瓷廠的廠房遺跡

      封存著景德鎮瓷器制造工業化的光輝歲月

      (以宇宙瓷廠為中心改造陶溪川陶瓷文化創意園)

      (圖:圖蟲創意)▼

      不過,當游客走進藏在巷子里的手工坊,看到手藝人屏氣凝神地勾描線條,或是和陶溪川市集上的“瓷業人”對話聽到古老制瓷手法時,會覺得景德鎮和注重效率、規模化的工業城市比,又是那么的不一樣。

      在景德鎮的匠人身上可以看見

      他們十年如一日的堅守,和不急不躁的可貴品質

      (圖:圖蟲創意)▼

      進入近代以來,景德鎮瓷器也面臨著大變局,它是怎么應對這一切的?

      景德鎮的現代抉擇

      明清時期,景德鎮瓷器曾一度風靡海外,成為各國王室熱捧的對象。景德鎮瓷器龐大市場的需求量,也極大地刺激了手工瓷器的生產,使得中國瓷器的生產技藝登峰造極。清朝人藍浦在《景德鎮陶錄》中云:“(景德鎮)業制陶器,利濟天下,行于九域,施及外洋”,便描述的是這場盛況。

      清朝督陶制度在景德鎮的確立

      使得景德鎮瓷器幾乎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

      (清朝景德鎮的瓷器商號 圖:wiki)▼

      但是,到了清朝末年,工業用品與大機器源源不斷地涌入中國市場。一些工業化制品逐步取代了手工瓷器制品,中國傳統的瓷器生產方式面臨挑戰。

      在這一大背景下,景德鎮瓷器也不自覺地加快實現工業化的發展,上世紀70年代后景德鎮瓷器技術的改造就是其從傳統手工業到工業現代化的一個飛速發展時期。尤其是當時“十大瓷廠”(實際上并不只是十個)的建立,就是一個肉眼可見的顯著標志。

      曾經的“十大瓷廠”生產的瓷器大部分都出口海外

      瓷廠的營收貢獻了景德鎮財政收入的半壁江山

      (圖:zy.zwbk.org)▼

      值得注意的是,擁有“中國瓷都”之稱的景德鎮,只是中國瓷器生產的一大基地。除了它以外,其它產瓷地也在發展工業化。改革開放以來,景德鎮由于地理、經濟、企業體制等各種因素的限制,并沒有占據現代瓷器業發展的先機,其市場份額也逐漸被其他產瓷區所吞噬,諸如潮州、佛山等地。

      潮州制瓷之發達從建筑上的嵌瓷藝術便可窺見

      (圖:圖蟲創意)▼

      潮州背靠汕頭、廣州,有著出口的天然優勢

      這也極大地促進了潮州瓷器的發展

      (廣州瓷器行 圖:wiki)▼

      以致于后來,曾經代表景德鎮瓷器工業化發展的“十大瓷廠”都倒閉了。這就得出了一個可怕的結論,已經實現工業化生產的景德鎮瓷器業,都拼不過其它發展更為迅猛的工業化制瓷地帶,更別說傳統手工藝生產的景德鎮瓷器了。

      “十大瓷廠”往日風采如今只能在博物館中窺見一二

      (景德鎮陶瓷工業遺產博物館 圖:圖蟲創意)▼

      傳統手工藝,為什么拼不過工業化?

      答案也很簡單:在工業化發展初期,產品滿足的是最廣大用戶的最基礎需求——數量比質量重要,實用價值比審美價值重要。在那個追求效率與經濟的大背景下,手工瓷器與工業制瓷相比,不但進度慢,而且產量低,不符合市場競爭要求。

      雖不復往日輝煌

      但還是有不少人堅持傳承手工制陶工藝

      (圖:圖蟲創意)▼

      傳統手藝,體現不出價值?

      “共計一坯之力,過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細節目,尚不能盡也。”這是明代科學家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對制瓷工序的描述。

      短短一句話,精辟點明了制瓷工序的繁復

      (圖:《天工開物》楊素卿刊本)▼

      大工廠生產出來的瓷器,器型比手工瓷器更為規整,最重要的是價格更加便宜。然而這種單一化和規格化的產品缺少個性和變化,相當于每一批次生產的都是款式相同的復制品,只有使用的商品價值,欠缺工藝以及精神價值

      工廠流水線生產出來的瓷器,還是少了點“靈魂”

      (圖:圖蟲創意)▼

      舉一個例子,例如對于粉彩瓷的制作來說,這是一個既細膩又講究經驗,最后還要追求藝術效果的過程。其中有兩個環節非常特殊,一個是決定審美的繪畫非常重要,另一個是填色過程最為繁瑣。

      粉彩瓷,被譽為瓷器界的美麗精靈

      (粉彩蓮花瓶 圖:壹圖網)▼

      粉彩瓷的繪畫就像工筆畫,運用筆墨描繪出構圖主體的神態神情,既要寫實,又要在刻畫的過程中表達創作者的一些個人情感,極其考驗繪畫者的功力。

      甚至在一只小小的盤子上

      粉彩瓷就能表現出許多精彩的故事

      (圖:壹圖網)▼

      至于粉彩瓷的填色過程,則是通過打玻璃白、洗染等工序,由工人師傅用油將顏色一點點地暈染開來。

      反觀工業化生產下的瓷器,這些表現瓷器神韻的特質已被機械化生產所替代,缺乏靈魂。按照行業話來說,這就是“人與瓷之間缺少交流與溝通”。

      不過,這并不是說工業化瓷器與手工化瓷器之間是非黑即白的關系。這是因為在理論上,瓷器發展路線逐步分化為兩大方向,一是面向大眾的實用之路,二是走向更加個性化、精細化之路

      流水化的瓷器生產,主要是為了滿足大眾需求

      (圖:圖蟲創意)▼

      個性化的工藝瓷器,由于其數量的稀缺性和質量的不可比擬性,將以更高檔次的產品投向細分市場。景德鎮手工瓷器,大多便是響應小眾、個性化需求的工藝品,基本是等待升值的藏品。

      @藝林堂 的藏品級粉彩瓷 瑞鶴千秋系列▼

      然而,這僅僅是理論,在現實的操作中,就是另一番情況了。

      緣由也很簡單,這就是大部分人并不買賬,而不買賬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消費者不了解手工瓷器的中間過程價值。這就好比一個不了解瓷器的外行人,看到面前擺著的兩件瓷器,只會講這都是瓷器,憑啥你的要比人家貴?

      不只是手工瓷器,手工工藝品之所以貴

      都是因為其中的人工過程傾注了手藝人的心血

      (圖:圖蟲創意)▼

      如何加強創作者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動,讓消費者了解到手工瓷器的中間過程?生于景德鎮粉彩瓷器世家的余寅,曾經便面臨著這個問題。

      90后的余寅是景德鎮名窯口藝林堂堂主,同時也是藝林堂的第三代傳人。藝林堂由余寅的爺爺創建于1953年,至今已經有69年的歷史。他的爺爺便是景德鎮“十大瓷廠”之一東風瓷廠的窯爐設計總工程師,爺爺奶奶都擅繪粉彩。

      那個年代的東風瓷廠蜚聲國內外市場

      有著“壺子大王”的稱號

      (東風瓷廠大門)▼

      值得一提的是,經歷了“十大瓷廠”從無到有再到無的這批人,是景德鎮社會變革過程中,經歷最為滄桑的一批人。他們從傳統手工藝瓷工到產業工人,再從產業工人到小陶瓷作坊技師,經過兩次搖擺之后,人們在百感交集與無奈中經受這種巨變、洗禮。

      余家老一輩對瓷器的熱愛

      對其后輩的影響想必也是潛移默化的▼

      80年代,余寅的父親接管了藝林堂。兩代人,全都制心一處,鉆研粉彩瓷,在業界享有盛譽。2012年,余寅決定正式接手藝林堂。

      與父輩的理念不同,余寅希望能呈現與時代相關,貼近生活的器皿。余寅團隊大膽創新,用現代時尚與傳統IP相結合,廣受年輕一代的好評。

      粉彩瓷是景德鎮傳統四大名瓷之一,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它是皇家寵兒,“前無古人,后無來者;鮮嬌奪目,工致殊常”,被稱為東方瑰寶。話是這么說,然而余寅心里也明白,雖然瓷器自古就有了,大部分中國人都知道瓷器,但是瓷器實際上離人們還是非常陌生,許多人接觸瓷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瓷器是怎么做出來的?”。

      (圖:《天工開物》楊素卿刊本)▼

      余寅的團隊一直在思考如何向大家更直觀地解答這個答案,于是他們就試著拍攝了制瓷的整個過程。等到播放的時候,又是一大難題,因為他們錄制了20天,總不可能給觀眾看20天吧?所以他們用300倍快進的模式,將20天的制作過程濃縮為4分鐘。這樣大家就可以直觀地從一塊泥,了解到最終它是如何變成了一件完美的粉彩瓷。

      余寅也坦言,300倍的快進,其實許多環節已經被壓縮沒了。比如說燒窯,從杯子到窯里的那一刻,只有短短的三五分鐘,無法在300倍速的視頻中體現鏡頭。

      余寅也坦言,300倍的快進,其實許多環節已經被壓縮沒了。比如說燒窯,從杯子到窯里的那一刻,只有短短的三五分鐘,無法在300倍速的視頻中體現鏡頭。

      藝林柴窯與紅爐

      還原清代官窯粉彩的燒制工藝

      復原了紅爐烤花技藝▼

      過程價值,要呈現出來!

      2020年,余寅團隊開始用抖音進行陶瓷的宣傳推廣。余寅說:“很多人都覺得陶瓷很神秘,大眾對于陶瓷的內在價值及制作工藝不是非常了解,所以我們一直在做的就是向外界講述陶瓷的生產流程,生產過程中會面臨哪些問題以及蘊含的文化價值。”

      入駐抖音,也給余寅團隊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驚喜。今年剛好是余寅從業的第十年,其中抖音電商三年積累的市場、客戶等等,余寅估算約為75%。也就是說,三年時間通過抖音電商積累下來的體量,竟然是過去七年的3倍!

      景德鎮從來不缺陶瓷藝術家,@瓷泡泡 則是個特殊存在。為什么說他特殊呢?這是因為他的品牌一直就是基于當代設計,沒有選擇過非常傳統的瓷器類型。相對于其他傳統派陶瓷藝術家而言,他的內容頗有些“離經叛道”的味道。

      @瓷泡泡 的創新瓷器與買主們一樣的酷

      (可視宇宙系列與限量版手繪陶瓷潮玩)▼

      可能許多人看到這個表述,會貿然認為@瓷泡泡 的成員都是新人,實則不然。@瓷泡泡 的核心團隊,可謂是長期深耕于景德鎮陶瓷行業,最長的有十多年的時間,最短的也有五六年時間。

      “80后”羅驍就是@瓷泡泡 合作的一位藝術家,他的主推作品是一套T系列的馬克杯。這款馬克杯看上去有板有眼,有人就會誤以為這款杯子通過工業化模具生產。實際上,這就是羅驍的作品風格,也是他追求的一個方向。即從匠人的角度出發,把一個純手工的作品,通過精密的手工步驟,讓作品具有工業化的高標準

      瓷泡泡用抖音電商

      展示羅驍的“T系列”手工制作過程及設計圖紙▼

      這也體現出手藝人對于工藝的駕馭,但是話說回來了,如果大眾對這個過程不知曉,大概率就會誤認為這款作品是工業化產品,進一步誤認為“作品不值這個價”。

      而在抖音電商上,這些藝術家在短視頻和直播的力量與影響下,將傳統文化進行年輕表達。隨著傳播渠道的拓寬,商業價值也就慢慢浮出了水面。以往不被大眾知曉,傳播渠道有限的作品,也在短視頻電商的加持下成為了搶手商品,進一步實現了自己的價值。

      陶瓷藝術家羅驍設計的杯型通過抖音被大眾喜愛▼

      據@瓷泡泡 主理人時辰介紹,制瓷行業已經有1000多年的歷史,他們一直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傳播渠道,本身就有著一定的受眾群體,但是一直都是局限在小眾范圍。現在抖音電商出現之后,因為傳播媒介的改變,銷售模式也有所改變。過去的模式是“人找貨”,現在變成了“貨找人”和“人找貨”協同模式。

      不同的受眾群體可以買到到自己喜歡的杯子▼

      時辰又舉了一個例子,羅驍設計的T系列馬克杯中,有款叫“雨眠”的,原先只做黑釉內壁的,本意是向唐宋時期的文明致敬。“唐煎茶,宋點茶”,唐宋時期人們喝的東西是帶有乳濁的,比如抹茶。因此,黑釉內壁更能與飲品顏色形成對比,也就更能展現茶器工藝。

      而如今,很多年輕消費者愛喝手沖、美式咖啡這種琥珀色的飲品,羅驍捕捉到這個細節后,在抖音電商上推出了青釉內壁的“雨眠”,湖田窯(位于景德鎮市東南湖田村)特產的青釉那種“天青色,等煙雨”的韻味,也融合到設計中。

      青釉內壁的“雨眠”讓咖啡的顏色更加純凈▼

      在時辰看來,一個對景德鎮瓷器感興趣的人,之前可能會線上去找,也可能線下親自到景德鎮尋訪。但是抖音電商出現了之后,信息渠道就有了進一步改變。例如一個對景德鎮瓷器感興趣的人刷著抖音,能通過興趣電商的機制,看到更多類似 @瓷泡泡 的景德鎮陶瓷藝術家故事,節省了之前特意查找品牌所需要的時間。

      久而久之,便會讓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到景德鎮陶瓷藝術家的各種故事。在傳播的基礎上,藝術家所展示的故事內容也實現了增值。經過這一正向循環,也讓無數手藝人在傳承技藝的同時,實現了經濟價值

      *本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圖片來自 壹圖網

      END

      標簽: 江西景德鎮 還有一種選擇|地球知識局 景德鎮瓷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